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指南] 宏村不怕暴雨洪涝?

[复制链接]

4

主题

4

帖子

12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9-14 21:03: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翻开我国地图,宏村位于安徽省南部的黄山西南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理坐标为东经117°38',北纬30°11',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年均降水量为1763.2mm,每年的4月-7月是雨期,这一时期的降水量占到年降水总量的65%。地理信息表明,洪涝和干旱是这一地区的主要雨水灾害。
既然如此,宏村为何还能独善其身?

事实上,宏村并不是一开始就固若金汤。1131年,宏村汪氏系定居于此发展。1403年,陈曼所说的胡重娘建成“牛形村”的雏形。然而,1470年昼夜,一场大暴雨导致溪水漫溢、山洪暴发,把村落冲得七零八落,房屋损毁严重。1607年,宏村在原有基础上,重新进行了水系规划,将入河河口河堤砌高加固,修建了水圳系统和南湖。

虽然1470年的那场暴雨给宏村人带来难以磨灭的阴影,不过,若不是宏村“牛形村”的给排水雏形设计,可能还会遭受更严重的冲击。因此,胡重娘功不可没。

据传,胡重娘本为邻村西递村一个风水先生的女儿,嫁入宏村汪家当媳妇,而当时宏村的男人崇儒重商,常年在外,胡重娘不甘心只做一个“守娘”。明永乐年间(1403年),胡重娘三请风水先生何可达,对村庄重新布局。勘察山脉河流走势,她的足迹遍布了雷岗山。历经10年,利用地势的落差,终于将西溪水引进村入户,并开挖了“月沼”“水圳”和“南湖”。由此,牛形村落的人工水系初步形成。
雷岗山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民居为牛躯,河溪上架起的四座桥梁作为牛腿。引清泉入村的水圳为牛肠,清泉穿巷而过,使每家村民“浣汲未妨溪路远,家家门巷有清泉”。下雨时,雨水顺着水圳汇入形似“牛胃”的月沼。后经过滤,复又绕屋穿户,最终流入被称为“牛肚”的南湖。如此巧妙的排水系统,堪称一绝。

“牛肠”水圳是宏村给排水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暴雨来时经过水圳经过“牛胃”“牛肚”,将水引入每家每户。全长1268米的水圳,顺地势而建,蜿蜒其中的水圳,沿房屋外围而铺设,将整个村落串连起来。既贯通了街巷的水系,又有了源源不断的活水。据测量,从水圳进水口到南湖水面高差达3.96米,平均0.552%的水力坡度设计,可以让雨污较快排出,起到净化水的作用。有些人家还将水圳的水引入自家宅院,构筑起一个个小巧精致的水园,既可以洗菜煮饭,又可以美化环境。

“牛胃”月沼和“牛肚”南湖的用途是巧妙蓄水。两者的可调蓄水量 8700m3,再加上截洪沟渠,可调蓄水量十分可观。利用天然降雨,月沼和南湖可以解决旱季缺水问题,同时可以削减洪峰、降低径流流量。

另外,院落中的天井也有巧蓄用水的妙处。除了有“水聚天心”的美好之意,还彰显了其实用性。“四水归堂”是徽派建筑收集雨水的典型做法,由四合房围成的天井,雨水顺着屋顶内侧坡流入天井。汇集到天井内的雨水,再由天井四周的地沟,排入通向河道的沟渠。村民将收集的雨水一部分用来生产生活,另一部分排入河道,又回馈给自然。
除此之外,宏村的石板街也暗藏心机,这里的地面铺设石材十分讲究,有瓦片、卵石、石板等,这些都是具有较高透水性的石材。“这些材料大多是微小的孔隙,渗水保湿和渗透性明显,既有利于涵养水源,避免场地积水,可以维护水资源自然循环,又能让缝隙间植物和微生物很好地生存。”李贞子谈到宏村给排水的细节时说,“由于这些小孔的存在,使透水性石材储存了大量的存水,还能缓解夏季地表的高温问题。”

可以说,宏村的人工水系贯穿了进水、引水、渗水、蓄水、保水、利水、排水的完整体系。
“水是生命之源,古人对水系的利用非常重视,在古村落的设计中,最首要的考虑就是如何利用好水。”黄山市城建设计院院长陈继腾说。

古人在选址建村时,对水的走向,包括水脉、水系、水池、水塘等关系,尤其看重。陈继腾进一步阐释:“水不仅要做生活生产用,还要做到防火消防、改善气候等。古人在建造村落时,会通盘考虑,如何进水、引水、滞水,甚至如何让水分补给土壤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规划水渠、水塘、水槽等设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2 11:35 , Processed in 0.07660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