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简介] 仁里村与《仁里村志》

[复制链接]

601

主题

601

帖子

1803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80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5 15:09:3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仁里村远眺
仁里村位于安徽省绩溪县东南部,地处黄山山脉和西天目山山脉结合带,面积11.27平方千米,人口近2000人。自南北朝梁大同五年(539)建村,至今已有1478年历史。仁里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曾经游览赋诗的地方,是清代著名散文家沈复亲见仁里花朝会并作《浮生六记》之《浪游记快》笔下的精神乐园,是名闻天下的学者胡适自豪地夸耀“通州(即南通)自是仁里程家所创,他乡无之”之地,是中央电视台拍摄、播放百集大型电视纪录片《记住乡愁第二季•仁里村——仁爱为本》的魅力村庄。

仁里村航拍图
仁里,历史悠久,古风深厚。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此生息繁衍,开始狩猎、采摘与农耕生活。南北朝时,梁大同五年(539)工部尚书耿源进致仕(退休)与弟耿汝进游历新安山水,羡此地山环水抱、风光旖旎,从淮阴桃源迁居于此,并以“仁乃二人”“里仁为美”取村名为仁里。仁里村是历史上徽商会集的水陆码头,处于徽杭古道的枢纽位置。明清以来,以程序东为代表的仁里村徽商,用“绩溪牛”的任劳任怨、艰苦奋斗精神不断向外埠拓展生产流通领域,累世不衰,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成为庞大徽商队伍中的一支劲旅,曾造就了“通州一条街”的辉煌。仁里保有大量的古建筑、古遗址,有新石器时代的龟山遗址、山越人居住过的古宅址,百步钦街、药公墓道坊、世肖坊、石泉书院旧址等保存完好;以“三雕”著称的两大宗祠(叙伦堂、世忠祠)和支祠敬爱堂,气势恢宏,尚存于世;还有古水井、古驿道、古祠堂、古庙、古墓及数十幢明清古民居……

仁里村桃花坝
仁里,山环水绕,风光秀丽。村庄坐落于崇山峻岭下的平衍腹地,新安江源流之一的登源河伴村而过,背枕青山,面水向阳,一条称为桃花古坝的护村坝蜿蜒数里,村内烟树葱茏,掩映着鳞次栉比的粉墙黛瓦。名扬乡里的“仁里八景”,即“富阳春晓、石洞祥云、龙屏积翠、龟屿浮烟、鹤渚回澜、槐墩夕照、茅山夜月、大庙晚钟”,以山水地理之秀气,展示了浓郁的人文情怀。仁里,呈现了天人合一的田园风光,宛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仁里世忠祠
仁里,崇文重教,名人辈出。仁里人以教育为本,程朱理学思想浓厚。在五代后唐清泰年间(934—936),仁里创办有“南窗书舍”,是安徽省见诸记载的最早书舍,元至元十六年(1279)办有翚阳书院,明代又建有石泉书院和南岗书院等。清光绪年间(1875—1908)村人首建思诚学堂,后又建端本女学,开徽州新学教育之先河。仁里代有闻人,明代有程定、程辂中进士;清代有程秉钊中进士,入翰林,以“绩溪三奇士”之一闪耀近现代;现代铁道建设专家程士范,为安徽留下交通大动脉淮南铁路;普教专家程本海追随陶行知兴办乡村教育,享誉海峡两岸;著名出版家、翻译家、文学评论家王子野名扬华夏大地;中国工程院院士程莘农和“两弹一星”功勋、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开甲将军享誉海内外;当代的教授、博士、硕士达数十人之多。

仁里中街
仁里,宜居宜业,生机盎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仁里村结合村情,发挥自身文化和资源优势着力开展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特色产业蓬勃兴起,建起了五蜂园蜂产品基地、兰州博雅公司的大花蕙兰基地、上河徽苑养老中心,走上了生态农业和休闲养生目的地的发展路径,成为中国特色村、中国传统村落、中国最美休闲乡村,2017年又荣获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8 04:32 , Processed in 0.57183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