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正廉明正士风——舒迁

[复制链接]

70

主题

70

帖子

210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21 23:51: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舒迁,字子乔,黟县城南人,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进士。授行人①职。时都御史欧阳铎议增收山林税,舒迁力谏停征。不久,考选御史,上疏言时事,息苟且,尚真实,正士风。上《备荒疏》,被御批镌之户部。正德十六年(1521年)到嘉靖十七年(1539年),因明世宗生父称号问题引起了一场规模巨大、旷日持久的政治纷争, 史称“议大礼”,或“大礼议”,舒迁也参与其间,提出了不少建议并力陈主张,时颇有影响。担任山西巡盐御史期间,清理盐课盈馀,悉奏赈边;上边防疏,筑罗城以杜边患,政声卓著。巡按广东,贪吏望风解绶;他不阿权贵,剪豪,黜贪污,为数十无辜坐死者平反。后舒迁在朝中负责监察临视文武试事,皆服其公正廉明;复厓山②之祀,所至有声。尝撰《居官》、《慎己》二铭,以自戒勉。后居母丧,卒。
        初,舒迁在黟,求学于时任黟县教谕的胡颐。胡颐,字叔正,号勿斋,粤新会古蚕人,明代嘉靖朝贡生,初授彭泽县(今属江西省)训导,后任黟县教谕。在任八年,深受学生爱戴。在胡颐告老回乡之际,舒迁写了一篇赠别文章《赠胡勿斋先生致仕序》以诉尊师之情。序中,舒迁写道:“急流勇退,世几其人?先生此归,寻江门之高踪,开元乡之竹径,绪业付后人,素性托吟咏,与白沙先生并称东南。先生不独有余乐,且有余荣。独念叨三生之恩,不能图三生之报,重自厚颜。藉先生教泽之余,倘沾一命过南粤,当寻先生于茂林修竹之间以罄平生耳!”
        十年后,舒迁果然以巡按御史入粤,首访古蚕村,始知先生已作古,乃令县官为胡颐营葬,遵遗嘱为胡颐所修撰的《古蚕胡氏族谱》作序,题其故里曰“贤侯里”,并为胡氏宗祠——满堂公祠题匾。师生情义,可见一斑。

注:
        ①行人:官职名。《周礼》“秋官”之属有大行人,掌管接待宾客之礼仪;又有小行人,职位稍低。春秋战国时各国都有设置,至秦设“典客”,以接待远方的宾客。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改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更名“大鸿胪”,属官有行人、译官,别火三令、丞。隋唐以后,鸿胪寺卿以赞导礼仪为职,已与大行人之职不同。明代设行人司,虽取《周礼》“行人"之名,而性质不同。行人司置“司正”及左右“司副",下有“行人”若干,以进士充任,掌管捧节奉使之事,凡颁诏、册封、抚谕、征聘诸事皆归其掌握。在京官中地位虽低,而声望甚高,升转极快。初中之进士,以任此职为荣。清废。
        ②厓山:今作崖山,位于广东新会县南大海中。与汤瓶嘴对峙如门,形势险要。为扼守南海门户。宋朝末期宋军曾在那里和元军交战。这场战役直接关系到南宋流亡朝廷的兴亡,最终宋厓山军以全军惨败而收场,历史上称“厓山海战”。南宋王朝就此终结。俗有“厓山之后无中国”之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17 14:21 , Processed in 0.06887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