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画里乡村江西婺源.延村

[复制链接]

2038

主题

2046

帖子

7509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50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30 11:27:4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们从彩虹桥过来,延村的太阳还躲藏在树林之间


水车轳轳地在油菜花与罗卜花田转着,远远淡烟处粉墙黛瓦,好一派江南田园风光。



都说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的重逢,那么今天我与你是重逢还是为了重逢的别离?


说实在的我真的不知,我只知你的身影至此之后就那么在我心里扎了根。 



延村是江南徽商的发祥地。在明朝末代清初,婺源的徽商差未几垄断了中国的茶叶和木业买卖,而延村思溪则成为江南最大的茶叶和木业集散地。
婺源是朱熹的家乡,受朱老夫子儒学思想的浸染和陶冶,延村的商许多人无一破例“贾而好儒”,“亦贾亦儒”,他们是商人,更是读书人,讲求的是读书的人格和品质,强调的是格调的古朴和厚雅。他们以自己的见识、胸襟和钱财,饱满和美化了延村思溪这片大好山川。咱们将要看见的整个古村落,都散发着古色古喷鼻的儒商流风余韵。
延村原名延川。厥后在明代金姓迁入,取“连绵很多世代”之意,改村名为延村。顺便说一句——延村金姓可不简略,据族谱所载,金姓原是北方匈奴的后裔,厥后归附顺从汉昭帝,赐姓于“金”,到了唐代,为避黄巢之乱,辗转迁入婺源,最后才暂住落脚于延村。此刻的延村基本上仍保留着明清的风貌,全村56幢古老的民居都有着百年以上的高龄了,并且全是金姓家族所建。这些个古屋都有着徽派建筑的特点:翘角飞檐、黛瓦粉墙,高峻的石库城门上的楼。你们看,在那银白的粉墙上,开嵌着几个高低有致的小小洞窗,在整体布局和面与点的相比较上,预示出很好的艺术成效,这曲直短长相间的颜色,也都蕴含着一种“道法天然”的韵味。还有这风火房山,因它形似马头,故俗称“马头墙”,高低错落而形成山脊,在蔚蓝的天际间,勾勒出宅居墙头与天空的大概轮廓线,无形之中加多了一种空间层次和乐律的美。
延村的民居,因为都是徽商所建,以是比其它古村的民居规模更复杂,造型也更考究。又因为都是一个金姓,以是室第连着室第,相扶相依,天然形成修长而幽深的小巷,所说的“庭院深深深几许”,显得非分特别的幽远和安谧。并且这搭所有的街巷,都是青石板铺墁,即便雨雪漫天,在这搭串门入户,从村头到村尾,可以不湿衣裳呢.







锈痕斑斑的门锁,不知里面锁着些什么故事


余庆堂古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房屋老主人金文谏是个大茶商,早年经商于南京,为江宁商会会长。生有四个儿子,均有建树。乾隆初年,四个儿子在村中分别建起四幢房屋,形成村内最有名气的四家巷,“余庆堂”则为其中之一,为次子金时秋所建。金时秋十六岁就随父经商,由于经商得法,颇获盈余,于是,建屋取名:余庆堂。
金时秋是商人也是读书人。他的三弟金时煜还考取了贡生,当上了候选盐运司,成为光耀一时的上大夫,在村中建起了“上大夫第”。这幢府第二十年前被整体运往景德镇,复原后成为现在的“景德镇陶瓷博览馆”馆址。
余庆堂的主人虽然有钱,但在封建社会,商人富而不贵,“士农工商”,商人地位最低。所以其住宅不能建得像官邸王府那样宏大和豪华。而且朝庭还规定,商家大门不能朝正南开。于是,商人们建屋只好另辟途径,以余庆堂为例,其大门之外,有个院门,开在房屋的左角。因为真正的大门若是朝南,是违禁的,只好将朝南的大门用围墙封起来,而从偏门进屋,而且房屋大门有围墙挡着,也保护了家居的隐私,这是一举两得。
同院门连接的小屋子,当地人称“门圈”,用来停放来客的坐轿。同时,也为了女眷进屋的方便——徽商规矩很严,女眷不能从正厅堂前出入,她们要由门圈旁边的后门拐进去。余庆堂的大门是徽派建筑中典型的石库门。门楼由“楼”和“罩”两部分组成,统称“门罩门楼”。上方的门罩重瓦铺盖,翘角飞檐,不仅能遮挡雨水,还可以增加美观和气势。飞檐下面的门枋雕刻着华丽精美寓意吉祥的锦文图案。
余庆堂的整个门面,是个“商”字。门罩门楼组成“商”字的上部,青石门枋,是个“口”字,门枋外砌筑青砖,形成“门”字。整个门面就是一个完美的“商”字。商人地位不高,徽商却不服气,来这一招,不管你是达官还是显贵,若要进入我家,都得低头三分,从这“商”字门下通过,由此亦可见延村徽商的傲气和风骨。
“商”字门楼,确实是一项非凡的艺术创造。其砖雕精美,也堪称一绝,而且寓意隽永。“三雕”即砖雕、木雕和石雕,是徽派建筑的特色,延村徽商更把“三雕”艺术发挥到了极致。尤其是木雕,堪称精美绝伦。
门厅紧连天井。延村商宅,是以天井为中心构建的。四方天井,大有用场。其一,扩大了视野。四堵高墙围护,三面楼屋夹峙,空间非常逼窄,若下雨,简直漆黑一团,然而绣楼之上,倚凭美人靠,透过天井的门楼凹墙,山野春色可一览无余;其二,天井采光特别柔和。因为天井光线是二次折射光,所以给人以静谧舒适之感;其三,彻底地解决了排水问题。由于宅居四周有高墙围护,所以雨水不能从前后的屋檐排出,势必从四面汇入到天井堂前。为此,天井四周的屋檐上都装置天沟,使雨水归于一处,然后顺着门后贴墙而置的水枧(即陶水管),乖乖地汇入天井下面的“明塘”,旋转一圈后,再排出户外。这叫“四水归堂”。“明塘”用青石砌成古铜锁形状,则可以“锁住”财气,肥水不外流。
厅堂的陈设,是典型的清代徽商模式——太师壁上悬匾额,下挂中堂画卷,两边则为楹联。案桌上摆放着长鸣钟、花瓶、玻璃镜,这叫“东瓶西镜”,谐音“东平西静”,是对经商主人的美好祝愿。
古宅前后都有天井。后天井置有水缸,叫“镇宅缸”,用于消防。余庆堂这口石缸可不同凡响,是用一整块黄麻石凿成。缸内盛的是天上的雨水,叫“天落水”,意味“天降洪福”。据说,这缸水300年了,可从来没有更换过。斗转星移,几个世纪,依然清澈明净,雨天不满,大旱不干,无色无味,也从不生虫子。更令人惊讶的是,这缸水还能预报天气——要下雨了,水则混浊;天放晴了,水则清净。原因何在,至今没人揭开谜底。听着,有点象神话。


余在堂室内木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13 07:29 , Processed in 0.57692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