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 歙县景点之竦塘村

[复制链接]

6

主题

6

帖子

18

积分

伴读书童

Rank: 1

积分
1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4-13 21:58: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竦塘村位于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镇西部,因水口之“竦塘”而得名,与休宁县万安镇接壤。
竦塘村素有黄、汪两大姓,两姓中又以黄百万、汪东山声名最著。
   汪东山,又名仁泰,系清代巨商,在江苏的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常熟及浙江之富阳等地,均开有店铺,约二、三十爿。因其名气甚大,信誉颇佳,故赚钱亦易。有一次,他自歙城从水路经建德至杭州,在椅上打盹,其随行店友趋而言之:“东翁,有某友人拟以您的名义为前导与他人为商,并请您入股,不须出资,能允否?”汪东山实已入梦中,头俄下倾,店友以为同意,遂允该友人。不久,汪东山自浙回,店友告之:“前次允入之股,已分得红利六千大洋。”汪东山愕然曰:“何有此?”以故时人称之为“白财星”。
   汪东山家资颇丰,曾捐资重修临塘古寺。弟兄四人,东山为长。业成后派店友回家为三位弟兄建房。第一次建房系在郑家源,建成验视,嫌其陋小,遂赠与该店友。今此屋尚存,虽属古建,但范围不大。接着又在竦塘连建三座楼房,赠与三位弟兄。最后再建自己住所。建成后,认为不够气派,又拆去重建,购白果树料,采浙江茶园石方,经十年始成。前后五宅,均属徽派古建精品,其中一幢,已被迁往潜口古民居博物馆保存。汪东山本宅占地二亩八分,门前有一平坦,分石坪、土坪。坦上有长方石条砌成翠竹花园供观赏。泥坪上原有长石条数百方。出大门有长条大石凳两个,狮子石鼓一对,分置两旁。进大门为一排白果门板,三个石雕门楼,大厅及里厅均为白果柱壁。屋梁别致,四厅均饰有木雕狮子。后院植两棵合抱柏树。
   汪家原颇兴盛,至汪东山子汪仙槎手上败落。旧时地方上时有“香会”及“保安胜会”,逢会必搭台演戏。汪仙槎为人豪阔,自恃家资殷富,凡四围村人来观者,不分认识与否,均听其来家就食,多时竟日至千人。如是者数年,遂家道中落。汪仙槎有子8人,分炊时,每房仅取六斤大米,用具均缺,于是各房均赖岳家接济。嗣后,汪仙槎长子汪卓之(又名汪礼鸣)入贡补廪生,就任盛宣怀(盛杏荪)家总管,安排各弟兄就业,家业中兴。汪礼鸣常以船运衣被回乡救济乡中贫民,大灾之年更捐巨款赈济,曾获当时中央方印功勋奖章。抗日战争爆发后,江浙商业难以维持,各弟兄逃回老家,汪家再遭蹉跌。
  自咸丰、同治年间至今,汪氏大宅已历百余年,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遭到破坏,土坪被占,竹园长石条及大石凳因建水库被拆,一对狮子石鼓移入室内,两棵大柏树亦不知去向,石雕门楼尚有一方完整保留。屋舍轮廓犹存,九个天井,百余根白果柱梁,颇引人注目。笔者所见徽派民居甚多,若论规模,似无过于汪家者。
  竦塘黄姓,以黄百万为巨擘。黄百万商业起家,当时银元百万,可谓富甲一方,人莫与之匹者,黄百万之名由此而来,其真名反不为人所知矣。传说黄百万有二十四把金交椅,埋于乌石头(即金竺山)下,显系荒诞之言,盖形容其富耳。其孙黄吉文、黄吉武,笔者均曾亲晤。黄家厅与黄氏宗祠笔者幼时亦曾亲见,今已荡然无存。
  黄百万之富,声名远播。其嫁女轶事,远近皆知。黄家有二女,长女嫁西溪南,次女嫁莘。长女将嫁时,因留恋母家优越环境,终日啜泣不止。黄百万一时性起,叱之曰:“又不死人,哭尸哭灵!”长女答云:“您骂!您骂!我就要个狮(狮尸同音)要个麟(麟灵同音),否则就不嫁!”黄百万无奈,只得抚慰她说:“就给你个狮子。小妹也不能少,就给个麟吧!”嫁女之日,热闹非凡,真是“十里嫁妆五里红”:有红皮衣箱一百零八只,锦绣披红龙套棺椁一口,外加老黄狮子披黄袄,嘴巴一张舌头红。嫁妆里包含狮子、棺椁,其豪华可见一斑。自此遂有舞老黄狮的风俗。狮头木制,黄布为体。每年春节,老黄狮从正月初一就回竦塘拜年。有时四人在内,有时两人,家家舞遍,时间长短,看所酬多寡而定。酬劳物品一般是红包、米粿、冻米糖。竦塘旧俗,春节前家家做冻米糖和米粿,米粿当中有一种又名“寿桃”,以木制模,将米粉置模中拍实,取出蒸熟即成。舞狮时,酬多者舞全套,次者舞半套,最次者狮子嘴巴一搭就走。舞全套的,可以在四张重叠的八仙桌上跃上跳下,颇见功力,笔者幼时常见之。狮子嘴上布满黄毛,有的人扯下黄毛,扎成小的扫帚,佩戴在小孩身上,说是可以“避邪”。舞狮的人常随身携带以赠索者。舞狮自正月初一直至十八,有时延至二月初二。此俗解放时仍存焉。
  次女嫁妆之盛,不亚于长女,唯麒麟以青狮代之。由于娇生惯养,次女到夫家后,拒食婆家烟火,仍要黄家供应。黄百万无奈,只好派手下奴婢及侍嫁婢女,天天送茶水餐食至莘供女食用。以前由竦塘到莘,要经石桥过渡到琶村。一日清晨,婢女送洗脸水及早餐赶到石桥,而渡船却在对岸。婢女急呼:“渡船快来!慢了东西要凉掉了。”摆渡的人说:“你家老爷家资万贯,造一座桥不是更方便吗!”婢女归告黄百万。黄一想不错,于是连夜筹办造桥材料。不久建成,取名“望姑娘桥”。此桥由琶村正街直通石桥。笔者幼时均由此桥到琶村。现桥已塌,但桥脚旧痕犹存,遗迹可辨。当地亦曾有青狮舞,后来仅剩黄狮,有人说青狮上天了,实因黄氏次女少年早逝,无后而停。
  黄百万家也曾一度败落。一日,黄百万与马夫多人赶着骡马,路旁一童问:“你们这些骡马是干什么的?”马夫说:“驴驮锁匙马驮金,我家老爷的金银数不清!”小童戏之曰:“三天两把火,两天死人,看你家老爷贫不贫!”马夫闻言,重重打了小童一记耳光,不料正中耳后致命处,小童竟死于非命。死者母亲悲痛欲绝,经劝解,传话给黄百万:“死也死了,我也不难为他,我只要求厚葬。要瓷器棺材一口,灯草烧灰八百斤殓葬,否则只有到官庭处理。”黄百万当即诺诺连声。讵料瓷器棺材易办,灯草灰难求:灯草本身就轻,烧八百斤灰,需灯草不知凡几!于是耗尽资财,遍求灯草以了却此事,家遂败落。当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后来其孙黄吉文在上海仍开有数家纱厂,解放前夕,迁往香港。次孙黄吉武家居琶村,解放后,闻夫妻均死于福建,其子女已无消息。
  黄氏曾有名医黄雨田,又名黄泽霖,宗叶天仕,专于瘟病,治愈病人甚多。其长子黄正青亦属解放后之较好名医,现已无继业者。竦塘小学开办于1936年,即黄雨田与汪仰山两人出资兴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2 05:28 , Processed in 0.08047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