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民间传说】神医崔默庵

[复制链接]

90

主题

90

帖子

270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5-15 19:46: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清朝康熙(1662—1723)年间,甘棠出了一位名医,名崔默庵。现在知道这个名字的人可能不多了,可是“崔一贴”、“崔半仙”这名字,可能还听说过。他怎么有这个 外号性的名字呢?就因为他给人看病,有如现在照X光、做CT那样的本领,一下就抓住病源,药性药理滚瓜烂熟,用药十分对症,医德又高尚,常常是一贴药就药到病除。下面有几个“一贴”、“半仙”的例子,听了不由你不佩服。
    (1)得神药一贴见效
    有一年三九寒天,大雪盈天。一大早,有个人就登门求医,家住龙门三叠桥,妻子患病很凶,无法抬来,只得请求出诊。崔医生二话没说,收拾好药箱,抬脚就走。赶到病人家中,只见病人气息微弱,神志昏迷。号脉以后,抓紧用了开窍提神的药,又用银针刺穴急救。然后开好药方,叫去抓药。冬天日短,药抓回来已是半夜。崔医生一直守着病人,看着煎药,看着服药,直到第二天早晨,病人脱离危险,他又仔细嘱咐了病人家属一番,才往回赶。
    走到龙门岭头,只顾赶路,对岭头亭子看了一眼,见里面有八个人正在说笑饮酒,特别是桌上有一张碧绿的大荷叶托着肉食很显眼。他走了两步,心想这大雪天哪来新鲜荷叶,必有来头,如果求来做药引子岂不是好。再回头,只见只剩了一个人。他快步走到那人跟前跪倒,讨取那张荷叶。那人道:“你既然要,就拿去吧。”他正伸手取荷叶时,耳边只听得“后会有期”一句,那人也不见了踪影。看那荷叶时,上面的鲜肉也没了。他像得了无价之宝,擎着荷叶回家了。从那以后,他无论给谁看病开药,总放一片荷叶进去,病人总能一贴见好。后来荷叶用完了,只剩下梗子,便用梗子到药里搅拌一下,病人也能一贴见效。就这样“崔一贴”就出了名。他也给自己总结了一条宗旨;“诚心行医,必能药到病除”。
    (2)观气色药到病除
    “望闻问切”是中医治病的诀窍,好多中医名医,只要看一看人的脸面“五行”气色,便能准确判定其人病体如何。曾有这种故事:一人送病人就医,医生给病人开了药后就让回去服用,包管无事;却要送病人的人住下来认真治疗,那人不信,不肯就医。结果病人痊愈,无病之人却暴病而死。崔一贴就有这个神通。
    一次,他出诊回家,经过一家人家,见一农家妇女在院内喂养一群乌骨鸡。他见那妇女面有病色,就借口搭话,要买一只乌骨鸡。中国古代,男女授受不亲,更何况彼此面生,那妇女便自管进屋去了。
    崔一贴无法搭话,回到家后,估计那人家会来人的,便做好了安排。正要安歇,忽听外边有人说:“崔先生,我送乌骨鸡来了。”崔一帖请来人进屋问清了姓氏住地,知道就是那农妇家人,道:“是不是你家大嫂肚子痛?我路过你家门口看出来了,我并不要乌骨鸡,你家乌骨鸡翅是你家大嫂要用的药。鸡拿回去,我已经配好了药,你赶紧拿回去照方子办吧”。
    原来那农妇当天晚饭后突然腹痛难忍,想起找崔医生看。忽又想起下午仿佛就是崔医生找他买乌骨鸡,就让丈夫赶紧送鸡求药,谁知崔医生已经为他准备好了。崔医生为她备了两贴药,一帖熏药、一帖内服。熏药煎好后,和煨的乌骨鸡一起倒在洗干净的马桶里,让病人坐上熏。熏了一会,疼痛逐渐缓解。两个时辰后,又服下另一帖,就没事了。事后,看马桶,那农妇排出了许多如同青蛙卵一样的东西。
    (3)切微脉轻怯怪病
    别看如今尚有的甘棠老街,那可是从唐宋以来,就是徽州通池州的通衢大道,无论是官员还是商贾或者贩夫走卒,都要从这老街过。
    却说徽州有一个人在芜湖一家商店当朝奉(商店管事人),得了一种怪病,不能吃饭,人瘦成三根骨头四条筋,肚子却胀得像盖了一口大锅。在芜湖已经看了好多医生,都不见效,只好抬回徽州老家等死。这天经过老街,骄夫、跟班在一个饭店里吃饭。饭店老板是个热心人,见病人这个模样,便向他们介绍了这条街上的名医崔一帖。
    大凡危重病人求医,是希望求他自己知道了解的名医,而对他没听说过,又被说得神乎其神的医生,则往往将信将疑。这个病人也这样抱着碰碰运气的心情,走进崔一帖药房。岂知崔医生一号脉,不用问他的情况,便说出了他的病状病因。这个徽州病人立即容颜大改,啧啧惊叹,连忙拱手请“半仙”救命。崔一帖叫人杀一只大公鸡,用半斤大蒜、半斤红枣、配上几位中药,文火煨烂,让病人定时喝那鸡汤。第二天天亮,病人就感到肚腹中松泛多了,也不呻吟了。白天,竟然想吃,喝下了一碗稀饭。第三天,崔医生告诉他可以回家了,给他开了个方子,叫他回家再吃药疗养一下。半个月后,那病人已能起床、出门闲走,专门花钱请人送来感谢信,说已能一日三餐进食,略有微弱体力,只是消瘦太很,尚需继续恢复,称赞崔一帖真是救命活神仙。
    (4)察细微妙手回春
    那徽州病人得崔一帖救命之恩,他的村人也都称奇,渐渐知道甘棠有个崔一帖。不久,那村里有一家两代寡居的单传独苗,得了一种怪病,不发烧、不疼痛,只是昏昏迷迷,日渐消瘦。婆媳二人听那朝奉说了崔一帖的神奇,备下重金,请了轿子,把崔一帖抬过箬岭,请到家中。崔一帖到后,人家劝他休息后再看病,他坚持要先察看病情。走进病房,只见那孩子肤色苍白,骨瘦如柴,气息微弱,迷糊似睡的样子。脉息无什么怪异状况,体温也比较正常,只是用手抚摸检查,发现孩子后背有一个碗口大小的软肿块,这是恶性肿毒。回到堂前,先请的几个医生也来了,大家寒暄后,便讨论起医案来。崔医生看原来用的方子都对治肿毒的路,为什么越治越差呢?又去反复察看了病人,苦苦思索,难得结果,很是苦闷。便信步走出门外,低头踱步。忽见路边古井旁一棵草下,有把破木梳已经腐朽,旁边死了许多小虫子,引起他的注意。他细看,那草是一种有毒草药,小虫子的死肯定与小草、破木梳有关。病孩肿块如果是虫蛊成病,那么这草与木梳可能有用。于是,他大胆将毒草和破木梳泡制好,敷在肿块上,果然不久,肿块破裂,爆出许多像蚤非蚤的小虫。他亲自动手,去掉小虫,洗涤伤口,用药敷好。又叫病孩母亲换掉孩子衣裤和被褥。这样亲自看护了几天,病孩肤色转变,不再昏睡。他不放心,察看病情,调整药位,又留守医治了多天,直到病孩有了食欲,且能下床行动,他才放心。
    一个患病等死的朝奉,一个患有无名肿毒的小孩,都被崔一帖治好了,“崔一帖”、“崔半仙”的名称又在徽州响了起来。病孩的母亲祖母千恩万谢,雇了轿子,挑了元宝,把崔一帖送神仙似的抬回到甘棠。
    崔一帖虽是清康熙年间的人,正因为他医德高尚,医术超群,所以三四百年过去了,人们还在传闻。传说他晚年隐居雾山,而后不知所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19 20:52 , Processed in 0.66448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