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婺源古代家庭教育,你想不到的教育方法,至今仍然适用

[复制链接]

17

主题

17

帖子

53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7 14:59:1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徽州被誉为“东南邹鲁”,自宋以来,祟儒重教,文风昌盛,人才辈出。古代徽州对学校教育的重视自不必赘言,徽州先民对子孙后代的家庭教育也是值得关注和探讨的话题。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毫无疑问,人的一生不可避免要接受各种形式的教育。家庭教育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历来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古代,就有曾子杀猪、孟母三迁、欧母画荻教子等等,这些都是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典范,成为千古佳话。





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在对子女进行教育的问题上,古徽州人是很讲究方法的。他们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力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徽商乐善好施、济困助贫、热心公益事业,凡此“惠及乡里”的种种义举,客观上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教育子孙应该积德行善,助人为乐。



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古徽州人还善于借助建筑样式、厅堂装饰等形式,来实施家庭教育,把自己对子孙的教育愿望无声地表达出来。那古民居中天井的建筑结构,不就是在告诫生活在家里的孩子,不要成为“井底之蛙”,一辈于蹲在家里“坐井观天”吗?那镌刻“步蟾”二字的题额,也是寄希望于子孙,要用心业儒,将来能在科举道路上获取功名,实现“蟾宫折桂”的美好愿望。



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事无奇但率真

堂上悬挂着《朱子家训》,也是难得的家庭教育的好教材。生活在家里的孩子,天天望着天井,看着题额,读着这些楹联和中堂,终有一天,会领悟出其中的道理来,因而从中受到有益的教育。



修养放首位,功名紧跟随

徽州先民总是把塑造子孙的品格修养放在首位,要求他们勤学苦读,行善立德。这样的家教氛围对子孙日后的立身原则、接人待物的处世哲学,都会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紫阳书院中,书生气息浓

紫阳书院是古代文人学士创造与传播文化教育的场所,开展包括藏书、读书、教书、讲书、授书、著书、刻书等活动。以纪念朱熹而创建的婺源紫阳书院,则把祭祀朱子、教书讲会作为自己的主要事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9 05:12 , Processed in 0.711654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