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指南] 陶渊明的快乐,就藏在南村的烟火中

[复制链接]

58

主题

58

帖子

174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7-18 11:10:3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陶渊明,一直都是受人欢迎的一位诗人。南朝的昭明太子萧统到北宋文豪苏东坡,都是陶渊明的忠实粉丝。苏轼崇拜到不忍心读完陶渊明的诗。唯恐读尽后,无以自遣耳。
每次读陶渊明的诗,我总要感叹一下,他生活的,也太惬意了吧!就从这首《移居》就可窥见一二。
据说这首诗是陶渊明在上京的房子遭遇了火灾。几经辗转,最终移居到浔阳的南村。
陶渊明自己想必是十分高兴,为什么呢?诗开篇就说:“昔欲居南村”,我之前就想在南村定居了,如今真的是夙愿得偿。

仅此一句,就能感受到陶渊明心中的那股子雀跃。然而似乎是想解释一下,“非为卜其宅”,我呢,就是喜欢这里,并不是因为它这里风水好。人家安家时都要占卜一下,我们的大诗人倒好,我才不介意这些迷信的东西呢,我对南村有着诚挚的爱,陶渊明有些小傲娇的想着。
为什么爱南村呢?“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先生所想的,是有一群好邻居。怎么好法?素心,素心现在是一种境界。
在陶诗里,素心就是简单澄澈。和简单质朴,热情善良的村民比邻而居,朝夕相对,是件多快乐的事情。就像《桃花源记》里的那些村民“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也许桃花源就是诗人多年田园生活之后的构想。在陶诗中,或多或少他的田园生活都有桃花源的影子。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陶渊明喜欢南村已经很久了,颇有年,不是一两年了,很多年了,在旧居失火,流离失所的情况下,还能乐观的想着居南村,有些素心的邻居好友。大概只有心性豁达的如陶渊明能如此坦然吧。叶嘉莹先生曾经就说过,古诗里真正自我实现的,只有陶渊明和苏轼。苏轼崇拜陶渊明,大概就是因为两人有着共同的心性。
更可爱的是,他丝毫不介意自己房子的大小。我自己住的地方,何必在意大小,房子那么大干什么呢?太宽敞了不好,浪费资源。只要放下我的一张床即可,一人一床一屋。他明白自由闲情,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不是吗?心境的旷阔不是用所居之所大小衡量的。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他不似那些躲进深山中的清高隐士。不理世事,他走进烟火生活,他只是厌恶官场,不为五斗米折腰。他可爱的就是这股子烟火气。邻居可以随时造访,大家一起高谈阔论,畅所欲言,甚至拿出各自的好文章,或者古人的文章,一起欣赏品鉴。有疑问还能共同讨论,一群文友,何等快乐恣意。

陶渊明如此心性的人大抵活的十分快乐,心情纯净地似一汪水。他爱热闹的生活,他爱南村,他爱南山的景色,他种田都十分随意。“草盛豆苗稀”“田园将芜”,时而采菊东篱下。正是他这番不为,李白不看好他,杜甫也不看好他,他们都认为陶渊明假清高。
杜甫看不惯的是陶渊明对儿子的夸赞,其实,在一个父亲的眼里,孩子都是优秀的。纵使其他人怎么说,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陶渊明也难逃其俗。所以他的五个儿子都很平庸。那苏轼还希望儿子“愚且鲁”。
也许正是这份“绕指柔”,他写信告诉儿子善待自己家的仆人
“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他也是别人的孩子,你要好好对待他。

对劳工,他不计较薪酬,而劝儿子善待之。这无论是谁。都很难不感动。这还是假清高吗?这就是一个可爱仁慈的诗人。浑身烟火气,却不俗。
他会因为住到南村而开心,为和素心人为邻而高兴,会尽自己所能去怜惜他人。悲天悯人,他这个归隐,是心灵的归隐。摆脱俗世纷扰,回归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 16:39 , Processed in 0.599709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