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婺源 穿越岁月的容颜

[复制链接]

54

主题

53

帖子

159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6 10:07:3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黄山知名导游 于 2017-6-27 15:37 编辑




婺源粉墙黛瓦的村落散布在群山之下河水之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千年不变的延续着。行走在这些安宁的村落,仿佛穿越千年的时光,每一块砖头瓦屑似乎都在诉说着自己的过往,吟唱着不老的歌谣……

千年往事

早在远古,就有原始山民在此生存,但造就她的辉煌却是那些从中原避难而来士族大家。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析休宁县回玉乡和乐平县怀金乡设婺源县。

从文化上来说她继承和发扬了中原文化的精髓。从地理环境上来说婺源山多田少,随着人口的增加,满足生活需求矛盾越来越突出,于是经商成为了第一生业。婺源人凭借文化优势、宗族的团结谋生致富,并成为徽商的重要部份。婺源商人将经商带回利润,除了用来建设家园外,最大的支出是子弟的教育,而这为婺源走向繁荣和辉煌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婺源有着大量的物质文化遗存,人文风俗和众多古村建筑保存完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直观的标本,不仅仅是旅游资源,而且也能让人从中领略到中华文明的灿烂。

五大色彩

婺源是五彩缤纷的,绿、红、黄、白、黑贯穿了四季,相生了万物!



绿绿色是安宁的。婺源“绿”字有两字解,一是:婺源号茶乡,婺源绿茶历史悠久。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就有“歙州茶生于婺源山谷”的记载,《宋史·食货》婺源的谢源茶列为全国六种名茶“绝品”之一,明清时代曾列为向朝廷进献的“贡茶”。婺源绿茶从十八世纪开始就已进入国际场,现在,婺源县已拥有通过认证的有机茶基地8个,成为全国第一个拥有4个AA级证书和7个通过有机产品论证的茶叶生产大县,如“大鄣山茶”一个品牌就占欧盟有机茶市场份额的60%。



二是:83%的森林覆盖率,绿也就成了婺源的最基本色调。整个江西受保护的名木古树有壹万壹千多棵,但一半在婺源(此数据不含原始森林部份)。



红红色是温暖的。婺源“红”字有二解,一是:来自皇家御池的红鲤鱼在婺源已有300多年的养殖历史,它由于色泽鲜红.头小尾短、背高体宽,形似荷包故名荷包红鲤鱼。其肉质鲜美,营美丰富,具有“妊安孕,好颜色,止咳逆,疗脚气,消水肿,治黄胆”等医疗功效。



二是:秋天山间村边的红枫,在阳光日趋苍白的日子里,点燃秋天里的激情,燃烧得灿烂而又迷人,能让我们温暖一冬.



黄黄色是浪漫的。婺源的村落依山傍水近田园,每到春来数万油菜花与粉墙黛瓦的古村落相得益彰,让人春心大动!特别是站在高处,看着那层层叠叠黄色的花沿着山势流淌进心里,只有用”天上人间”四字来形容其之美!

白白色是质朴的。黛瓦下的粉墙淡泊在山水之间,一如婺源人的率真,任岁月蹉跎,刮去外表的苍桑,那心里纯洁安然依旧.




黑黑色是厚重的。婺源“黑”字有三解,其一是:砚和墨两宝,龙尾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因砚石产于婺源龙尾山而得名,婺源古隶歙州,物以州名,又名歙砚。《婺源砚谱》载,唐开元中,猎人叶氏偶于山中得之,用以制砚、湿润质宜,研磨生辉,后数世,叶氏子孙献于地方官员,遂为天下所知,成其南唐后主李煜称“龙尾砚为天下冠”.

其二是:婺墨,婺源制墨业发达,是徽墨的主要构成部份,古人用“落纸如漆,万载存真”来形容它的品质。


其三是:黛瓦,它上接蓝天下连粉墙,调和诸色,厚重而又让人安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6 12:24 , Processed in 0.555562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