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师黄宾虹(连载之九)

[复制链接]

41

主题

41

帖子

123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5-30 16:16:2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黄山知名导游 于 2017-6-25 09:54 编辑




定居西湖
1947年夏天,黄宾虹才得以坐飞机自北平回到上海,暂住在侄女黄映芬所在的私立徽宁小学。在上海的老朋友陈叔通、秦曼倩、吴仲垌等闻讯后,纷纷冒暑去探望他。
伏居燕市近十年,黄宾虹的容颜未免有些苍老,然精神不减当年。他和朋友们畅谈阔别之情,探询其他老友消息,经久不露倦容。有不少朋友要为他洗尘,也有朋友劝他少作应酬,
因此只与秦曼倩、吴仲垌等在女弟子顾飞家叙会一次。
回上海后,为了感谢一些朋友对他八十书画展览所作的热情支持,他给他们作了一些画,如高吹万、姚石子等。其中为姚石子作的是横幅山水,并题诗:“春雨鸣山渠,流云渡高木。萧闲环堵中,图书盈茅屋。适此林壑性,顿忘城市俗。拂我膝上琴,再弄山水曲。”
这年秋天,在老朋友潘天寿等的提议下,杭州西湖艺术专门学校聘请黄宾虹前去任教,于是他来到杭州,担任该校国画教授,寓居西湖栖霞岭十九号,从此定居于西湖边。这里环境很好,距西湖艺专不远,左边是民族英雄岳飞之坟,后面是闻名的紫云洞,前行几步路即是西湖。尤其与越中美女西施相媲美的西湖,是他早就思念的江南名胜之地,在这样的环境中安度晚年,确是他心中所愿。从此他每天早晨,呼吸着从西湖吹来的清风,在书斋里作画,然后往来山下、湖边,蹀躞散步,看云听水,享受清逸之乐趣。每有会心感悟时,他便返回家中挥笔作画。因此这一时期,他作了不少为湖山传神的绝妙佳品。
西湖边有一处西溪,自元、明以来有许多文人在此植梅,遂成江南有名的梅花产地。酷爱造化的黄宾虹常去西溪寻幽探胜,也常把足迹印向六桥、三竺、灵隐、玉泉等佳处,欣赏造化与人工共同融合的美景,然后化作纸上的艺术品。当然,他也没有忘怀过去游历过的地方,也常将美好的记忆流露于笔下。如曾作蜀地设色山水多幅,题写诗句:“云岩郁灵秀,山花吐芳馥,清晖映四时,美景不雕琢。”“松筱蔽行径,黄山有丹台,拾级临绝顶,峰峦面面开。”他为钱君訇作四尺堂幅一帧,仍是追拟阳朔山水。他作《闻江舟中所见》山水,题诗日:“溪风淡和柔,天宇浩澄碧,诸峰出云间,净若露初试。”他作《严陵上游写景》山水,题诗曰:“山市成村傍水涯,通津编竹路尤赊;平林一抹烟横袅,曲岸闻香午焙茶。”
1948年,黄宾虹仍在西湖艺术专科学校任教。教之余,作《明季三高僧》一文,日:“渐江与石谿、石涛,同时为僧,以画名世,人称三高僧。渐师清逸,石豁整严,石涛放纵,揆诸笔墨,各有所长。”作设色山水,题诗日:“古籀探奇溯象形,不求形似又丹青,抚琴欲令山俱响,只许连成海上听。天外青山千叠愁,江南春树暮云收,而今隔别莲韬馆,还对新图忆旧游。”


夕阳似火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已经86岁高龄的黄宾虹,兼任了北京民族美术研究所所长,并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旧国立西湖艺专所改)教授。平和祥泰的环境,给已是耄耋之年的国画大师进一步带来生机。黄宾虹作为一轮中国美术界的夕阳,依旧光芒似火,光彩照人。
他早在北平时,右眼已开始患上了白内障,先自以为是近视加深,后经检查方知。但他左目尚好,故他仍能坚持早晨作画。他作《梅竹双清图》,题:“灵峰居玉泉之上,梅竹双清,纪游写此。”作山水《自天门坎经云峰所见》,题诗:“断续绠悬路,倾欹沙滑坡,人窥飞鸟背,下界白云多。”又作《西湖栖霞岭南望诸峰》设色山水,作《仙山楼阁图》。然白内障的逐步加剧,对他还是影响很大,作画时须手持放大镜,始能运笔;写信也不方便。这时期的一些作品,墨色较为浓重,近看似不甚清晰,但远望仍层次井然,光暗分明。
1951年,88岁的黄宾虹被邀请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这年9月,他便自杭州出发,路过上海,寓居上海大厦,再赴北京与会。到京后,他为老朋友陈叔通、林志钧等人,以及文化界知名人士作了不少画。又在答顾飞问笔法手札中,再述书画理论,提出“不沾沾于理法,而超于理法者,又不得不求于理法之中,方不蹈于虚无寂灭。”这年,他还先后作《游青城山》水墨山水、《临安山色》长卷、《溪山深处天目大涤山中》小景、以北宋人笔法的《雁宕龙湫实景》等。
1952年,黄宾虹已经89岁,右目几乎完全失明。5月,他有函致高燮,然字迹已不甚清楚。但他作画题诗仍然不断,如在一帧山水中题日:“唐人刻划炫丹青,北宋翻新见性灵,浑厚华滋我民族,惟宗古训忌图经。”阐述着坚持的画理。在又一帧山水上题日:“黄山归客滞西湖,通德为邻兴不孤,南北高峰图水墨,惊岩欲倒看云扶。”表达了自己作为滞留西湖的黄山人随心所欲的心情。
1953年2月28日,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杭州分会和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联合为90岁的老画家黄宾虹隆重举行九十寿辰庆祝会,浙江省党政负责同志、全国美协和华东、上海文艺界代表都前来祝寿并献礼。华东行政委员会文化局授予黄宾虹“人民艺术家”称号,并颁发奖状,对黄宾虹在艺术创作上和考古、金石、学术研究上所达到的成就,对他80年来严肃、刻苦地从事学术研究、艺术创作和教育工作的精神,都给予崇高的肯定和推崇。庆祝会上还展出黄宾虹的画作及其珍藏的文物。3月5日,上海《解放日报》刊载“老画家黄宾虹先生九十寿辰华东文艺界举行庆祝会”的消息。宾虹先生自己也作《九十杂述》一文以自我总结,并作《画学篇》七言古风,以诗的形式对画学作一总结,其中诗句有:“董巨二米一家法,浑厚华滋唐不如。”“墨中见笔笔含墨,大痴不痴倪不迂。”“唐仇继起罕真迹,沉惟求细文求粗”,“娄东海虞入柔靡,扬州八怪多粗疏,邪甜恶俗昭炯戒,轻薄促弱宜芟除。”并手写一卷赠赖少其。
绍兴的马浮在收到黄宾虹所赠《黄山西海门图》后,也作《赠黄宾虹》七言古诗一首,手写横幅一帧为其祝寿,诗曰:“黄山白岳多异人,就中黄翁图绝伦,能辨神禹邃古文,怀瑾握瑜发奇温,下视甲骨犹鸡豚。忽然嘘气同絪媪,为我幻出西海门。瑶池西望鸾鹤群,媵以歌诗美饮醇,助我卧游清心魂。云为驭兮风为轮,下穷月窟上天根。祧唐嬗宋焉可论,宇宙在手化生身。四夷躞蹀螔远分,令我怀古逾见新。元春初吉进一尊,太公九十乃显闻,大年八千岁为春,天眼不瞬无周秦。栖霞岭畔圣水滨,王乔赤松来相存,与君周流游无垠,无为太初高比邻。养生有道艺有神,乃今再使风俗淳。”
1953年初秋,黄宾虹右目白内障作了手术治疗,效果良好,视力得以恢复,此后作画题书,字迹分明,几可写蝇头小楷。从此他的书画又有新的转变和发展,有超越前人的地方,有独到的铭心绝品留存于世。次年4月21日,华东美术工作者协会在上海成立,91高龄的黄宾虹仍兴致勃勃地抵沪参加会议,被选为理事。9月,新成立的华东美协为他在上海茂名南路文化俱乐部举行了九十山水画展,展品共110件,其中有花卉等10件。展后,宾虹先生将全部展品捐赠给国家,国家也授予了奖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选取展品16帧印成《黄宾虹山水画集》,由赖少其作序。
此后两三年里,黄宾虹不顾老迈之年,继续作文绘画,要为艺术奋斗终身。他作了《画学篇释义》,阐述七言古风的含义;还为《君匐印选》作叙。他作画更是每日不断,其中有《董巨遗意》、《灌县人青城山途中所见》、《松溪晚渡》、《夜山图意》、《五龙潭小景》、《西溪归渡》等等。


英名长存
1955年3月25日清晨,黄宾虹大师因患食道癌,在杭州医院逝世,以92岁高龄走完了生命的历程,安葬在西子湖畔的西山公墓,一代国画艺术巨人与世长辞。但宾虹大师是生存至老,追求国画艺术至老。
在这年初,他曾有《具区纪游》、《六桥三竺》的山水册页,两次刊载于上海《新闻日报》;还曾作山水画数帧,分赠老友陈敬第、林志钧;还曾打算举行个人花鸟画展览会。
在这前几个月,还曾写有二尺余长、一尺余高的5页宣纸、102行、1300余言的《论画长札》给女弟子顾飞,以精辟的见解纵谈我国国画艺术的发展情况,分析它们的优拙,指出画学的真意义、真境界,必须如蚕之为蛹,三眠三起,吐丝成茧,钻出脱去,栩栩如飞,经过这样的由渐变到突变,反复蜕化的艰苦过程才能获得。这是他临终前留下的最后一篇大文章,通篇至理名言,珠玑玉帛,使后人受用不尽。
所以,宾虹大师人虽去,艺坛英名永长存。番禹叶恭绰有《挽黄宾虹》诗曰:“早岁神州阐国光,晚收身手亦堂堂,百年恨抑无涯智,万怪余充欲断肠,漫悔求田成左计,似闻餐玉具良方,一抔方占湖山美,虹月还应作有亡。”说出了他本人和大家对宾虹大师的尊敬怀念之情。
宾虹大师对国家艺术事业所作的贡献长存。所以,大师故后,他生前所居的杭州栖霞岭19号住宅,即被辟为“黄宾虹纪念馆”。当时的安徽省委、省政府即有以大师早年居住的怀德堂改为纪念堂之议。1985年,在大师诞辰120周年之际,故乡歙县隆重举行了纪念大会,在其故居建立了“黄宾虹纪念馆”,发行了邮政纪念封,把大师的英名铭刻在故乡人民心中。
黄宾虹是中国现代最杰出的国画艺术大师,他不仅属于殷殷故乡,更属于泱泱中华。因此,他的英名在全国人民心中永存,在中国艺术史上永存。(完)

897bdb2c03d758d7407ac3d4867fcdb7.jpg (22.93 KB, 下载次数: 21)

897bdb2c03d758d7407ac3d4867fcdb7.jpg

4415019a70f69f6917b07dd783a0e91b.jpg (14.02 KB, 下载次数: 21)

4415019a70f69f6917b07dd783a0e91b.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4 20:36 , Processed in 1.49829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