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进汪村,听那些与村名有关的故事

[复制链接]

94

主题

94

帖子

282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8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2 11:43:2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每一个村庄都有其专属的故事,这些故事或许见证着村庄的发展,或许记载着村庄的变迁,又或许,这只是一种叫做乡愁的东西,你无法追溯其来源,也不想追溯,只要这些故事和家有关、和家乡有关,那便已足够。汪村也有属于它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多与村名有关。

汪村村委会地处许村镇的西南边陲,与乐平洪岩山水相连,村委会共有8个自然村(新屋、团结、汪村、朱家庙、许坞、占村、北源蓬、宅家坞)。



汪村原名汪毕村,因村庄人口以汪姓和毕姓为主而得此名,那时村庄还有一个大姓张姓,村庄兴盛时,有三个祠堂,汪毕张三家各一个,当时村庄房屋多建在山上,村民进村时需通过相间小道走至河边,再由鸡公桥(婺源人称公鸡为鸡公,该桥因桥墩上方形状似公鸡头而得名)过河到河对面方能上山回家,长此以往,部分村民便因交通不便而搬迁至路边、山外、甚至更远的地方,村中人越来越少,住在山上的人更是少之又少,祠堂倒塌了,道路荒芜了,留下的人以汪姓居多,村名自此不再是汪毕村,而是汪村。



陈樟树老人今年77岁了,说起团结村名字的由来,老人还是记忆犹新。团结村是个移民村,1971年他们一村人从千岛湖移民来此,当时还没有团结村,村民搬迁过来后被划到汪村大队。由于生产、生活习惯不一样,村民多次要求自成一队,又多次遭到拒绝。有一天夜里,移民过来的三十多户人家集体背着被褥走了一夜的路赶到县城表达了他们的述求,后经多次沟通协商,县里同意让移民过来的人自成一村,至于村名,有人提起当时全村人集体走夜路去县城的行为乃为村民团结之举,所以该村便被叫做团结村了。


2015年,汪村村委会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40余万用于团结村移民示范村建设,目前,该村篮球场、鱼塘、活动中心建设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团结村正在以全新的面貌书写着干群团结的全新篇章。


朱家庙村因水口处的庙而得名,此庙名为朱家庙,该庙所处地形呈水泛莲花之状,附近树木林立,水流不息,村里的老人说,这个庙所在的地理位置极佳,是主村庄发达、人丁兴旺的。即使受地理位置限制不在主要交通干道上,近年来,朱家庙村却也是时时在展示在旧貌换新颜的乡村新风貌。特别是2011年被列为新农村建设点以来,该村新修了石桥、进村公路、洗衣埠、垃圾池,村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村口的朱家庙至今香火不断,保佑着这个村庄时时顺遂、世代平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5 19:24 , Processed in 0.55618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