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3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鼎和笔庄兴衰史

[复制链接]

79

主题

79

帖子

237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3 09:38: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世纪四十年代屯溪的商店字号中,有一家一度与胡开文墨店齐名的笔庄,这就是“李鼎和笔庄”。现在徽州五十岁以上的文化界和工商界人士对此都有些印象,由于时间的推移,“李鼎和”毛笔也逐渐被人们忘却了。作为“李鼎和”的后人,我把这方面的材料整理出来,供研究参考,我想这是不无益处的。

    我家原籍在江西临川县李渡镇桐东港村,“李鼎和”的牌号,创于先曾祖父李德生(字德培)。我家中本以务农为主,至曾祖父时始经营手工业,加工制作毛笔,打出“李鼎和”牌号至今已有一百个春秋了。曾祖有着典型的农民的精干与勤俭,在他的努力下,毛笔作坊的规模逐渐扩大。当时曾祖把成品运至武汉市场,因资金少,在竞争中被挤出来了。曾祖转而开始注意皖南市场。皖南地区文化较为发达,当时制笔业又没有多少过硬的牌号,这就为“李鼎和”的闯入打下了基础。先曾祖于民国初年开始来徽州,当时生产的毛笔委托屯溪商人邓民记代销,邓氏是屯溪的文具商(店址在老邮局隔壁)。这是“李鼎和”在皖南最早的经销点,后来又陆续在皖南各地设了十几处代销点,主要在宁赣公路沿线。这一时期可算“李鼎和”的开创期,但它还不是直接开店经营。“李鼎和笔庄”是自制毛笔,有笔工几十人,此外尚有多人在外收购兽皮,推销毛笔。当时我家自作的笔,笔杆取自皖南山区的细竹(又称指竹),笔头大多取材于黄鼠狼尾毛、狸尾毛、白面毛(一种比猫稍大的兽)以及羊脚皮毛、兔毛和鸡毛等。由于每张兽皮取料不多,当时家中有大量多余皮料,因之我家还兼营制革业。从宁波、无锡等地请来许多工匠加工皮料,然后运至上海,售于怡和洋行出口。总起来说,这一时期,李鼎和笔庄的规模还不大,主要以制作为主。

    到20世纪三十年代,“李鼎和笔庄”开始走向繁荣。这时,先祖父李坤这一辈人皆以成年,经过曾祖的努力,“李鼎和”已经创出了信誉。在徽州,当时有“胡开文的墨,李鼎和的笔”之说。在“胡开文”墨店里,也销售着李鼎和毛笔。但这时“李鼎和笔庄”仍把注意力集中于赣省。先祖父李坤和先祖母吴德修在赣州开设“中华笔店”,经营“李鼎和”毛笔。这样,“李鼎和笔庄”从生产型向商业销售型转变。与此同时,二叔祖李英负责“李鼎和”在皖南地区的销售业务,当时在皖南的代销点有二十多个,陈屯溪以外,尚有休宁海阳、万安、歙县、岩寺、绩溪、胡乐、甲路、宣城的水东、郎溪、广德、芜湖、湾址、南陵、旌德等地。“李鼎和”的影响逐渐扩大。

    1945年,祖父李坤,祖母吴德修由赣州来屯溪开店营业,结束了“李鼎和”在皖南长期由人代销的局面。当时祖父母在屯溪老街(现鞋厂“步云轩”营业处)挂出“李鼎和笔庄”招牌,自己经营业务,祖母吴德修担任经理。店中常年雇有店员二人,徒工二人,陈了经营毛笔外,尚有其它文具生意,与此同时,二叔祖李英在南京(现太平路),三叔祖李清在芜湖(现长衔)也开办“李鼎和笔庄”。三店规模虽不太大,但整个皖南毛笔市场大部为“李鼎和”占领。这时的“李鼎和”已不再在专力制笔,而常把制笔业务让与别人,自己主管销售与批发。尔后祖父又在芜湖开设分店(地址在中山路),时间大约为1946年。各处“李鼎和笔店”统一商标为“黑白”(“   ”一圆内上半为黑色,下半为白色),祖父在芜湖的分店曾一度使用“金星”商标(一颗金色的星)。

    解放后,各处“李鼎和笔店”纷纷走上了公私合营的道路。在屯溪的“李鼎和”也合营到百货商店,走上公有制的道路。

    总的说来,“李鼎和笔庄”在1948年以后即已走向衰落,由于钢笔与圆珠笔的兴起,毛笔的需求量大大减少。刚解放时,由于各种文件书写的需要,“李鼎和”毛笔曾兴盛过一阵,但以后一直不能再复兴起来。由于时间推移,有关“李鼎和”的资料全被淹没。20世纪六十年代,省博物馆曾索要“李鼎和”毛笔保存,但最后一支笔也没有发现。

    “李鼎和”笔庄今已不存在,但把它的兴衰史整理出来,可能有助于研究皖南的商业活动情况,这对发展生产,振兴经济也许是有意义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18 06:30 , Processed in 0.07123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