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时空亦可漫步 歙县小众古村集锦

[复制链接]

64

主题

63

帖子

189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8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6 23:36:3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徽州古城既然被世人誉为中国四大古城之一,自然有它不似人间的美景,更有稽留了千年的徽州文化。歙县的小山村,若是较真起来计算,大大小小不下十几个,其中渔梁、坡山、许村、雄村等更是盛名在外,在歙县的众多山村中出类拔萃。

七月仲夏,寻找一个幽静的去处,看绿意缓慢地爬上岁月斑驳的石墙、板桥,小船娟秀,长橹轻划,涟漪荡去水无痕。您是否害怕骄阳而一整天都待在空调房里呢?您是否想走近森林呼吸清新的空气呢?今天就为大家集锦了歙县境内的一些小众古村,一起看它们仲夏季节里的容颜。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渔梁村

渔梁古村游走在光和影的旋律里,似一位宁静神秘的美人,更像漂浮在练江柔波旁一个浪漫的梦,它杜绝了一味的拥挤人潮,更显幽静祥和。

渔梁古村它位于古徽州府城歙县以南3公里。曾辉煌一时的徽商抵钱塘、下扬州都要从这里起步,堪称徽州商人“梦开始的地方”。如今,渔梁村蜿蜒的青石街巷、孤寂的粉墙黛瓦,两边鳞次栉比的老宅,都印证着这座水运商埠昔日之繁华。

有故事的古村—许村

或许所有人印象中的江南古村落都是在水乡的柔美中精致十分,仿似一个婉约女子让人心舒。而许村则不同,它是江南的豪放派,即使细雨如织,即使春风如渡,它都以它自己最原始、最古深的面貌面对着世间万众。

许村拥有完整古建筑群,坐落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原徽州府)县城西北20公里处,地处黄山主脉箬岭南麓,唐以前即为歙北要冲,曾名“昉溪源”、“任公村”。唐末,许氏迁居于此后,繁衍成大族,遂更名许村。明清时期,徽商兴盛发达,村落建设迅速发展,至今仍保存有元、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古建筑100余座。著名的有大观亭、高阳廊桥、五马坊、双寿承恩坊、观察第、大邦伯祠、大墓祠、大宅祠、许社林宅、许声远宅、许有章宅等。厚重深邃的人文风,小桥流水人家,青山粉墙黛瓦逶迤,这里就是十里的歙县许村,巷子幽深,鸡鸣狗吠不觉于途,沧桑灰暗的墙,年久灰暗的房,淳朴自然的民风民俗。

徽州土楼群—阳产村

雨过初晴,山野新翠如洗,山涧烟起云涌,清风撩拨起灿烂的情怀。土楼在如纱如雾的晨曦里睁开惺忪的睡眼,吮吸着大地的清香,梳理着昨夜的梦乡,沉醉于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土楼饱经风雨,即使伤痕累累,也从不潦草,总是那么朴实、憨厚,土楼,也是千百年来阳产人的写真。

阳产村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村落,为郑姓居地,位于皖南山区的群山之中,是一个依山而筑的小山寨。这里由于地势高,交通不便,数百年来,山民就地取材,采周边青石铺路架桥,取红壤木材筑巢而居,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渴饮山泉,饿食五谷,子孙延续。流年之中,形成了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质朴壮观的土楼群。

“三潭枇杷”之乡—绵潭村

岸边村子的戏台上,婉转动听的黄梅调飘在甜甜的空气里,“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绵潭村是沿岸古戏台最多的一个大村落。上村呈长蛇之势,逶迤不断,民居星罗棋布;中下村房屋鳞次栉比,甲第连云,纵深达六百多米。村子里的戏台上,村民票友认真地唱、念、坐、打,有板有眼;戏台下,听戏的村民和游客不时报以叫好声。

绵潭始建于公元前38年,(汉武帝年间)距今二千余年,曾有“朱、杨、林、汤、范”等姓氏先民在此生活过。公元257年,(三国时期),“胡、王”两姓和公元1225年南宋理宗年间汪氏,均从江西婪源大畔前后迁来绵潭定居,庄氏于明初洪武年间迁入,以村后高山长廖兴为村名。汪氏元五公曾孙汪大力随朱元璋起义,功勋卓著,升为将军,入京朝见,为奸臣所害。明太祖嘉其功德,御赐祠堂匾额,文曰.“武镇明朝”;建“四脚牌坊”于下村江边;用青石铺建长50米的码头。50余步阶梯上至大路,码头名曰“将军埠”。此时,“长廖兴”村更名为“牌楼前”。新安江流经绵潭此段水流绵长平稳,称绵水;潭深叵测,为徽州十八名潭之一。清代汪氏元六公之裔孙汪启淑在朝任职,提议以此名潭为村名。至此,绵潭村名一直沿用至今。

云海奇观—大美坡山

走进坡山,背依北方,放眼远眺,四面环山,视野极其辽阔,层层叠叠、连绵起伏、横亘十余层的环形大山山脉,墨绿隐约,在天际淡化,宛如一个椭圆形的散落珍珠的巨盘,向西边延伸。放眼所致,山多水多田野稀,植被浓密。这里,水蒸气极易聚集,春季雷电极易催生出云海,其景观时而平静如镜,时而波涛翻滚,时而雾流一泻千里。夏季云海变幻更为波澜壮阔,秋季云曦如仙境,彩霞如扯出的碎红绸带;冬季云雾缭绕,气势壮观,有“早雾日头晒煞头”的俗语。2012年,坡山村被黄山市定为百佳摄影景点。黄山电视台、歙县电视台将深山藏娇的坡山春雨催生的云海,通过精心摄制,在安徽电视台、cctv13台强劲播出,再现了云雾山庄虚幻、壮观的蜃景。

站在坡山上,眼前的徽州水乡,朦胧而清淡,云和雾在山涧缭绕缠绵,远处的山,近处的水,以及斑驳沧桑的小巷,一切的一切,就真像是谁不小心打翻了砚台的古墨,泼染了整个徽州大地,从此,便令锦绣山河浸润在水墨里了。



皖南世外桃源—石潭


石潭村由地处高山,位于霞坑镇东面,昌溪乡北部,静谧幽深的街巷格式(十八街),诗情画意的村边水口景观,淡雅明快的建筑色调,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风景,精湛华丽的装饰风格,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石潭村,无论从哪个方向沿石板路上山,都是步步成景、处处入画。

名扬江南的“欧元村”—槐塘

安徽歙县有个偏居皖南山区的小村叫槐塘,这里的村民精通欧洲货币兑换,因为他们挣的、用的都是欧元。槐塘不足一千的人口中,竟有逾半曾务工经商闯荡西欧,成为名扬江南的“欧元村”。

槐塘位于歙县徽城西郊,是歙县古村落的一颗明珠。相传村里古代有长方形水塘,塘边栽有古槐树,村由此而得名。在它的一方公里范围内,南有棠樾第一牌坊群,北有稠墅第二牌坊群。槐塘历史优久,名人辈出。宋代丞相程元凤、学者程岳、御赐状元唐皋、学者唐仲实,明代学者唐子彰、程孟、明末清初名医程敬通,清代学者汪增、诗人程培坤、画家程义、篆刻家唐燠、程奂轮、书法家程京萼、围棋高手程兰如等,都很出名。黄山丞相源的来由,就在于槐塘宋代丞相程元凤。

“歙南第一村”—昌溪

昌溪是古徽州歙县境内的一个历史、文化、生态古村,历来被称为“歙南第一村”。它位于歙县南部山区,从歙南名镇深渡镇至昌溪大约五公里左右,它坐落在千岛湖的源流昌源河所流经的皖南山间盆地中,四周群山环绕,山青水绣,境内空气清新,鸟语花香,景色迷人,走入昌溪如入世外桃源。

该村历代文人辈出,商人、社会名流层出不穷。国子监吴天金、吴鸿元;登仕佐郎吴象嵩;兵部六品吴鸿亮;户部九品吴鸿宾;徽商巨贾吴钧胜;诗人、书法家吴进贤;大律师吴迪贤等等。

“慈孝天下无双里,锦绣江南第一村”—棠樾村

棠樾村,属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以牌坊群而闻名于世,牌坊群由7座牌坊组成,以忠、孝、节、义的顺序相向排列,分别建于明代和清代,都是旌表棠樾人的“忠孝节义”的。在牌坊群旁,还有男女二祠,建筑规模宏大,砖木石雕特别精致,近年已修复如旧。中国牌坊博物馆也在这里筹建。棠樾村是鲍氏村落,历代以经商为生。

棠樾背枕着颇有灵气,葱茏苍翠的小龙山。伫立村前,放眼南望,目之所及是一马平川的乡村沃野,尽头是风尘仆仆而至犹带兴奋与激动的丰乐河。灵山与秀水,无疑为棠樾添增了更多的秀美。无怪乎乾隆皇帝曾为它御题对联“慈孝天下无双里,锦绣江南第一村”。

都说江南水乡,千家亦同貌,你或为盛名还来,为精心远赴,若是千篇一律有何乐趣?实则或隽永、或大气、或沉厚、或轻柔,端看你爱何种面貌,择哪段良辰。当你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后,你定会感谢历史的年轮踏过这个略显古朴的地方,留下了能够让人穿越时空的念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8 00:01 , Processed in 0.78158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