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指南] 潜口民宅---徽派建筑学堂!

[复制链接]

181

主题

181

帖子

543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4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3-25 16:12:1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果说宏村是一个直观感受徽州古村选址布局与自然环境浑然天成的绝佳地方,那么潜口民宅则是深入体会徽派建筑内涵、精髓的最佳景点。潜口民宅其实是一个徽派古建筑博物馆,这里汇聚了从徽州各地抢救来的明、清古建二十多座,全部是极具价值与代表性却又不适合就地保存的古建筑。

以建筑的朝代划分,潜口民宅分为两个园区,分别是清园和明园。顾名思义,清园就是保存清代徽派建筑的园区,有民居及祠堂7座、古戏台1座、商铺1座、收租房1座;而明园就是保存明代徽派建筑的地方,有民居、祠堂建筑9座、牌坊1座、亭子1座、桥1座。整个园区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参观完这里,你将对明、清两代徽派古建筑的室内外构造与建筑细节都有一个最直观的了解,而这将成为鉴别徽州古村的一个标准,以后去别的徽州古村,甚至不需要导游你也可以大概鉴定这些古村的建筑价值。

马头墙、小青瓦
高大而错落有致的马头墙是徽派建筑最醒目的标识,一般以三叠较多见,而大户人家、官宦人家则可常见五叠,所谓“五岳朝天”。由于徽州民居多为两层,有别于其他地方多为单层,因此,马头墙给人的感觉也特别高大。每当人们到达一个徽州古村,远远望去,粉墙青瓦配以村落选址的优美环境,雅致的搭配,顿时就能给人以美的感受。

错落有致的马头墙

门楼
徽派民居建筑的门面虽然不大,自清代以来,一般稍有实力的人家,门面的小屋檐、石雕、砖雕等都越发精巧、繁复。通常门楼由精致的小屋檐、屋檐下精美的砖雕或者石雕和石库门组成,部分小屋檐和砖雕门楼上还会有棰花。


得以于周边山林众多,取材方便,徽州民居的梁、柱用材都很大。粗壮的横梁是徽派建筑内部的一大特色,同时保留了宋代月梁的做法。驼峰雕刻繁复

清代梁上的驼峰、梁下的雀替都逐渐趋向精细繁复的雕刻

天井
面积相对较小,四面屋檐都向天井的“四水归堂”形式,是另一大特色。看过其他民居,虽然其他民居一般都是四水归堂,但由于徽州民居四面都是高墙,下雨时,雨水几乎全部流向屋内的天井,似乎水(财)留于屋内做到极致。

厅、房
清代,一般徽州民居都是3开间,中间为正厅,房间则较小。一般长辈住在正厅两侧厢房,二楼则是晚辈居住。清代,尤其中後期,在正廳的八仙桌擺上鐘、瓶、鏡等成为延续至今的传统。

房间面积较小,开以小窗,所谓“暗室生财”

门和窗的精美雕饰

二层(两层的结构,是徽州民居的一大特色)
楼梯一般都窄而陡

二楼一般是晚辈、闺房所在,有些人家还会设有美人靠。

在二楼可以看到徽州民居的架构——穿斗式架构,设有二层则类似以前南方地区的井干式,古时候的作用是防止瘴气。

祠堂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公共建筑。徽州保留了古代汉族聚族而居的传统,一个村子基本上都以一个姓氏为主。自明代中后,允许民间建宗祠,徽州各地的村落,祠堂都成为一个村子最为重要的建筑。徽州最著名的祠堂莫过于呈坎的贞靖罗东舒先生祠和走出过胡宗宪、胡雪岩、胡适以及胡锦涛主席的龙川胡氏宗祠。
清园里的义仁堂,程氏宗祠的一个支祠。

明园掠影
踏過荫秀桥,正式进入明园。此桥建于1554年,据说为一尼姑所建。

方氏宗祠牌坊,建于1527年  

善化亭,建於1551年,它的背後是一個拾金不昧的故事。

一座看似簡單的亭子,卻用上了斗拱、叉手等中國建築元素,尤其是屋檁下的叉手,更加是保留了唐宋古建築的遺韻。  

罗小明宅,从呈坎迁至此处,是少有的3层,5开间大宅。在明代唯有3品以上的大官才能建五开间的住宅。  

明代徽州民居常见的砖木结合的门。覆盖方砖于木门之上,以锚钉固定。

胡永基宅,精美而又色泽古朴的木雕让人叹为观止,而且如此大量的运用木雕,在明代民居里也很少见,放在清代民居也毫不逊色。不过看木雕的镂空和花式,则能感觉到没有清代的复杂、繁复,但个人会则更喜欢这种风格,没有清代那种让人眼花缭乱的感觉。

曹门厅,气派非凡的门厅,是汪氏宗祠的支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1 23:49 , Processed in 1.76104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