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徽青古道上千年的穿越、探寻粉墙黛瓦下的匠心独运

[复制链接]

55

主题

55

帖子

165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28 14:06:2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特色:徒步千年古道、体验徽州文化

若说到古徽州,
脑中不免出现了一副素雅的丹青水墨画。
这里是重重山岭包裹之下的
江南灵秀之地;
这里山水相依,
淳朴宁静,
粉墙黛瓦的古村落隐于山水之间,
处处都是田园牧歌



徽青古道由徽州府城至青阳县。出歙县北门,西北行,过万年桥,经富惕至许村;由许村北上,经五猖庙、茅舍、茶但至箬岭关;过箬岭,入太平县境,至上岭脚,经谭家桥、感样里、迄溪、马兰地、三口至仙源;西行至甘棠,转向西北,经秧溪河至广阳,广阳北上直通青阳县城。此路多为石板道,石面光滑,路宽3至6尺----摘自《徽州的古道》



许村,安徽省歙县的一个文化古村落,坐落于县城西北20公里处许村镇,地处黄山主脉箬岭南麓。唐以前为歙北要冲,曾名“昉溪源”、“任公村”;唐末有许氏迁居至此,后繁衍成大族,遂更名许村。明清时期,徽商兴盛,村落建设发展迅速,今存有元、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古建筑100余座。



渔梁坝,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代拦河坝,是徽州古代最知名的水利工程,被称为“江南第一都江堰”。据考证,早在隋朝,人们就曾在此垒石为坝,现在的古坝为明代重建,有明万历三十三年修坝记事碑可考。国家著名古建专家郑孝燮先生说:“渔梁坝的设计、建设和功能,均可与横卧岷江的都江堰相媲美!”



【活动亮点】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祠堂、牌坊、老房子”
徽雕有三绝:石雕、砖雕、木雕。本次特贴安排了徽雕体验
“徽青古道”一条自隋朝以来就存在的千年古道



【行程安排】

1第一天:合肥—歙县
早6:40集合签到
7:00准时出发路上队员相互介绍熟悉,领队互动,一路欢声笑语
12:00抵达歙县渔梁坝景区,入住特色民宿客栈稍作休息后午餐。
13:30徽州的粉墙黛瓦宛若水墨画,而隐藏在徽瓦之下的徽雕艺术总会让人停下脚步细细品味。阁楼上的精美木雕,马头墙上的砖雕,脚下的石雕里刻画的画卷灵动且多样。今天我们安排了一场特别活动—【木雕体验】。
领队会带领大家拜访一位木雕“大师”!我们将从参观他的众多展品开始,慢慢了解徽州的木雕和木刻工艺。
然后我们亲临他的工作室,亲自动手体验木刻版画。请尽情发挥你的艺术细胞,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你的艺术创作吧!这将是一次欢乐多趣十分有意义的体验。
16:00告别木雕大师,回到客栈修整一下。晚上大家AA聚餐腐败,饭后自由活动,这里距离徽州古城只有2公里当然少不了要去夜游古城哦..
用餐:午餐包含、晚餐AA聚餐
住宿:特色民宿客栈、标间独卫
备注:晚上请准备一些干粮作为第二天徒步中午的午餐


2第二天:歙县—许村—徽青古道—东黄山茶林场—合肥
7:30早餐,然后驱车前往许村,深入许村古建筑群,它是一个古老的徽州村落,至今保留着完好的牌坊群、宗祠以及古居民。
这里没有太多的外来游客,还保留着一份祖先的古朴。我们大可细细品味。
穿过古老的建筑群,集合换小车前往古道徒步起点。约15分钟到达徒步起点,整顿出发。
正式踏上千年古道,一路沿着崇山峻岭,古道盘旋,古道两边风景动人。途径茶坦、到达箬岭关,箬岭关古关隘是当年歙县北面交通路线的控制点,为“府治”屏障,海拔约1000米。1647年于领头设关扼守,关上刻有“天险重开”四个大字。在此适当休息,午餐。
大合影后过关口下车前往茶林场东黄山茶林场。
大约16:00,到达岭脚村。至此16KM的古道全程走完!
沿着溪水一路走到东黄山茶林场,这里属于上海的“飞地”(飞地是一种特殊的人文地理现象,指隶属于某一行政区管辖但不与本土毗连土地)
初到这里,会大吃一惊。仿佛我们在千年古道上已经走过了千年,在古徽州的山峦间竟然有这么一个海派小镇:比直的山间道路旁,整齐的梧桐树,两边林立着海派的建筑。文革期间曾有上万名上海知青在这里生活劳动,至今连当地派出所都是上海静安分局的。
17:30,集合。告别这个山间的海派小镇坐车返回合肥出发地!
用餐:早餐酒店内含餐、午餐自带干粮
备注:徽青古道全程长约16KM,全程以古道石板路为主,路况较好,预计耗时6小时;徒步过程中,大家可以轻装上阵,带上热水喝路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3 18:02 , Processed in 0.781364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