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相关] 千年仁里,百年难忘

[复制链接]

535

主题

535

帖子

1605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8-7 10:12:5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秋天的皖南是最美的,一到绿叶转红变黄的季节,那色彩斑斓的深秋和白墙黛瓦、飞檐翘角的徽派建筑,组成大自然美不胜收的画卷。
去年游了歙县黟县,今年经过泾县绩溪,目之所及都是徽州那说不尽的秋之美。不过,今年更幸运地是与绩溪古村仁里的相遇,与千年历史的邂逅……
绩溪是个好地方,如今通了高铁,交通更方便了。午饭后离我的车次还有段时间,虽然细雨霏霏,还是兴致满满打车前往附近的仁里古村。
出租车女司机很热情,我问从古村返回时有车吗,回答没有,不过到时可以提前十分钟打她电话来接。我问古村有看头吗,回答各人不同,像你这样背着个相机的,喜欢问这问那的会喜欢的。
从城区到仁里也就十来分钟,我买了门票,从村外小道一路摄影过去。远处山峦叠嶂,青山环抱着大片田野和村庄,刚被雨丝抚摸的绿树、庄稼一片清新盎然,村口千年仁里的牌子醒目和厚重。
心旷神怡的景色让人陶醉,把我迷得移不开眼睛、挪不动脚步。远远地见有个穿工作服的从村上几进几出在等我,后来知道是售票员通知有游客,他专门出来领我进村的,见我忙着拍照,也就没有打扰我。



等我拐拐绕绕进村里,古街口有几个当地中老年人在闲扯,我问怎么不见检票处,一阵爽朗笑声中,有个老阿姨说下次你来不要买票,就说是我家亲戚,我说谢谢啦,那你哪家呢,其他人一指墙上,程家杂货店。
就这样在轻松亲切的招呼声中,正式开始我的仁里古村游,古朴的街巷就我一个游客。我慢慢走细细看,这里不愧为千年仁里的称号,保留着大量元明清时期的建筑,老街狭窄,青石板、鹅卵石、灰砖石柱,斑驳的墙体,有年代的木门,显得苍凉孤寂落寞。
全村有三街十八巷,由于时间不够,我只是随意走街串巷,街巷名字刻着历史的痕迹,无言地诉说着古村的传奇,百步钦街、吕洞宾巷,黄门第巷……
村中央是富有的八大户家族徽派祖宅,鳞次栉比,交错相通。古祠堂、古牌坊、古民居、古书院、古码头、古井随处可见,这些古遗迹都是有年头有故事的,像“嫁资井”是抗倭名臣胡宗宪嫁女时建造的井。
四座古村门头,东南西北门,我都转到了。旧时白天四门开启,四通八达,熙熙攘攘,夜晚四门紧闭,民团士卒望风护庄。每个门都有富含诗意和深意的名字,东曰“晨曦门”,南曰“迎薰门”,西曰“秩成门”,北曰“拱辰门”。譬如南门迎熏门,南方属火,有火而谓之熏,"熏然慈仁",希望村人常怀慈仁之心。



东门外是一条数里长的护村坝,一千多年前为防御河水泛滥而修建的防洪坝,坝上遍植桃花,一到阳春三月,便有“绿杨啼宿鸟,晓雾罩桃红”之景象,所以称为桃花坝。
明清时期,繁华的桃花坝码头一次次送走了布衣芒鞋背井离乡的少年,一次次迎回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徽商。历史上绩溪仁里是徽商会集的水陆码头,聚财蓄气,千丁万灶,素有“小小绩溪县,大大仁里村”之说。
雨后的古村显得特别静谧,偶尔见到屋里、巷子里悠闲的老人,还有泰然自处的小狗,十分亲近和温暖。听出租车司机介绍,年轻人都乘着高铁外出打工了,就像当年从桃花坝码头出发的少年一样。
古村有几个专门游览的景点,像古祠堂,村史馆,徽墨非遗展示,每到一处,村里的工作人员早就在等候,并为我开门介绍,我享受着绝对VIP贵宾待遇。祠堂原来的一些文化展示目前已清场,仁里村作为《南京谈判》拍摄基地,很快摄制组要进场,到时仁里村要热闹一些,不过这个见过世面的古村应该还是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的姿态。
仁里村落形似乌龟,建村已有一千四百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全村人大多姓程,为理学大师程颐、程灏后人,是古徽州名副其实的“程朱阙里”。程氏大家族留下的深宅大院紧锁大门,只有墙上张贴的一户户程氏故居门牌提醒你这里曾经的荣耀和繁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4 22:27 , Processed in 0.07588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