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文] 黄山,改变中国的审美革命

[复制链接]

98

主题

98

帖子

294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9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5-15 15:37: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黄山是中国人最大的美学课堂。中国人从来没有对一个地方的自然景观,从审美上作如此细致系统的努力,它已经成为一个全新的美学现象,并成为一项综合的艺术,一个民族的审美取向。“登黄山,天下无山。”这是中国人精神世界与外部空间的一场革命。

2008年从好莱坞风行到中国的电影《功夫熊猫》,让很多中国人惊奇,美国人对中国元素和中国味道竟然运用得如此之妙,傍水而居的古村落和跌宕起伏的群峰,正是中国人理想中的桃花源和人间仙境。

是不是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功夫熊猫》的场景设定在中国,它是四川盆地、云南丽江还是广西桂林?看看那些花岗岩的山峰,变幻的奇石,不老松,那些水墨画般的微派建筑,……黄山和它脚下的徽州无疑是最佳的地点。

“熊猫+黄山”这样的组合,成为中国的名片,冲击着人们的审美。其实这只是一场改变中国的审美革命的最新章节。

黄山,开启一场审美革命

到处有清风明月,名山自有松石云泉,黄山何以称绝?

泰山的五大夫松,威名自秦代流传,以为皇帝打伞的大夫形象闻名,异化为一个政权的符号;而黄山的迎客松,以自身的飘逸美感和为旅行者出迎的姿态,吸引万千参观者并进入无数厅堂,成为中国人审美的一个象征。中国历代闻名的山石景观,也大多只是作为文化和艺术的一个载体,成就无数的碑刻、书法、雕塑和名人。黄山奇石却以亘古不变的原始姿态,成为灵感和艺术的来源。

这不为人注意的差别中,隐藏着中国历史的大秘密,黄山景观的真正价值也藏于其中――中国的山水传统源远流长,为何十六世纪以来,黄山成为中国山水审美和山水文化的代表。

中国人是最爱谈山水的,却也是最不了解山水的。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但是这里的山川之美是个人志趣的外化,所谓“鸢飞唳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返”。秉承诗经楚辞以来的托物比兴和诗言志的传统,在没有深厚科学和博物传统的中国,我们不善于以超然的姿态观察和欣赏以及表达大自然本身的美感。因此在中国人的审美里,长期只有人化和社会化的自然,只有主体,没有客体。在中国人的外部空间,通过“天-地-人”的三层结构,建立了垂直而封闭的系统。中国的名山大川,有皇帝在山巅祭祀天帝神灵,佛教徒建立各处道场普渡众生,道家以山泉花露为长生之法,儒家盘踞书院山林宣扬修齐治平……五岳、洞天福地以及佛教名山,都以超人间的姿态供人朝拜。

纯粹的旅行家和山水自然爱好者,又以何处为家?

16世纪,中国最著名的专职旅行家徐霞客出现了。明代万历年间的两次登临,最终流传出“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和“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经典评语,成为黄山审美的极致表达。徐霞客完全以一个游山者的身份,冷静地写出了登山经历和见闻,第一次在黄山来了一场人与山的对话,他的主要目的是欣赏黄山的景观,不仅向世人介绍黄山瑰丽多彩,美妙绝伦的景色,同时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世人怎样去游,成为黄山旅游和审美的先驱。

他之所以达到这一点,有很重要的时代背景:一是明代黄山的开发正进入历史高潮,二是宋明理学提出“格物致知”,客观上促进了知识阶层对空间环境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明清以来君主专制的加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部分知识分子的兴趣转向外部空间和大自然。因此真正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也就出现了。如果放宽历史的视界,我们会发现,个人完全凭借兴趣进行这样的长途旅行,并完成这样历代并不入流的游记,徐霞客是历史第一人。徐霞客走遍中国南方,以写实性质的地理游记,融合地理、景观、生态和气象为一体,以黄山等风景名胜为载体,开启了中国以大自然为主体和对象的审美革命。它与之后的曹雪芹《红楼梦》相互呼应,一个是最发达地区的繁华背影,一个是进入文明视线的南部荒野;一个是文化和道德传统的向内自省与突围,一个是个人意识在环境和空间上的向外扩张和觉醒――一起完成了中国传统社会后期的一次转型。16世纪中叶徐霞客一黄山,构成一个历史的坐标。

黄山画家和黄山画派的出现,则把这场审美革命推向高潮。大体上以“秀丽清奇,变幻无穷”为特征,黄山画派以凝重简练的笔墨,明快秀丽的构图,清高悲壮的风格,构建了中国山水审美的新形象。

有人说,以前看古人的山水画,怎么画里的山水在现实中找不到呀?原来以为画家多凭想象,或者古人那时候的环境现在被破坏了。去了黄山,猛然发现原来在这里呀!与中国山水画的气质是如此贴近,那画法、那笔触、那山、那松原来古人画画也写生的,并非某些文章说的文人画从心而来。

以山而名画派,只有黄山。先是黄山松烟调和新安江水,黄山脚下出产了中国最为绝妙的徽墨、澄心堂纸、宣笔和歙砚。文人书画家开始大量描画山川景物,花鸟鱼虫。清初以来,画家逃避政治的高压,以黄山为师友,观察奇绝变幻的黄山,表达他们孤傲但又丰富多彩的性格和心灵追求。“西海群峰上,雄伟绚丽。批麻、马牙、斧劈、各色皱法俱全。”黄山是中国山水画构图的粉本。“石涛得黄山之灵,梅清得黄山之影,渐江得黄山之质”,近代画家黄宾虹、汗采白、刘海粟、张大干、李可染、赖少其等大家留下了无数以黄山为题材的作品。

中国人不重观察自然的传统,在黄山画派这里,得到了彻底的颠覆。如何才能不蹈人前人的巢窟?“敢青天地是吾师,万壑千岩独杖藜”,踏遍千山万水,深入大自然,研究、体察,只有游刃于不同对象变化万千的生态中,才有可能捕捉艺术的神髓。“真正伟大的作品,都是根据真山水创作出来的,所以学习古人应兼师造化。”清初最富个性的山水画家渐江,在黄山做到了极致:“结庵莲花峰下,烟云变幻,寝食于兹,……游黄山最久,故能得黄山之真性情。即一水一石皆黄山本色,风骨泠然生活。”

黄山画派创造性地表达了黄山的特质,根据各种黄山山石的不同地质结构和树爪形态,加以概括而创造出独特的表现程式。墨用横泼写云雾,上层未散,下层又涌。山则直上直下,以线为主。松只画其干,松针从略,横竖相比,远近参差。大远景则以淡墨没骨出之,山由竖变横,过渡的微妙,在深浅墨的交替中。群峰平中见险,分清宾主、虚实、轻重、动静。大块白云是水浇出来的,水和墨之间的痕迹,似有似无,才产生烟云吞吐迷茫空漾的幻觉 艺术大师开拓了黄山这块艺术瑰宝,后人评论他们在当时“舟车闭塞”的原始山林中,把“天造的仙境”绘成纸上丹青,传播民间,对山水审美和山水画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每当人们提起中国山水画,就会油然想起黄山,称它是中国山水画的摇篮、“山水画创作的源泉与范本”。

毛笔、墨汁、宣纸和水,调和出一个新的世界。水墨画成为国画的代表,一个民族的审美取向,这个变化是革命性的。用毛笔蘸着墨和水的合成物,在宣纸上绘和写,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经典形象,仿佛整个中国的山水和文化,都由水墨来书写。2008年8月8日,北京,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一幅神奇的中国水墨山水“画卷”惊艳世界,身着黑衣的舞者以身体做笔,在洒脱自如的舞蹈中,奇迹般地完成了幅写意山水,“中国画卷”以新颖的文化创意表现了中国历史精华与现代文明的交接。“我认为在所有的创意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就是那张纸。在全世界的参与下,形成了伟大的作品,画的名字叫共同的家园。”开幕式导演张艺谋用水墨画滨绎中国,达到了这场审美革命的新高潮。它与之前在黄山传递的圣火一样,以独特的方式向黄山致敬。

“黄山三奇”中国人的美感范本

黄山层峦叠嶂,云海飘忽,无论站在哪里,都可发现一幅幅美妙的中国山水画构图。但是这种美感如何审美和传播,最终成为中国人一种集体意识,来源于历代不懈的努力。

这是一项创造性的工程。面对这片荒野之山,我们开始发现观察、分解研究、临摹表达这些自然的山水,以及它的每个要素,并根据它们的自然特征赋予新的含义。在黄山,我们从地理区划、景观语言和旅行方式上,建立一套新的系统,使得旅行者能够更好地欣赏它的美感。

黄山三奇、五绝、六大景区正是这场审美革命的结果。中国人对自然景观的系统审美,正是以黄山为标志。

“黄山之美始于松。”古人不是早已经有以松比喻君子的传统了吗?但是从抽象的松到具体的松,从知识分子的志趣到普通大众的审美,从一个生物景观到全民的美感来源,是从黄山松开始的。这里的松不靠泥土而生长在高山岩石上,除了黄山,有谁见过如此立身在岩石上而又生机勃勃的松?这里的松不是扭曲的,而是挺直的;这里的松不是枝叶稀疏,而是优雅展开旗形树冠,以迎送的姿态表现亲和力……以迎客松为代表,黄山松的审美特质在于“倔强高洁而又优雅大方”,是黄山天下无双的绝景,中国人最为著名的美的活标本。

我们发现黄山松成为植物学领域一个独特品种。我们命名了“十大名松”。其中“迎客松”雍容端庄,仪态万方,由于它那不可被代替的美,已成为黄山的象征,中国人民热情好客的标志。32棵名松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黄山名松还形成了独特的意义系统:迎客松伸展着巨臂欢迎你远道而来,陪客松陪伴你观景揽胜,送客松为你送行,望客松深情地目送你远去。连理松相依相偎,竖琴松仿佛演奏曼妙的音乐,团结松侧干众多围抱生长,象征团结的力量……中国人对黄山松的热情和感情,超过任何一种生物景观,也许只有大熊猫可以媲美。

黄山的峰石也形成独特的审美意义。黄山已经成为一座全球闻名的地质公园,科学研究的深入,使得今天我们可以从地质的角度欣赏黄山。

好莱坞选择花岗岩山峰为中国山水背景,并不奇怪。从山景的观赏性来说,花岗岩峰林无疑是最好的,那些山体的大小、高度、山石形状、生态景观和气象变化,搭配到了最好的状态。比如国内的华山、三清山都非常具有美感,而黄山是最完美的个。以花岗岩为主的黄山,峰林地貌十分壮观。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高耸入云,为黄山风景区的三大主峰。如众星捧月、莲花绽放,以此为中心,黄山的七十二峰前后参差,高低有序,层次极为丰富,构成个“黄海仙都”的总体形象。人们总结出山峰和景点的分布规律,形成了六大景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专家吉姆?桑塞尔博士,在黄山之巅感叹黄山太美,确实是一座神山,经我手报批的山岳风光,这里是最特殊,最绝妙的,再好没有的了。

赋予冰冷的石头以生命,黄山的怪石构成另外一个意义世界,充满温情与活力。玉屏楼的松鼠跳天都、孔雀戏莲花北海的猴子观海、仙人背宝、梦笔生花、飞来石、十八罗汉朝南海,西海的仙人晒靴、夫妻对话、仙女弹琴、天狗望月、背面观音、仙女绣花、武松打虎、天鹅孵蛋、仙人踩高跷、文王拉车……美学大师王朝闻《黄山观石》点出了黄山石的审美特点:猴子既然没有社会经验,怎么可能把清凉台东南的那块顽石当做他的同乡,活跃在黄山的许多松鼠,怎么可能把耕云峰上的顽石认做它们的同胞?……如果顽石不能引起人们有关社会的联想、想象和幻想,只能成为地质学家所要认识的对象,只能成为打石工人所要改造的对象……那么,它就不属于审美的对象。

把黄山称为“黄海”,并且以光明顶为中心划分为东南西北天“五海”,是黄山景观审美的惊人之举,突破了一般山岳风景的云海观念。黄山云海广大,它“五海”相连,遍布前后山群之中。白鹅岭以东为东海,可在东海门观看:丹霞峰与飞来峰以西为西海,可在排云亭上观看;天都峰、莲花峰以南为南海,可在玉屏楼观看,丹霞峰、狮子峰与始信峰以北为北海,可在清凉台观看,光明顶前东南为天海,观看的最好地方当然是光明顶。云海茫茫,无边无际,绮丽多姿,变幻无穷,唯有些高山之顶露出云海之上,宛如大海中的小岛。日出时的云海尤其壮观,一轮红日从群峰中徐徐升起,染红了茫茫云海,重重秀峰也变为红色。这种景象是黄山特有的云海奇观。人们为云海美景而上下奔波,谓之“赶海”……

中国人从来没有对一个地方的自然景观,从审美上作如此细致系统的努力,它已经成为一个全新的美学现象。我们可以总结为,黄山的景观审美,是多样的统一,并成为一项综合的艺术:群峰叠翠,山、石、松、云相互衬托,和谐统一,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立体画面,囊括了人类与自然最完美的景观;人们对黄山千姿百态的自然景物进行艺术概括和命名,附以情节和故事,加以区划和整合,是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统一。黄山因此有着独立的艺术美和欣赏规律,同时又融会贯通,统辖于“奇、巧、幻”总的艺术规则之下,体现出综合的艺术气质,具有画一般神奇的景色和诗一般迷人的境界,成为中国人美学启蒙和实践的一个圣地。在很短的时间内,黄山从皖南深处崛起,成为每年几百万参观者的国家级乃至世界级景观。

从李白到徐霞客到黄山画家,再到普通大众,完成了一场回归自然、个体审美与精神解放的革命。在欣赏黄山中发现自然,认识自我,表达性情。黄山是中国人最大的美学课堂。黄山的崛起,是中国人精神世界与外部空间的一场革命在注重内省精神、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的环境里,在以真、善为美的传统下,如何认识、欣赏和表达“美”,如何在对客观世界的体认中找到主体意识。我想在这个意义上看,徐霞客四百年前振聋发聩的宣言,做了一个最好的历史注解:“登黄山,天下无山。”

中国的名片,世界的公园

纯正的景观美,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黄山基于自然与人文特质的美感,不仅改变中国,也影响世界。

1990年以来,黄山成为中国最早的世界遗产地之一,并成为目前全世界惟一一处集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三顶桂冠于一身的风景名胜区。如此大的遗产分布密度、如此绝妙的遗产组合,具有独一无二的魅力,成为国内外旅游者的向往之地。

藏在深山中的黄山,虽然天生丽质,但似乎还一下子难以适应来自全世界关注的眼光。但是放眼九州,那些古老山巅上帝王祭祀的香火早已消散,求神拜佛也远离了文化的意义,书院一片冷清,黄山则成为现代中国的一个人文地理象征。黄山、黄河、长江、长城。它的价值建立在自然景观审美的基础上,这种价值没有在政治宗教文化的变迁中削弱,反而愈加珍贵,与时代共享,与世界共享。黄山不是谁的“圣地”与“道场”,它具有普世的价值。

这场审美的革命仍然在继续。作为自然美演化成的一种文化景观,黄山更新了我们对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认识。清华大学教授王鲁湘说,“所有黄山的山峰、石头、包括一些松树,它都是有名字的。它在被人类这几百年的不断的参观、游览、观赏的过程中,都已经被我们人类文明的文化的眼睛所抚摸过了,它是一个民俗大观园。”岂止是民俗大观园,这里的松石云峰,不仅具有独特的生态和地质价值,还有独立的文化内涵,以及在民族心理上的象征意义。一颗松树自然死亡了,但是为什么国人期待梦笔生花再现?为什么一定要在笔尖移植新的松树?这是在圆一个梦,一个中国人关于“美”的梦境。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花岗岩山峰上的奇松和浮现于云海中的怪石,构成最美的景致与完美的气质,如同人间仙境。这是黄山永恒的魅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19 08:19 , Processed in 0.07226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