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壮士死去何所道?英名托体同山阿!

[复制链接]

44

主题

44

帖子

132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27 22:28:1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绩溪县东北,距县城43公里,有家朋乡,乡镇府驻地坎头。坎头,原作“磡头”,房倚山建,村依山成。村中道路皆有石磡,故名。


戈溪河支流涧溪纵贯村内。历史上这个村曾称涧洲、云川。有石拱桥6座,两岸石板街道多石阶。村中有建于明嘉靖丙辰(1556年)的听泉楼,清咸丰己未(1859年)重修,此楼骑路傍溪,雕梁画栋,腾蛟起凤,檐牙高啄,脚挂风铃,为古“云川八景”之一。此外还有许氏宗祠和石坊3座。


磡头听泉楼

家朋乡沿革如下:1950年代初期,称盛和乡;1952年分为磡头、冬青岭、霞水、石门口、汪家店等五个乡,属磡头区;1956年1月并为磡头、霞水两个乡,仍属磡头区,同年12月又何为磡头乡;1957年,改名家朋乡;1958年,建立家朋公社(辖区包括现在的家朋、和阳、荆州、胡家四乡);1961年,和阳、荆州、胡家各自设公社,家朋公社辖区缩小,名称未变。1983年,农村体制改革,复改家朋乡;1992年,和阳乡并入。

涧洲许氏宗祠


——磡头因何易名家朋?
——因为许家朋!
——许家朋何许人也?
——徽州的黄继光!


关于许家朋的生平,网络记述基本一致,信息寥寥。而其参军前的事迹,多有脸谱化的嫌疑,故漫话君隐去不述:
许素朋(1931—1953)战斗英雄。安徽省绩溪县磡头人。1951年5月参军,志愿军第23军67师200团9连战士。1953年4月加入青年团。同年7月6日,在朝鲜铁原以西,石砚洞北山反击美军战斗中,突击排被敌暗堡火力压制,他抱起炸药包向前冲去,两腿负伤后仍顽强爬近暗堡。由于炸药包被雨水淋湿爆破未成,他毅然扑向暗堡射孔,用胸膛抵住敌机枪射孔,用自己的生命为突击部队开辟了通路。
1954年2月1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追授“一级英雄”称号。曾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我们来看看时为23军《战地报》记者的洪炉先生,在他《画笔记:战争·人》的《又一个“黄继光”和若干个“王成"》文中的文字记录和画笔素描:
“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普遍放映过一部苏联电影,同时广泛发行过与电影同一题材的苏联长篇小说,这两部作品都在我国特别是部队中,引起了深刻而强烈的反响。作品中的主人公——苏联卫国战争中舍身堵枪眼的英雄战士马特洛索夫,立即成为志愿军战士崇敬和学习的榜样,在1952年秋的上甘岭大战中,出现了第一位“中国的马特洛索夫”黄继光。在反复宣扬了黄继光的英雄事迹后,紧跟着又出现了两个“黄继光式的英雄”,并且几乎同时发生在1953年的夏季战役中,他们一个是兄弟部队的李家发(漫话君注:安徽南陵人),一个是我们军200团的许家朋。他们的事迹都源自马特洛索夫的舍身堵枪眼。

水彩画“出征宣誓”(烘炉、丘敏合作)

我们部队的作战地点,是朝鲜中线铁原郡所属的石岘洞北山,山上据守的是美军第7师。从1953年3月开始,我们部队就对石岘洞北山连续发起了几次攻击,都是攻上去打一阵,消灭一批敌人后又撤回来。到当年7月上中旬,即朝鲜停战前夕,又发起了第4次也是规模更大的攻击,并且决定这次攻上去就不再下来,不仅要全歼山上守敌,还要占领这处阵地,因此这次战斗不仅异常激烈,并且持续时间很长,我们军67师的三个团都参加了战斗,主攻部队是200团,许家朋就是200团的战士。
……

油画“特级英雄许家朋”(烘炉作)

许家朋由于家境过于贫寒,生活较差因而身体一直不壮实,个头本来不大更显得瘦小。在北山战斗中,他们面前出现了一座敌人的大地堡,里头是一挺大口径重机枪,那地堡的枪眼也就格外大和宽,许家朋的瘦小躯体根本盖不住它,他是整个上半身钻进了枪眼,用自己的胸口直接抵住了正在喷火的重机枪枪口……
据他的战友们说,他们冲进这座地堡后,发现里头有的敌人尸体并不是中弹死的,而是被许家朋的无畏行动和牺牲精神吓死的。“

英雄的事迹传回家乡。1957年,为纪念许家朋烈士,以英雄名字命名,改磡头为家朋乡。

许家朋烈士纪念碑园,位于绩溪县家朋乡磡头村东南。1957年,为纪念许家朋烈士而建。纪念碑用花岗石制成,长方体,高14米,正面镌“英雄许家朋永垂不朽”,背面刻有英雄主要事迹。沿碑座周围,辟有250平方米的广场,从山脚到广场,铺设2米宽的花岗岩石级,环山树木葱茏茂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5 06:01 , Processed in 0.541097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