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歙县堨田|丰乐河畔有遗珠

[复制链接]

53

主题

53

帖子

159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18 10:52:3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交通便捷,一个村落的容颜改变,或更接近于无序;
地处繁华,少却了那份荣耀的记忆,或更易逐流随波。
面对堨田,我们甚至难以取舍,是听骡叫马嘶、鸡鸣犬吠的农耕声符,固守一份清贫;还是顺应人们的欲求,在刀光剑影中求得突围……
这样的感触是一个村落带来的,这样的感触是历史赋予的。我们只是介入者,审视者,旁听者。或许,我们不用任何文字的铺陈,我们只是从这里走过……
堨田村紧邻徽州区岩寺镇、文峰塔下游数箭距离,丰乐水一线贯连,上世纪八十年前统称为“歙县西乡”。即便现在,一个绵延两公里长的村落中,就居住着区县两地村民。1987年的行政区域划分,并不能彻底分割曾有的人文和血脉联系。
堨田村畔丰乐河
1500年前,堨田由湖田更名而来。湖田建村的具体时间几不可考,是时,村民多居于村北类似丘陵的三台山下。或许只是一个传说,就带着我们跨跃千年。汪平生已届古稀,虽说上了年纪,却承担着村里的文书一职,对堨田村古往今生的故事传说,烂熟于心。“传说这个湖里有一条白龙,守候一方平安,有一黑蛟精欲霸此湖,前来寻衅。黑蛟十分厉害,白龙怕不敌,托梦给篁敦一程姓将军,求其助阵。第二天,湖畔一白衣、一黑衣斗得不可开交,程将军依白龙所求,一箭射瞎黑蛟眼睛,黑咬负伤逃走。但白龙也负了重伤辞世,这湖就慢慢地就干掉了。”
“沧桑经变乱,草舍结湖中。射蛟台犹在,遗恨失擒龙。”一个冷兵器时代,受限于当时的科技,人们在与自然的斗争中,并无多少优势可言。于是,神话产生了,经百年千年的口口相授,不免添枝加叶,走了原来模样。
普济桥,又名大石桥,丰乐河仅桥的四桥之一
堨田村民由来,与南北朝新安内史吕文达有关。吕文达夫人是堨田村人,吕时常来堨田做客,见此地良田众多,但水系不好,耕作条件差,便在丰乐河西溪南外筑了一坝 ,再修建水渠引水到农田,解决了堨田村的耕种难题。为了纪念吕堨的开凿成功,于是改湖田为堨田。
堨田村姓氏十分繁杂,古有主姓"十大姓",按当时传统排列为:汪鲍郑吴胡,程朱吕谢蒋。前五姓为最早定居者,后五姓在湖田改名堨田后迁入。其中汪、鲍、郑为大姓中的大姓。古时,堨田十大姓均建有宗祠,另外还有数量众多的社屋、厅屋等。各祠堂规模宏大,在农业集体化年代,祠堂等公共房屋被用作生产队仓库,先后遭拆建改造,原祠堂面貌已荡然无存。文革时期,各族宗谱在破"四旧"时均遭毁,且老一辈人大都谢世,各主姓氏迁入始祖,迁入原因,自何处迁入等均已无从查考,留下了遗憾。1958年10月7日,新安江水库库区移民由县政府安置在堨田村共计201户,753人,是迁入客姓最多的一次。
通济桥上“禁止磨刀”四字, 刀字已被磨去小半
行走堨田古巷,一个古意苍茫的村庄被时光淘洗得踪迹难觅,我们也只能从村人的描述中去回味和想象了。唯一留存至今的便是村中的民俗跳钟馗,四百多年来,当地村民用世代相传的民俗去彰显着一个村落的厚重历史和灿烂人文。
堨田跳钟馗有史考证始于明朝万历年间。起初,跳钟馗只是制一个木偶放到板凳上面,然后由艺人把板凳扛在肩膀上,在街巷行游,以达驱邪之用。“估计那时候血吸虫就已经有了,就是肚子大起来没办法治就死掉了。以为跳钟馗可以把问题驱赶掉,所以就一直流传到现在。”66岁的汪正端显得富态,却不失灵活。十来岁就参与到了一个村子的古老民俗之中,最后坐上了“钟馗”宝座。传承400多年来,堨田跳钟馗一直是当地村民心中“除邪恶、保平安”的精神图腾。
除堨田外,歙县还有两地跳钟馗,分别渔梁和义成,名头自是不小。汪正端和我们交流起了多地钟馗的各自特征,他认为,堨田跳钟馗就在于一个“野”字。“用桌子叠起来,最多时叠五张桌子那么高,我就站在最上面跳,观众很远就能看到。”汪正端介绍,这在其他地方是看不到的。自己虽说年纪大了,但再跳上个三年五载不会有问题。
堨田水系发达,桥梁众多,完好保存至今的就有两座明代石桥,一为通济桥,一为普济桥。通济桥为单孔石桥,跨一条名叫“庄目尾”的小溪之上,这小溪即吕堨支堨灌溉农田后之余水,穿村汇入丰乐河。通济桥又称“观音桥”,概为古时桥南头有一观音堂,现已损毁。上了年纪的村民介绍,1957年一个大风暴使观音堂倒掉了,观音堂里的宝贝,除紫铜钟在歙县博物馆保存外,其他东西都不知去向。
通济桥虽历数百年风雨,却是依旧坚固,至今还能通车。桥上数块栏杆石多有凹陷,俱是当地村民磨刀所至。汤修琦老人的家就在桥南, 他说,这么多年来,村人磨刀,磨锄头,习惯了。石头上写了禁止磨刀,还有一个禁止推车,没人管,就成这样了。当古训刻入石头却无人遵从,面从之患,居下之讪之时,一个古老文明的传承也就到了该重新捡拾的时候了。
顺丰乐河下,我们来到了堨田村与向杲村的交接处。丰乐河水面开阔,普济桥横跨其上,蔚为壮观。梅雨过后,水面大抵浅低,逢丰乐水库发电放水,才会重现丰水盛况。丰乐河原有十座古桥,其中六座都已毁损,现仅存四座,普济桥是其中之一。
通济桥 又名观音桥
丰乐河看似平缓,加之上游有水库蓄水平抑水量,在历史上却也有多次水患发生。临河而居的历代村民,在享受一条河流所带来的便利之时,亦要承受其水灾漫漶时的重重灾难。最严重的一次就是1969年的“七五洪炎”,堨田村中大半的人家过水,深的人家达两米多。村中两古桥栏杆全部冲掉,桥墩也冲掉部分,俱为翌年修复。
堨田上接岩寺古镇,下连徽州古城,自古便是歙人西出的重要通道,外加良田千亩,生活富庶。也正因了诸多的便利所在,让这一千年古村的古貌难存。自西溪南一别,我们在堨田村再次与丰乐河相遇,连绵两公里的石质河床上,梅雨季节的洪涛痕迹清晰可见。
劫波渡尽江流在,丰乐河畔有遗珠。即便今天,我们只是从村人的口述中,从一处处荡然无存的遗址上,来探访那份曾经的历史,却依旧显得那么厚重沉甸,依旧那么令人向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8 07:57 , Processed in 1.68219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