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简介] 陶行知纪念馆 (安徽歙县)

[复制链接]

306

主题

306

帖子

918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5-29 10:57: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陶行知于1891年出生在安徽歙县黄潭源村,是当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卓越的民主主义战士、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郭沫若曾赞道:“二千年前孔仲尼,二千年后陶行知”。为了纪念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安徽歙县、江苏南京、上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经省(市)委、省(市)政府批准修建了陶行知纪念馆。
安徽陶行知纪念馆坐落在安徽省歙县徽州古城中和街,东眺问政山,南瞰长庆塔,西邻许国石坊,北附崇一学堂(陶行知少年就读处)。纪念馆建成于1984年,由瞻仰厅、放像厅、书画厅和5个大展厅组成。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徽派建筑粉墙黛瓦、高脊飞檐式设计。纪念馆设东西两侧大门,东西两大门的馆名分别由胡耀邦、胡厥文题写。1996年,陶行知纪念馆被国家教委等6个部委命名为“百个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1997年,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瞻仰厅
一进大门,宏伟典雅,风格独特的瞻仰厅展现在你的眼前。迎面大屏风上是陶行知亲笔题写的“爱满天下”四个大字。屏风背面是江泽民同志的题词:“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促进教育改革”。厅堂上枋是宋庆龄亲笔题写的“万世师表”匾


额,正面为毛泽东题写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金色大字,潇洒飘逸,刚劲有力,是一代领袖毛泽东同志对陶行知先生的誉称。正中翠柏苍松掩映着陶行知的半身像。前面两根献柱上镌刻的是郭沫若手书的陶行知遗教:“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两边书屏雕刻着陶行知的名言。
2.6米高的陶行知雕像屹立厅堂中央,展现了这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高大形象。他气质超凡,和光满面;他博爱存心,立德建业;他倾情教育,手不释卷;他为国为民,勇往直前。汉白玉的质地,象征着他洁白无瑕的高尚人格。形如磐石的像座,标志着他不惧不屈的坚强性格。青松翠柏,隐示着其言、其德、其业万古长青。

放像厅
绕过厅堂拾级而上是放映厅,在这里为观众播放陶行知生平事迹录像。

展览厅
向北穿过侧门就进入展览厅了。全馆共分五个展厅。第一个展厅在楼下,二、三展厅在楼上。三个展厅分7个时期展示陶行知光辉的一生:出生于农村清寒家庭;留美归来后站在五四运动前列;任《新教育》杂志主编和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推进平民教育;最早注意乡村教育;创立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小先生制”和以教育改善人民生活为核心的教育理论,成为新教育运动的旗手;积极支持新安小学组成“新安旅行团”走遍全国进行抗日教育的宣传;积极投人反内战反饥饿争民主的运动。
还有一个特殊展厅,那就是第四展厅,是陶行知在崇一学堂读书时的宿舍。当年陶行知就是在那间宿舍的墙壁上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的豪言壮语,这个展厅保持着当年的风貌。
第五展厅为书画厅,陈设了陶行知的大量书籍、文稿和书画作品等。

开馆典礼
为了纪念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安徽省委、省政府于1981年批准在陶行知家
乡他少年就读的──崇一学堂旧址,修建了陶行知纪念馆,于1984年开馆。陶行知的学生--原安徽省委书记、中国文化部顾问刘季平、原安徽省省长王郁昭剪了彩。原省委书记李世龙、张恺帆、省政府副省长魏心一和全国知名教育家杭苇、吕型伟、段力佩,陶行知亲属吴树琴、陶晓光、陶诚等参加了开馆典礼。日本专修大学教授、陶研专家斋藤秋男先生前来祝贺,说安徽省陶行知纪念馆开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陶行知于1891年出生在歙县黄潭源村,是当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卓越的民主主义战士、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郭沫若曾赞道:“二千年前孔仲尼,二千年后陶行知”。
陶行知毕生从事教育事业,早年留学美国,师从杜威。回国后大力推行平民教育,特别是乡村教育,先后创办了晓庄师范学校、生活教育社及山海工学团等学校。他认为当时流行的教育方法是“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因而提倡“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创办的晓庄师范学校的茅屋礼堂,取名叫“犁宫”,两边对联是“和马牛羊鸡犬豕做朋友,对稻梁菽麦黍稷下功夫”,另一副是“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他身体力行,自己着布衣,穿草鞋,同大家一起劳动、教学,这在当时,对一个获得博士学位的著名学者来说,确实是难能可贵的。他的著作大多是教育方面的,主要有《陶行知全集》(11卷500多万字)。
陶行知一生的思想一直随着时代的演变而不断进步。他原名陶文浚,后来由于赞成“行知合一”的学说,改名陶知行;在实践中,他又觉得行应在知之先,又改名陶行知。“一二·九”运动后,在党的帮助和影响下,他积极参加抗日民主活动,认识到教育应该为民族、民主革命服务,先后创办了育才学校和和社会大学,培养出不少革命人才,李鹏、张劲夫等都是他的学生。周恩来同志曾给予他很高的评价,说他是“一个毫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陶行知一生艰苦朴素,为民众鞠躬尽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他自勉的两句话,更他一生的光辉写照。他在55岁时,终因操劳过度,不幸去世。毛泽东同志称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题词称他为“万世师表”。他的一生遍及得了党内外、国内外进步人士的普遍敬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2 04:47 , Processed in 0.74667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