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景点] 徽州往事之《右龙看龙》

[复制链接]

20

主题

20

帖子

60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7-8 20:54: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去右龙,看“龙”是个首要的事。右龙的“龙”,却不是随时可见,随处可看的。一年365天中,只有一个元宵节的晚上才能够见到。或许也正因了这一“可见而不可多见”的缘故吧,右龙的“龙”显得神秘起来。
       右龙位于休宁西陲,皖赣交界处的一个小盆地里。一条古道蜿蜒而上,加上一座路亭,就构建起了古时驿道行走上的人文情怀了。今人少有触及,毕竟有了公路,有了汽车这样的快捷交通,若不是横下一条心来,特意玩一把户外的话,是很难从内心深处探寻到古人的生存生活。即便这样做了,其肤浅程度也是不言而喻的。可我们能够做到的,或许也只能这样了。
       一个冬日傍晚,右龙的寒意膨胀起来的时候,我们借着夕阳余晖的脚步抵达了。这样一个深卧在大山之间的村落,由于生人的触及,引发了几声狗吠,此起彼伏了几声之后,重新归于恬静。现在看来,这里的狗,也是深得养身之道的,毕竟现在还不是夜半时分,来的是好人坏人,或许主人们的眼光比它们更精准一些,于是象征叫上几句便告一个段落。后来在与村民的聊天中才知道,我的这种理解还真误会了一条狗的忠诚,右龙的名头——自然是最炫人眼睛的板凳龙——散播出去之后,经年少不了游人,狗们自是见怪不怪了。
       说起来,我曾经十余次到过右龙,都是带着采访任务来的,大抵待不了多长时间便离去。那份脚步的匆忙,让一些深藏在一个村庄的内核无数次擦肩。这样的内核,也可以称为机密,或者私秘。一个私字,也就决定了,不是朋友或者老熟人,又不是探访者的一再问询,作为主人是没有义务和必要与外人道的。
       我的数次右龙之行,有一半以上是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从休宁出发,80多公里的山乡公路,就要花去两个小时,到得右龙,便把镜头对准了声势浩大长达百余米的板凳龙身上了。村外庙前焚烧祷告,家家户户扛板接龙,长龙沿街游走为各户祈福,最后至村里最大的操场上翻飞游舞……那板凳上的红灯笼一字排开,被燃烧的蜡烛衬得通红,一条红火的龙身,或缓或急,或上或下,或聚或散,在淡淡的月夜里,显得尤为壮观。或许只有到了这样的时候,我才突然发觉文字的苍白无力,因为我不能准确地用文字去描摩去记录。除了我们的摄像设备。
       是的,镜头可以不落细节地记录一条板龙的游嬉过程,但我们的理解也似乎陷入了“祈福”、“感恩”、“庆丰年”这样的俗套里去。一个民俗的源由,一个村庄的源起,其时并不那么简单。
       在徽州农村,舞板龙的村落就有不少,传承至今未受影响的不少于三处。板龙的由来,大多与一条爱惜苍生的龙王有关。可以简单地叙述成玉皇大帝见一个村子的村民不爱惜粮食,心起惩戒之意,让其数月无雨,颗粒无收,一个村人携老扶幼四处乞讨,饿殍遍野。守护一地风雨的龙王动了恻隐之心,私自降雨,当地的百姓得甘霖雨露有了活路,那条好心的龙却因违了天规被斩为数截。当地村民捡拾龙身安葬。来年家家扛出一截截板凳,连接成龙的身子,为好心的龙王祈福超度。
       自然,这样的传说也是符合右龙的板龙的。只是右龙的板龙多了一些别样的人文情怀。
       这样的冬天,我们看不到龙,倒不妨碍安下心来听一听有关板龙的故事。眼前这位年约五旬名叫张光武的汉子,就是右龙板龙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在他的叙述中,右龙的板龙越发神奇起来。为了彰显这一神奇,张光武为我们说了一个村子里的真实故事。有一个59岁的老太太,生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大女儿和小女儿相差近30岁。这样的年纪差距即便是在古代也是不多见的。说起原因,竟与这条神奇的龙有关。“这位老太太有个媳妇,到了快40岁年纪了还是不怀孕,村里人也希望她能够怀孕,便商定把舞板龙后的龙球送给她,媳妇一听特别高兴,便杀鸡剁肉洗菜准备接待一下送龙球的人。等到送龙球的人到的时候,媳妇还在小溪里洗菜,婆婆代替儿媳接过了龙球。第二年怪事就发生了,60岁的婆婆生下一女,而她的儿媳妇自始至终都没能生产。”张光武说,那位故事中的媳妇是2010年过世的,活了73岁。这在一个村子里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情。
       听着这样的实名实姓的现实故事,心头多少会泛起一些久违的图腾所带来的敬畏和震憾。或许这就是右龙的板龙能够传承至今绵延数百年不败的原因所在吧。
      右龙从唐朝末年建村,有上千年历史了,村中随处可见古桥、古亭、古祠堂、古民居,文化底蕴极其深厚。右龙的元宵板龙始于宋朝,历史悠久,规模之大,堪称徽州一绝。其更绝的一处在于让这一文化的图腾心灵的慰藉根植进了家家户户的血脉之中。
    “这个龙,靠一家一户,早就散了。可贵的是一个村子人人都敬畏、上心、支持,才能经历历史浩劫,才能流传到今天。”在离开右龙好多天后,张光武的话还一直回荡在耳边。我想,这应该是文化传承的力量吧。到了来年元宵,若是还有机会再去一次右龙,我想,那条原本没有生命的板龙,会因为甲午冬天的这次深度驻足,带给我不一样的感受吧。
       或许,这次抵达,除了脚步,还有一颗探寻的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20 18:06 , Processed in 0.07876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