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 婺源坑头老街沿溪而建存留古石桥36座半

[复制链接]

591

主题

570

帖子

1710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1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7 09:20:3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坑头村古称“桃溪”,因晋代潘岳带领村人沿村中小溪种桃树而得名。村子距婺源县城约30公里,这里完好保留着大量明清古建,沿溪水分布,一条条宽窄不一的街巷将这些建筑串联起来,沟通着村子与外界的往来。
在坑头村的主街上,一条小溪穿街而过,把街道一分为二,一座又一座小石桥横跨在小溪上,连接着溪水两边的街道。老街两旁至今仍然栽满了桃树,一到花季,这里便格外芳香。
街巷沿溪流布局
溪上建有数十座石桥
据了解,坑头已建村1400多年,该地两面环山,双溪合流穿村而过。村中街巷的布局紧紧依靠着溪流,将村子里各个角落联系了起来。主街位于村子入口方向,穿过一座高大的石牌坊,便可进入村内。古村四周青山环抱,溪水潺潺,鸟语花香,整体布局犹如八卦图,主街便是八卦图的阴阳分界。
走进古村,青砖黛瓦令人眼前一亮,青石板铺就的街道古色古香。村内主街上沿溪而建的小型石拱桥是这里的一大特色。这些石桥虽小,但建筑技巧极为讲究,石头的堆叠垒砌严丝合缝。据村长潘永红介绍,尽管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但通过村中老人口耳相传,可以得知这些石桥跨越了多个朝代,现存最早的大概是明代以前的。
有意思的是,老街上的石桥共有36座半,这半座石桥的存在为古村增添了不少趣味。据村里老人讲,这半座石桥并不是因为年久失修而倒塌了一半,而是建造时有意为之的。
半座石桥故事多
奇特习俗传数代
桥是坑头村民生活的一部分,这半座石桥在村子里格外引人注目,既然是有意而为,那么背后必然是有故事的。要了解这半座石桥的身世,还得从村中流传下来的一个习俗说起。
潘永红告诉记者,坑头村崇文敬官的风俗自古流传至今。在当地方言中,“桥”和“轿”谐音,意思是官宦名士众多。因此,自古村中就有规定:每出一个官就要建一座桥,以表彰纪念。
村子里有石桥36座半,是否意味着这里曾经出过36个半官员呢?这半个官员如何解释呢?面对这样的疑问,村里老人潘修年告诉记者,清代是可以买官的,相传当时村里有个富商为了满足虚荣心,花钱买了个官。
这不仅让当地读书人感到十分不耻,也让村民觉得不悦。但村里的规矩白纸黑字立在这里,大家又不好说什么,于是,大家就商量着给这位富商建半座桥,既不会破坏村规,同时也给那位买官的仁兄一次警醒。
这半座桥一直留存了下来,来此游玩的人几乎都会特地来看看这半座桥,听听这半座桥的故事。
古迹遍布街旁
崇文习礼人才辈出
坑头村是婺源县古代民居保留较为完好的村落之一。据史料记载:唐代广明元年(公元880年),福建三山人潘逢辰由黄巢寇乱避难地安徽歙县黄墩始来婺源,定居桃溪(即坑头村),为潘氏始祖。桃溪的下游孔村、豸峰村由此繁衍。
坑头建村1400余年来,民风淳朴,文风鼎盛,明正德至万历年间,该村有中进士者11人,任尚书官职者6人,其中潘璜1人曾任职过吏、刑、工、兵四部尚书。清初,潘姓子弟中举者亦有20余人,多为研究学问与著书立说者。
现今,村内存有两京吏部尚书潘璜于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重修的“太宰读书处”匾额等遗迹。
房屋依水而建
青砖黛瓦徽派风格
有人说,步入坑头古街,仿佛走进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画卷。穿村而过的小溪由东向西缓缓流淌,从其建筑布局来看,坑头村是很讲究风水的,因为堪舆术认为:水向西流必富。古时坑头村人选择在由东向西流的溪畔构筑房屋,把他们所希翼的美好愿望,通过村落布局形态充分表达了出来。
从表面上看,坑头村的老房子和婺源其他村落的古民居一样,大多是粉墙、青瓦(时间一长变成黛色),整体色彩效果是黑白相间,给人一种朴素淡雅的美感,屋顶采用马头墙的造型,即房屋的左右两侧筑起风火山墙,高出于屋顶。
同时,为避免山墙檐距双向坡顶的屋面高差过大,采用了随屋面坡度层层跌落的形式,因为形似马头,故俗称“马头墙”。马头墙檐角飞翘,在蔚蓝的天际间勾画出民居的轮廓线,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和韵律美。
风雨亭连通古驿道
成老街中转站
沿着老街可以走到村外的一座风雨亭,这座古亭造型朴素,是这附近小路的一处中转之地。站在古亭中,可见田野里油菜花随风摆动,山涧溪流跌落而下,形成了一处又一处小型瀑布。风雨亭处在一条分叉路口,这条岔路通向不同的地方,右边一条路可达当地著名的长寿村洪村,左边一条路连接着饶徽古道。
徽饶古道是江西省境内众多古驿道中的一条。这条古道自安徽省歙县县城起,从休宁县城西行,经黟县渔亭,过休宁县右龙而达江西瑶里。因为这里曾经是长江以北的商旅通往古徽州、古饶州等地的必经之道,所以又被称为“古徽道”。
徽饶古道曾经在边界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条古道曾经是徽商入赣经商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沟通赣皖两省经贸活动的“黄金道”。著名的饶州茶、徽州墨曾经都是从这里销往世界各地的。
记者了解到,徽饶古道最初就是为了古饶州日益兴盛的产茶业而修建的。古饶州是唐代全国著名的茶产区,据《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唐元和八年(公元813年),饶州浮梁每年出茶700万驮,税15万贯,约占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一。当地所产的茶叶深得当时关西、山东等地众多百姓的欢迎,大家普遍饮用饶州茶,甚至称赞饶州茶“其于济人,百倍于蜀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28 05:35 , Processed in 0.74932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