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指南] 黄宾虹绘画艺术启示

[复制链接]

10

主题

10

帖子

30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2 10:59: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随着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当今社会已进入了高速发展的信息化 时代,文化艺术在社会发展的大潮中也在发生着变化。“快餐文化”式的美术现象也随之产生,即便是兢兢业业的画者,也少有耗费时间与精力的精品。“轻松”成为画者互评与追求的时髦词汇之一。确切来说,给人予美的愉悦享受是艺术的功能之一,“轻松”的确是“雅俗”共识的对艺术品要求之一,也是高节奏的社会生活中艺术品求生存的理由之一。
在今天,人们欣赏黄宾虹的绘画,也能感受到其轻松写意的一 面。众所周知,黄宾虹的艺术给人予浑厚华滋、遒劲苍健、枯涩老辣的博大之感。但观黄宾虹绘画仍不乏逸笔草草,信笔写来,逸趣天成的作品。然而,这貌似平凡,逸草轻快之笔,实则是内蕴着黄宾虹的思想、修养、人格、心灵等内涵,是厚积薄发的结果。当今的“快餐文化”现象下,人们所议所求的“轻松”作品中,其实不少是躁动不安、轻飘无实之物。
时下,画坛有此一说:南方画家重写景,北方画家重造境。虽 此语不太确切,但也从一角度反映出当今中国画坛对“写景”、“造境”有不同的认识与追求。
其实“写景”与“造境”一直都是山水画创作中互有关联的造 型方式,不应绝对分离对立论之。清画家方士庶在论及二者时曾言:“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故古人笔墨具此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寄。……”在“写景”与“造境”关系处理上,黄宾虹是将两者完美结合的大师,他曾九上黄山、五临华山、四访岱岳,经历“青城坐雨”、“瞿塘夜游”等,凡古贤入画之山川水村,名胜古迹,无不沿波讨源,并作了大量的写生,以使自己充分理解和掌握客观自然的内在规律。然而,黄宾虹并不象当今某些画家,将写生直接转化为创作,或将观察、写生与创作分离。在师“造化”过程中,黄宾虹“涵泳”自然、善于师“造化”的精神给我们予深刻的启示:他从“青城坐雨”和“瞿塘夜游”等经历和观察晚山、夜山获得启示;从观察自然中的“月影婆娑”、“月移壁”等的现象,启迪并悟出“实中虚、虚中实”的画理。遂以积墨、渍墨为主要法,转向苍茫浓重、浑厚华滋。当我们欣赏黄宾虹绘画时,见到的不仅仅是山川与村舍,更能感受其神境中的内美与逸格。
由景入境的升华,是新山水画必须跨越的一道文化门坎,风景 与山水的文化区别就在这里。黄宾虹在这方面给予我们有益的启迪。
黄宾虹等大师的变法,给予我们的启示是:
一,个人风格并不能靠刻意求成,而应通过厚积薄发逐渐积累,最后水到渠成;
二,不能死板地固守自己的价值观念或过早形成“终极规范”;
三,在经过师古人、师造化,兼济中西之后,要能结合自身的理解,善于从求变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画风。
关于“变法”的问题,当代画坛有两种现象值得关注:其一,不少画家“少年得志”,在经历了获奖或市场运作的成功之后,惟恐失去目前已有的地位,便开始固守原有的价值观念,失去了进取与“变”的动力,作品过早定型,失去了继续发展和完善的可能性;其二,也许由于中国人口多,从艺者也多,竞争压力大,要想在画坛上干出点名堂实在不易。因此,不少画家受急功近利思想的驱使,总是随着展览或市场的风向而随时改变自己的作品风格。
在艺术上获得成功的道路是应多而复杂的,我们不可能在某大师身上寻求标准的成功“秘诀”,但从黄宾虹等大师身上我们至少可以学到,作为一个当代的画家,应如何从思想、修养、人格、毅力等各方面调动积极因素,努力寻求一条适合自己艺术发展的成功之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6 23:19 , Processed in 0.81316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