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漫步乡村 带你一眼看尽歙县古村落

[复制链接]

52

主题

52

帖子

156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5 10:33:0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皖南歙县,散布着星罗棋布的古村落,洋溢着徽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园林景致,徜徉其中,仿佛走进了明清时期的博物馆,又似步入了陶公笔下的世外桃源,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云树村边合,人家画里居”的胜景图卷。

今天小编就带你一眼看尽歙县古村落


1、石潭村

         石潭村地处高山,静谧幽深的街巷格式(十八街),诗情画意的村边水口景观,淡雅明快的建筑色调,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风景,精湛华丽的装饰风格,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石潭村,无论从哪个方向沿石板路上山,都是步步成景、处处入画。



2、坡山村

       走进坡山,背依北方,放眼远眺,四面环山,视野极其辽阔,层层叠叠、连绵起伏、横亘十余层的环形大山山脉,墨绿隐约,在天际淡化,宛如一个椭圆形的散落珍珠的巨盘,向西边延伸。放眼所致,山多水多田野稀,植被浓密。这里,水蒸气极易聚集,春季雷电极易催生出云海,其景观时而平静如镜,时而波涛翻滚,时而雾流一泻千里。



3、阳产村

        阳产村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村落,这里由于地势高,交通不便,数百年来,山民就地取材,采周边青石铺路架桥,取红壤木材筑巢而居,流年之中,形成了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质朴壮观的土楼群。雨过初晴,山野新翠如洗,山涧烟起云涌,清风撩拨起灿烂的情怀。土楼饱经风雨,即使伤痕累累,也从不潦草,总是那么朴实、憨厚......


4、棠樾村

        棠樾村,以牌坊群而闻名于世,牌坊群由7座牌坊组成,以忠、孝、节、义的顺序相向排列,分别建于明代和清代,都是旌表棠樾人的“忠孝节义”的。在牌坊群旁,还有男女二祠,建筑规模宏大,砖木石雕特别精致。这里背靠灵山面对秀水,无疑为棠樾添增了更多的秀美,无怪乎乾隆皇帝曾为它御题对联“慈孝天下无双里,锦绣江南第一村”。




5、渔梁村

     渔梁古村因紧靠新安江应运而生,成为当时徽州最繁华的水运商埠和商业街区。当您走在渔梁街上,见两边旧式板房古色古香;见古店号、老庄号依稀难辨,可它们还在细数着来往的脚步,编织着古镇绵长幽远的岁月,邀你品味这浓浓的徽州韵味。静静的渔梁坝上泊着两头尖翘的渔船,船上的鱼鹰睡着了,山和水也睡着了,历史在这里打了个盹,且不管时代已往前走到何处,古老的渔梁似乎依然在半梦半醒中。




6、许村

    许村拥有完整古建筑群,至今仍保存有元、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古建筑100余座。著名的有大观亭、高阳廊桥、五马坊、双寿承恩坊、观察第、大邦伯祠、大墓祠、大宅祠、许社林宅、许声远宅、许有章宅等。或许所有人印象中的江南古村落都是在水乡的柔美中精致十分,仿似一个婉约女子让人心舒。而许村则不同,它是江南的豪放派,即使细雨如织,即使春风如渡,它都以它自己最原始、最古深的面貌面对着世间万众。



7、雄村

     雄村是一座教育发达、人才辈出的古村落,青山环抱,竹林掩翳,清碧新安江水傍村流淌,是一块钟灵毓秀、风光旖旎的风水宝地。雄村在徽州五千多个古村落中是最有历史文化的,号称“徽州最雄村”。巍峨壮观的“四世一品坊”、“大中丞坊”、竹山书院、慈光庵、桃花坝等古迹沉淀着雄村古老深厚的文化内涵。



8、昌溪

      昌溪是古徽州歙县境内的一个历史、文化、生态古村,历来被称为“歙南第一村”。这里群山环绕,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如入世外桃源。该村历代文人辈出,商人、社会名流层出不穷。国子监吴天金、吴鸿元、登仕佐郎吴象嵩、兵部六品吴鸿亮、户部九品吴鸿宾、徽商巨贾吴钧胜、诗人书法家吴进贤、大律师吴迪贤等等都来自这里。




9、萌坑

     粉墙黛瓦,飞檐翘角,幽幽小巷,深深庭院,精致古宅,如黛远山,整个萌坑村庄都散发着古朴的神韵。村在山中,屋在林中,人在画中,好一幅“天人合一”的绝美画卷。画在老宅门楼、墙角、窗檐、墙壁上的花鸟、山水、人物的墙上壁画,正在讲述着一段无徽不成镇的历史、一个引人深思的寓言。一幅乡间美景,它的神秘、厚重,让每一位前往的游人都感到不可思议,为之深深的着迷。



10、绵潭村

绵潭村坐落在新安江北岸,是新安江山水画廊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三潭枇杷”而闻名中外。在绵潭,主要是看地方戏曲,在一个老式礼堂内,群众演员们穿好戏服,画好妆容,自弹自唱,粉墨覆面,笑靥如花,揽起水袖,掩不住眼波流转,又或是横生霸气,韵味十足。


11、卖花渔村

卖花渔村海拔200多米,四周高,中间低,形成一个小盆地。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土壤深厚肥沃,为盆景植物的生长及树桩的培育,提供了优越场所。村民以种花、培制花桩、制作盆景为业,卖花为生,自唐朝起就有栽种盆景的历史,是徽派盆景的主要产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2 09:37 , Processed in 0.07560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