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儒释道三教和谐共处的屏山村

[复制链接]

143

主题

143

帖子

429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2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17 18:55:0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黟县屏山村是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始建于唐,发迹于明清。和徽州许多古村比较,历史上屏山村的儒释道三教和谐融洽,共处一村,实为一大特点。


屏山村过去有个真元道院,位于吉阳山麓下。始建于元泰定年间,后明清年间多次修葺。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官居大理寺卿的舒崇功带头捐赀,重修正殿三清殿。峻工后,舒撰写《重建三清殿记》,称道院地势“蜿蜒拱揖,脉出三峰,地灵翕然。院所从来远,元风代振,仙者踵接......”并勒石刻碑。
孩提时,曾与玩伴经常来此道院游玩,后来离开家乡读书,记忆渐淡。据乡人说,该殿建筑宏大,仅诸殿宇大门就有九十九处之多,外人进殿,常常会迷路。
道院原有两棵倒栽柏树,这一大奇观令村人自豪。可惜真元殿和倒栽柏树均毁于大跃进之中,否则可以成为旅游热点。经与乡友共同回忆,将此道院和此树复制图如下,算是一个记忆。

道院最后一位道士,名长云,五八年由生产队派去放牛,结果被牛活活拖死。大跃进中,院废树砍,此处也成荒凉之地。



释即佛,屏山村的佛庙很多,如红庙、显济庙等。红庙是我上县城读书时路过的地方,村北双凤山坡上的显济庙,亦称三姑庙,我儿时的印象颇深,也是和小伙伴经常玩耍的地方。
何谓三姑庙,有一个凄美的民间传说:汉朝的三个孝女游览黟县,误食红桃,化为三条红鲤,后又化为三座山峰,叫三姑峰。其母亲寻女到此,心灵感应,亦化为一座山峰,叫困树(诉)尖。皇帝念女儿孝顺,母女情深,敕封三女为“三圣龙女真仙”,赐建“三仙姑庙”供人祭祀。因此,三姑峰被称为仙山,是九都舒村的来龙山。南宋绍兴年间,宋高宗钦书庙额“显济”二字,故称为“显济庙”。显济庙虽然不大,但因供奉三圣龙女、送子观音、
地藏王,所以成了佛教圣地。
三姑庙文革中遭到扫四旧,但建筑幸存,现在恢复,香火依然。




屏山村信佛的人颇多,尤其是妇女。有许多佛堂是设在家中,供信男信女和居士们念念斋拜佛。记得读小学时多次跟母亲到佛堂去吃斋饭,都是一些素菜和鹅颈(豆腐衣包成),每次都吃得津津有味。





屏山村文风昌盛,读书是第一等好事。真元道院内就附建有读书的山房,明万历进士舒崇功曾在这里教书。明舒崇功《重建三清殿》载:‘我朝学子骏发此中者,为甲第,为贤书,为宾荐,腾蜚相望,何止二十人……”据嘉庆《黟县志》载,清朝商人舒大信“乾隆十六年,岁歉,在籍买米平粜。修村至城路,修东山道院,旁置屋十余楹为族人读书地。邑人议建书院,大信存二千四百金助之。”自宋以来,屏山村仅舒姓就有11位进士、29位举人。这种读书风气延至解放后,屏山村大专以上学历的有百人左右。
屏山村以儒入官,以儒入商者比比皆是。史有记载的名宦、儒商、乡贤、各业英才就有近百位。
儒家、道家、佛家是我国文化史上三种重要的思想资源与思想传统。从对个人的修养角度来说,三教说法不一,但劝人为善和劝人向上的精神是相同的:儒家的“修身、治世、平天下”,道家的养生、遁世、穷万物”,释家(佛家)的“见性、救世、通万有”,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中央电视台《记住乡愁》曾播出屏山村的专题《孝道传家》,这种孝道与屏山村根深蒂固的中国文化传统的传承是分不开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4 08:59 , Processed in 0.75882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