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景点] 话说婺源城——小有名气的灵顺庙

[复制链接]

184

主题

184

帖子

552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5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9-26 10:03:4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坐落在乡间的“五通庙”.
宋淳祐二年钦赐朱熹“宋代圣人”
旧时,在科学尚未昌明之前,或许人们相信,神灵是可以为仪式所操纵、是可以通过对其作出某种许诺而让神灵屈从于自己使役的。为此,在传统时代,蚺城为了它的生存和发展,为了保佑聚落共同体的平安吉祥,同时也为了安慰民众的心灵和心理上的需要,曾设置过许多功能不同的公共性建筑。坐落在大庙街北端的原“灵顺庙”(亦称“五显庙”、“五通庙”),为其一也。
据《祖殿灵应集》记:“唐光启二年(公元886年),邑人王瑜(门下省侍中)有园在城北隅,一夕红光烛天,见五神(即东方风猖神王、南方狂猖神王、西方毛猖神王、北方野猖神王、中央伤猖神王)从天而下,威仪如王侯。”为了让五猖神保佑四方百姓,免灾免疫,于是王瑜捐地并输租特建“灵顺庙”祭祀,香烛荧煌供奉东西南北中各方“猖神”。自此,民间崇拜五猖神灵的信仰于婺源诞生了。百姓相传,“五猖”(又称“五显”、“五通”、“五圣”、“五郎”等)神凶煞无比,但却十分灵验,有求必应。因此,后来五猖庙或五显庙或五通庙不仅在婺源、徽州处处皆有,且五猖信仰还成为徽州与江南他地民众较为普及的一种民间信仰之一,信奉者弥多,有着广泛的群体参与性。昔日,蚺城每年的五猖庙会,百姓云集,烧香燃烛,热闹非凡,不仅使“神像多年色改常”,而且还“盔甲群衩粉墨妆”。
按光绪《婺源县志》记载: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邑人以关公(羽)为伏魔大帝,能镇祛一切祸崇,可以保境安民,于是遂将灵顺庙中的“猖神”像,改奉时认为最贴近百姓生活、反映百姓愿望、为百姓日常所迫切需要的关羽像,使灵顺庙变成“关帝庙”。关帝庙“有司塑、望(即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日)拈香,及每年三祭皆在此。”整个庙宇建筑三进,有大门、前殿和后殿。
有意思的是,历史上,尽管崇拜五猖神灵信仰在婺源民间风靡一时,可吾邑“宋代圣人”朱熹却不信这个邪。民国《婺源县志》记载说: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年)春,朱熹由闽始归故里婺源省墓;族人以城北灵顺庙(五通庙)甚灵,劝其进谒祈祝平安,朱熹一笑置之。当晚,族人设宴为朱熹接风洗尘,也许是因酒菜中有灰垢之物,是夜他腹内不适、肠胃失和;次日一早,起床又偶恰见一蛇横卧于居舍阶旁。众人惊恐万状,都以为这是朱熹不谒五通庙之故,于是再次劝其去庙叩拜五通神以消灾免难。朱熹这一次大发脾气,愤然拒绝,说:“某幸归,此去祖墓甚近,若能为祸,请即葬某于祖墓之旁,甚便。”大慨五通神亦是欺软怕硬的货色,此后也未见敢把什么灾异降至朱熹身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6 01:21 , Processed in 0.07279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