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游记] 卖花渔村:千年盆景古村落!美丽生态乡村

[复制链接]

591

主题

570

帖子

1710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1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6-10 15:05:0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卖花渔村
一个从不打渔撒网的千年盆景古村落
卖花渔村,“徽派盆景”的发源地
“卖花渔村”不打渔不卖鱼


村名叫作“卖花渔村”,是因其地形似鱼状、村人以卖花为业而名之


繁花点点簇拥着粉墙黛瓦、徽派风韵的村落,向人展示着这才叫美丽乡村


初春的安徽歙县雄村乡卖花渔村,花团锦簇,梅艳芳菲,一拨拨游客络绎不绝地从四面八方赶来踏青赏梅,阅尽大美春色。





村中各家房前屋后、墙院里、阳台上,到处都是各种造型不一梅花盆景。


有游龙式、蟠曲式、扭转式、悬崖式,或铁干虬枝,或盘根错节,或凌空探海,或妩媚玉立,千姿百态,不一而足,随处一摆都是一道靓丽景致,让人真正领会“咫尺千里,虽假犹真”的艺术真谛,令人叹为观止。










卖花渔村,歙县东南部一个别具诗意的村庄。这个地方紧邻新安江,却固锁在一个像鱼形状的深山坳之中,与清清新安江隔山相望。因此,打渔撒网对于卖花渔村来说,沾不上任何一点边际。因为,卖花渔村本来就只卖花而不打鱼。


















卖花渔村本名洪岭村,所处新安江南岸沟谷腹地。史料记载,唐朝末年中原一支洪姓人氏因避战乱迁于此而形成村落。


这里四面环山,唯山底一条谷地。不足两米宽的小溪沿村中小道绕村西流,站在山顶最高处下望,村形如鱼;村头尖尖状如鱼嘴;村腰渐宽如鱼肚;村脚房屋向两翼展开,如鱼的剪刀尾。









新绘制的墙头壁画为卖花渔村诸如新的艺术内涵。


村人姓洪,喻水汹涌,鱼得水则生机盎然。于是“洪”姓家族遂将那个“三点水”加到了“鱼”字旁边,期望“洪”家能象“得水”的鱼儿一样,畅游江湖,从此兴旺发达。后来又因村民以种花、培制花桩、制作盆景为业,卖花为生,于是,“卖花”与“渔村”成为这村子的名字。









卖花渔村有206户620多人,村庄里家家种梅,户户植花。村里与其他农村不一样的是,没有人外出打工,基本蹲在家中从事自己的“艺术人生”,种植梅花、培育盆景。






人勤春早的正月里,但凡来到卖花渔村,根本看不到人家传来阵阵麻将声,大部分劳动力不是扑在了田间地头设计盆景浓缩景观就是奔跑在销售盆景的路上。






于是,在家有活干,有钱赚,他们谁也不想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给别人干。据了解,卖花渔村,每户人家年仅盆景收入至少5至6万元,多的高达40至60万元,非常可观。



千年盆景古村卖花渔村不仅村风良好,同样也蕴育着一大批能工巧匠。。






69岁的老蔡,别看他年纪大了,可攀在1米多高的梅桩上做嫁接,两手并用还非常灵活。



12岁就开始操弄培植盆景活的他,没有拜过师学过艺,完全是凭着自己刻苦钻研、灵巧的双手将一钵钵花木盆景装扮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这株罗汉松挂牌一万六千元,一口价,你要你拿走





在卖花渔村,像老蔡样高级别的人还很多,村里现有3名国家级“盆景大师”和12名省级“盆景园艺师”。有的虽然从小没有读过什么书,当谈起制作盆景时,这里农民随口谈出来的都是“艺术”,个个都有深厚的艺术文化内涵。


盆景的制作时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从苗胚开始艺人们就对它进行定型。一棵完美的盆景也许要历经几代人的不懈制作,才得以成型。“爷爷种树,孙子成型”绝不是空穴来风的。几十至上百年的盆景比比皆是,但价值连城。






这样的庭院真让人羡慕






这种“之”字形梅桩就叫“游龙式梅桩”,是徽派盆景的典型代表。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喝水,卖花渔村人世代以种花卖花为生已有千余年历史。只卖花不打鱼的卖花渔村,人人都是能工巧匠,户户皆有盆景园,少则数千株,多则数万株。



不仅如此,这些年来,卖花渔村注重美丽乡村打造,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






如今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家乐标准规范统一,村头巷尾道路指示牌依稀可见。





徽味十足的粉墙黛瓦下,印有“卖花渔村”的字样的喜庆灯笼与悠悠的栏栅小道相映成趣,无处不是镜头下的灵动最美丽景,村庄到处呈现着一派蓬勃生机。







蔚蓝生态环境-园林景观、生态装饰装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3 23:18 , Processed in 0.56943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