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师黄宾虹(连载之八)

[复制链接]

52

主题

52

帖子

156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5-30 16:15:4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黄山知名导游 于 2017-6-25 09:54 编辑




追慕河山
黄宾虹自48岁那年的春天,从故乡歙县迁居上海.已有20多个年头了。上海是各种人奋斗、冒险的繁华都市,黄宾虹也在这里从事和发展着自己的艺术事业。但作为一位富有改革和创新精神的国画家,黄宾虹对祖国的壮丽河山更有一种无限追慕的感情,所以他一有机会,便投身到大自然中去,师法造化,从变化万千的真山真水中,汲取艺术营养。他35岁时初游黄山前海,以后又多次游览黄山;65岁时游桂林、阳朔;68岁游天台、雁宕;69岁入蜀,游峨眉、青城,览浩浩长江。
1935年7、8月间,已是72岁高龄的黄宾虹又有一次广西之行。他这次是应广西教育厅的邀请,为该省举办的中学教师讲习班讲授金石学史、书法发微、图画概论等课。他像一个探访老朋友一样,讲课只是一桩任务,而游山访水才是心中之愿。所以原定在南宁讲课一个月的课程计划,他在十几天里就完成了。于是多出来的时间,他重游了桂林,重访了阳朔,重泛了漓江,他用心灵与这些曾相识的山水再叙旧情。
黄宾虹为人冷静而又热情,他对朋友有不尽的怀念,对祖国河山则有无限的追慕之思。他深切地去了解名山胜水的真性、真意和真情,仔细地去观察山水内涵的情态变幻和风雨晦冥的变迁,他看山水是读造化之画,他作画是凝聚造化的艺术,他力求表现山水的内心世界,力求为名山胜水传情。他对自然的山水和笔墨下的山水,都心牵梦萦;他的作品中充满浓郁的感情,因此别有风味与格调。他的山水,笔墨浓重,奇谲变幻,真是笔歌墨舞,笔有深情,墨有深意,从而成为最高的国画艺术。这次重游广西,他作了阳朔山水册页,作了《桂林八景图》,并题清道光时广西桂林山水画家罗辰诗于画中,其八景为:东涧春澜、西峰夕照、桂林晴岚、栖霞真境、青碧上方、洞口韶音、訾洲烟雨、尧山积雪。这些是"桂林山水甲天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挥毫泼墨,以寄自己热爱祖国山河的心境。
这年8月3日,他离开广西返沪,途经广州,稍作逗留,与朋友叙旧,在友人陪同下乘小汽轮环游香港,到九龙沙田慧业山庄作关于国画艺术的讲话,进一步具体地阐述用笔用墨各方面的要素,指出各种弊病。此讲话由友人张谷雏笔录后题名《宾虹画语录》,后于1936年7月发表在上海《学术世界》1卷12期中。8月9日返回上海。
返沪后,他曾作《为陈柱尊作桂林山水长卷即题》七言古诗一首;又写蜀中山水一帧,题五绝一首,曰:"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莫漫愁沽酒,囊中自有钱。"接待同乡画家吴湖帆介绍德国孔达女博士及王季迁来家看画。然后一度回故乡歙县,到南京一行。
这年,宾虹先生还办了许多益国利民的事情。1月,在上海西门路自己寓所内设立文艺研究班,讲述国画理论,竭力为国家培养美术人才;2-3月间,为《东南览胜》一书作《黄山析览》一文,并与郁达夫等同列名为该书编辑;6月,开始著述《虹庐笔乘》,以把自己的实践经验奉献给社会;11月,中国美术展览在英国伦敦开幕,这里也有宾虹先生的劳作。
不幸的是,这年他的知交老友黄节在北京逝世,享年仅63。老朋友的离去,自然给他带来悲哀,但他没有在悲哀中沉沦,而是进一步奋起,让夕阳染得更灿烂。
次年1月,黄宾虹应无锡国学专修馆唐文治之请,至无锡讲学,并为其作太湖山水中堂一幅。4月,上海神州国光社以珂罗版续印《黄宾虹纪游画册》第一、二辑,每辑10页,收宾虹先生之皖江、黄山、九华山、峨眉山、昱岭、白岳、峡江、泸州等作品。秋天,宾虹偕夫人宋若婴重游黄山,访歙县城西之渐江墓。这年,他还担任上海市博物馆临时董事会董事,与番禹叶恭绰等,共同负责收集并鉴定书画古物。


进京岁月
北京,是中国的千年古都,也是黄宾虹向往已久、一览为快之地。然而能进京一行,他却已是过了古稀之年了。
1936年6月,黄宾虹曾由张学良将军派飞机接到北平,鉴定故宫博物院的书画。他的朋友陈柱有"最忆黄山老画师,故都看画已多时"的诗句记载此事。当时,他还打算到绥远去看看塞北风光,以壮自己画眼,只因时局日趋紧张,日寇侵略已步步深入,愿望未能实现,仅在西山逗留数日,便于7月中旬匆匆返沪。
但时隔一年,1937年6月,黄宾虹又应北平古物陈列所之聘,再度进京。谁知此一住就是十年。到北平后,他除为古物陈列所审定故宫南迁书画外,还兼国画研究室导师及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讲师。然进京不久,"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此时他已是74岁的老翁,在沦陷的北平无法南返,与上海及各地的朋友又失去联系,他在上海的亲属也先后回故乡歙县,唯一有信函往来的是在上海的女弟子顾飞。当他闻知8月上海又遭日寇侵略,感到极为愤慨,但又无奈,只好劝顾飞"贤者达观,幸勿郁郁!"
而羁绊于北平的黄宾虹也不愿与日伪当局往来,寓居于北平宣武门内石驸马后街七号,终日杜门,埋身在"故纸堆中,与蠹鱼争生活,书籍、金石、字画,竟日不释手。"每日价作画看书,整理资料,于寂寞中回忆往事,思念故人、故乡、旧游,凭追忆作了不少极有意义的画。或与琉璃厂古董书画铺中人往来。伏居燕市时期,竞成了他著作最富、作画最多的时期。其第一个成果,是编成了《渐江大师事迹佚闻》,时间在1940年,论述明末歙县画家僧渐江生平及其绘画,并辑录其所作诗130首。书中谓渐江"集大成于李成、范宽、郭熙、靳浩、关仝,雅近云林。所谓有唐人之细而去纤;有宋人之粗而去其犷。"他把积累了三、四十年的资料,整理、分析、归纳,编成了一部画家传记,将渐江这位新安画派的奠基人,从尘封的历史中推向现实的画坛,弥补了前人著作的不足,证明某些传说之谬误,增进了人们对新安画派的了解,是一部叙事比较全面,论断比较公正的著作。
继而,黄宾虹又于1941年冬天,编成《释石谿事迹汇编》一书,分传略、画录、杂诗、书牍、友朋互题、友朋投赠、诸家评隲等七章,约25000许言,末附引证书籍目录25种。于1943年4月,编成《垢道人轶事》一书。垢道人为明末清初歙县著名画家、篆刻家程邃。该书除绪一言外,有传记、家族、戚好、师友、游迹、文艺等章,各有附录,指出"诗画篆刻,垢道人皆绝精深,戛戛读造……兴会所至,偶然挥洒,笔苍墨润,丘壑茂美,不作平远,为其所长。晚年书法益工,八分为第一,又善画,枯笔干皴,中含苍润,得董、巨之神……"黄宾虹编著这三部明末清初的画家传记,是别有用意的。当时,他处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下的北平,目击时艰,因渐江、石谿、程邃也都是明末清初遗民,宾虹的心情与这三位画家当年的境况也有同样的意味,于是以编写他们的传记来寄托自己的故国之思、故土之情,表示对日本侵略者的不满。
在编著上述三书的同时,黄宾虹又作《宾虹论画》,指出"写字先明执笔,学画先读书明理,不观果然书法评论,自难发扬传统"。作《梁元帝松石格论解》,指出"言山水之画,无定形而有定理,理之既失,虽有奇巧,皆不足取。故山有脉络,水有来源,路有宛转,树有根柢。"作《画史年表》,列黄帝轩辕氏至唐昭宗李晔止。作《医巫闾山摩崖巨手之书画》,论述明代歙县人罗文瑞(字伯符)的书法、绘画及其未刊诗。作《画谈》,总述国画艺术的各种技法,其中墨法为浓、淡、泼、破、清、焦、宿七字,笔法为平、留、圆、重、变五字。作《古鉥印中之三代图画》。又作《龙凤印谈》、《秦汉印谈》、《说傩》等文。
在京岁月中,黄宾虹的画笔始终未停。他曾用渐江、垢道人笔法作《勾漏听泉图》一帧;曾应黄居素之请,为其及友作《缘山堂图卷》、《息茶庵图》,作花卉册页;为何觉作《蒙山小隐图卷》;曾作12幅山水小册页,以赠门人顾飞,其中有西湖、太湖、贵池、桂林、漓江等等南国风物,怀念江南,怀念旧游,以排遣困居京城之心情。
1947年,在日寇投降两年后,黄宾虹才克服时局的影响返回上海。


八十生涯
转眼间,到了1943年,黄宾虹已届80高龄,但他还被迫逗留在北平。不过朋友们没有忘记这位国画大师,他在上海的老朋友张元济、陈叔通、王秋湄、秦更年、邓秋牧、吴仲垌、傅雷、裘柱常等,已在上年就拟筹办他的书画展览会,以作纪念。对于朋友们的盛情,黄宾虹非常欣悦,所以从上年8月起,就先后将绘成的作品寄交上海女弟子顾飞,陆续寄来的书画有一百几十件,大部是纪游山水,也有花卉二、三十帧和金文楹联若干件。
1943年11月,黄宾虹生平第一次书画展览会由老朋友筹办,在他本人缺席的情况下,在上海西藏路宁波旅沪同乡会楼上开幕。他自己拟定了广告和请柬,文曰:"黄宾虹二十年来,读画看山,从无虚日,纪游山水,不欲泥古。尝因装裱未便携带,赠友之外,自存百数十件,附有花卉赚书,悉出展览,雅好诸君,惠临是荷!"其广告在展览期间刊登于上海《新闻报》、《申报》,署名发起人便是张元济等那些老朋友。他在朋友们的建议下,还撰写了一篇自传;几位老朋友写了些诗文,一并印行成《黄宾虹书画展特刊》,内容除有《自叙》和《八十感言》外,还有陈叔通、关善(春草)、野残(邓实)、婴阁居士(秦曼倩)、丹叟(徐丹甫)等人的诗,摄堂(王秋湄)、高燮、移山(傅雷)、尘隐(裘柱常)等的文章,末附顾飞辑录的《滨虹先生论画鳞爪》。他们在文中,推宾虹为当时画家第一,赞他的作品"是真画也"。该特刊共36页,虽是薄薄的小册子,且印数不多,如今已是罕见了。老朋友们还把各自历年所藏的黄宾虹书画作品,作非卖品同时展出,因此更壮声色。此次书画展览会举行了3天,卖出100多件,都是他一生最精心得意之作。在举行书画展的同时,老朋友们还协商、奔走,用珂罗版印行了一部《黄宾虹山水画册》,由他的老同学兼同乡徐丹甫书签,秦曼倩作序。画展结束后,宾虹将收入款项的三分之一,托友人在上海筹备一文艺团体,以纪念已故的老朋友宣古愚。
与此同时,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的日本负责人伊东哲也以全体师生的名义,为身在北平的黄宾虹举行八十寿辰庆祝会,并派了该校职员专程到他石驸马后街的寓所,特请他出席该校祝寿大会,而且说届时要派汽车来接他。黄宾虹却断然拒绝,说:"我不愿参加,也不必用汽车来接了!"表示了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慨之心。
黄宾虹在80岁这年的冬天,曾给顾飞的信中,表示了南返的意思,然而却难以实现。次年3月,积极为他筹办八十书画展览会的老朋友王秋湄却不幸因高血压突卒沪上。黄宾虹得噩耗后,甚为悲悼,发信致哀,并要求上海朋友为王秋湄出版有关著作。身困于北平的他,依旧作画吟诗撰文,以不屈的态度生活着,如为郭味蕖编的《唐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作序,等等。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了,但黄宾虹仍旧无法南归,仍居北平,以作画等度着耄耋之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5 05:44 , Processed in 0.605257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