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徽剧,一支生生不息的“高台红烛”

[复制链接]

56

主题

56

帖子

168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27 21:57:1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徽剧,源于明末清初,是最初流行于古徽州地区的古老剧种、“国粹”京剧的鼻祖。

徽剧在传统戏曲当中属于“老石牌”流派,有西皮、二黄、反二黄、吹腔、昆腔等唱腔。

徽剧《《王昭君》

明代中叶,南戏诸腔中“昆山腔”、“余姚腔”、“戈阳腔”传入安徽徽州、池州、安庆等地区后,很快与民间徽音俚语相融合,产生了以“滚唱”、“滚白”为特征的“徽州腔”、“池州腔”、“四平腔”、“昆戈腔”,合称“徽池雅调”。徽剧《百花赠剑》

徽剧演职人员演出前在照看“脸谱”

由于集多种民间曲艺之所长,兼具粗狂鲜明、细腻婉约之特点,其调一出,风靡各地,争相传唱,便出现了“天下时尚南北徽池雅调”之盛况。

徽剧《《满春园》

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名噪华夏。2006年,徽剧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徽剧演职人员在化妆

近百年来,徽剧虽历经沧桑,几度沉沦,但是历史、文化、科学价值并重的徽剧艺术,它仍犹如一支“高台红烛”,生生不息。

徽剧《水淹七军》

尤其是国家这些年加大对传统戏剧重视保护,徽剧迎来明媚的春天。在徽剧的故乡——安徽黄山市,当地政府也非常注重加强对传统徽剧的弘扬和保护,成立了徽剧“传习所”。

徽剧《游湖》

通过对民间曲目整理收集、开展徽剧艺术交流表演等形式逐步恢复徽剧传统剧目保存工作,推进徽剧这一古老的非遗艺术活态传承和有续发展。

徽剧演职人员在切磋演技

徽剧演职人员在戴“凤冠”

为了能让后人更好地传承徽剧文化,黄山市文化部门在屯溪荷花池小学和黄山学校建立徽剧传习基地,认真做好“徽荷”艺术团等传承教学工作,使学生通过徽剧等民间艺术的学习,合力打造一个品位较高的校园文化环境,进而为学校将学生与更多的民间文化艺术拉近距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徽剧在黄山大地上重焕新生。

徽剧《扈家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2 15:36 , Processed in 0.76870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