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景点] 秋游徽州

[复制链接]

90

主题

90

帖子

270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7 19:50:3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们预定住在宏村的聚友堂,是一户农家饭店。凡是进村的都要买门票每张100元,60岁半票,农家去买又便宜3元,每人付了47元,门票上有出票时间、住的人家、游客姓名。门票要随身带,否则若出村后再要进村的话就进不来了。
晚上就在农家饭店吃的,点了地方特色菜:臭鳜鱼、土鸡汤、马兰头炒鸡蛋,还要了2瓶啤酒。老板的儿子学过厨艺,菜的味道不错,原以为鸡汤喝不了,老板娘说明天早上放点青菜下面条吃。这一天从早上7点出门,到晚上6点半,也没休息,又累又渴,我们4人把酒、菜、汤、饭一扫而光。酒足饭饱后去村里转了一圈,回来老板告诉我们明天早点起来,去拍照,8点以后人就多了。我们住的房间虽小但是很干净,有卫生间、有网线,还蛮方便的。楼上有8、9个客房都住满了,靠窗还有一间公共客厅,有一个麻将桌,坐在美人靠上还可以看外面的风景。



宏村位于黄山的黟县,原是古代黟县赴京通商的必经之处。村落面积约19公顷,现存明清(公元1368-1911年)时期古建筑137幢。围绕水系而建的100多幢水榭民居,至今保存完好,使宏村的民居建筑开创了徽派建筑里别具特色的水榭民居模式。中国画里的乡村----宏村,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古宏村人以聪明和智慧,开《仿生学》之先河,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建造了堪称“中华一绝”的古水系牛形村落。

蓝天白云、高墙深院倒映水中,这房中水、水中房,犹如一幅美丽的国画。 1979年香港资深摄影师陈复礼把宏村这一幅幅天然的山水画发表在《旅行家》杂志上以后,这个叫宏村的皖南村落就出名了,他们将这个皖南村落称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并纷纷开始探访这个小村庄。

这个池塘叫“月沼”

整个村子呈“牛”型结构布局,被誉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一大奇迹。从山前的那条溪水上游,引出向西流的活水,南转东出,在各家各户门前经过,再经过“月沼”,最后流回溪水下游。这就形成了弯弯曲曲流过每家门口的水渠。利用天然的地势落差,使水渠中水流始终保持活性,同时在上游设置水闸,控制水的流量,这样,水渠之水就能长年不枯。


流过每家门口的水渠叫“牛肠”,现在还是活水。以前早上8点钟之前的水,不能用,只能吃。8点以后可以洗衣洗菜等。现在为了用水安全,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洗衣服什么的还是用这水。

[p=144, null, left]南宋绍兴年间,

[p=144, null, left]古宏村人为防火灌田,独运匠心开仿生学之先河,

[p=144, null, left]建造出堪称“中国一

[p=144, null, left]绝”的人工水系,围绕牛形做活了一篇水文章。九曲十弯的水圳是“牛肠”

[p=144, null, left],傍泉眼挖掘的

[p=144, null, left]“月沼”是“牛胃”

[p=144, null, left],

[p=144, null, left]“南湖”是“牛肚”

[p=144, null, left],

[p=144, null, left]宏村南湖游迹之盛堪比浙江西湖,因而南湖又有

[p=144, null, left]“黄山脚下小西湖”

[p=144, null, left]之称。

[p=144, null, left]这种别出心裁的科学的村落水系设计,

[p=144, null, left]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

[p=144, null, left]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

[p=144, null, left]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

[p=144, null, left]宏村村民家谱上记载,宏村形成村落的时间大约在南宋。村

[p=144, null, left]落初期,

[p=144, null, left]只有山前那一条溪水。

[p=144, null, left]明朝永乐年间,

[p=144, null, left]宏村人邀请徽州地理先生何可达重新勘测规

[p=144, null, left]划。他详细审查山川走势,特别是宏村附近的水流去向。

[p=144, null, left]经过十年的探索,

[p=144, null, left]何可达确定了把

[p=144, null, left]溪水引到村民家门口的村落规划方案。


[p=144, null, left]根据何可达的设计,

[p=144, null, left]村民先把村中那口仅有的小泉窟,

[p=144, null, left]开掘成一个宽阔的水塘。

[p=144, null, left]他们按

[p=144, null, left]照民间“花开则落,月满则亏”的传统说法,将水塘开掘成半月形,取“花未开、月未圆”

[p=144, null, left]的境界,称为“月沼”

[p=144, null, left]。然后村民从山前的那条溪水上游,引出向西流的活水,南转东出,

[p=144, null, left]在各家各户门前经过,

[p=144, null, left]再经过月沼,

[p=144, null, left]最后流回溪水下游。

[p=144, null, left]这就形成了弯弯曲曲流过每家门口

[p=144, null, left]的水渠。村民们利用天然的地势落差,使水渠中水流始终保持活性,同时在上游设置水闸,

[p=144, null, left]控制水的流量,

[p=144, null, left]这样,

[p=144, null, left]水渠之水就能长年不枯,

[p=144, null, left]我想何可达有没有想到他的设计能造福宏村

[p=144, null, left]的人民这么长的时间呢?


[p=144, null, left]开始,

[p=144, null, left]村里的学堂是建在村口的。孩子们和老师用水不太方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也

[p=144, null, left]为了美化学堂的环境,村民们又在学堂旁边修建了这个南湖。就这样,月沼,水渠,南湖,

[p=144, null, left]天然的溪水,

[p=144, null, left]组成一个活水系,

[p=144, null, left]终日潺潺在村中流淌,

[p=144, null, left]观赏着这清澈的流水心中仿佛还有一

[p=144, null, left]块尚未崩坏的地方。

[p=144, null, left]南宋绍兴年间,

[p=144, null, left]古宏村人为防火灌田,独运匠心开仿生学之先河,

[p=144, null, left]建造出堪称“中国一

[p=144, null, left]绝”的人工水系,围绕牛形做活了一篇水文章。九曲十弯的水圳是“牛肠”

[p=144, null, left],傍泉眼挖掘的

[p=144, null, left]“月沼”是“牛胃”

[p=144, null, left],

[p=144, null, left]“南湖”是“牛肚”

[p=144, null, left],

[p=144, null, left]宏村南湖游迹之盛堪比浙江西湖,因而南湖又有

[p=144, null, left]“黄山脚下小西湖”

[p=144, null, left]之称。

[p=144, null, left]这种别出心裁的科学的村落水系设计,

[p=144, null, left]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

[p=144, null, left]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

[p=144, null, left]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

[p=144, null, left]宏村村民家谱上记载,宏村形成村落的时间大约在南宋。村

[p=144, null, left]落初期,

[p=144, null, left]只有山前那一条溪水。

[p=144, null, left]明朝永乐年间,

[p=144, null, left]宏村人邀请徽州地理先生何可达重新勘测规

[p=144, null, left]划。他详细审查山川走势,特别是宏村附近的水流去向。

[p=144, null, left]经过十年的探索,

[p=144, null, left]何可达确定了把

[p=144, null, left]溪水引到村民家门口的村落规划方案。


[p=144, null, left]根据何可达的设计,

[p=144, null, left]村民先把村中那口仅有的小泉窟,

[p=144, null, left]开掘成一个宽阔的水塘。

[p=144, null, left]他们按

[p=144, null, left]照民间“花开则落,月满则亏”的传统说法,将水塘开掘成半月形,取“花未开、月未圆”

[p=144, null, left]的境界,称为“月沼”

[p=144, null, left]。然后村民从山前的那条溪水上游,引出向西流的活水,南转东出,

[p=144, null, left]在各家各户门前经过,

[p=144, null, left]再经过月沼,

[p=144, null, left]最后流回溪水下游。

[p=144, null, left]这就形成了弯弯曲曲流过每家门口

[p=144, null, left]的水渠。村民们利用天然的地势落差,使水渠中水流始终保持活性,同时在上游设置水闸,

[p=144, null, left]控制水的流量,

[p=144, null, left]这样,

[p=144, null, left]水渠之水就能长年不枯,

[p=144, null, left]我想何可达有没有想到他的设计能造福宏村

[p=144, null, left]的人民这么长的时间呢?


[p=144, null, left]开始,

[p=144, null, left]村里的学堂是建在村口的。孩子们和老师用水不太方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也

[p=144, null, left]为了美化学堂的环境,村民们又在学堂旁边修建了这个南湖。就这样,月沼,水渠,南湖,

[p=144, null, left]天然的溪水,


宏村为汪姓家族集聚地,据说是唐初越国公汪华的后裔。乐叙堂位于月沼北畔正中,为汪氏宗祠,建于15世纪初。汪家祠堂里右侧有女士的画像,原来,这位女子的名字叫胡重娘,她的父亲是位风水先生,她对风水颇有研究,由于那时女子是不能搞风水的,她邀请了父亲生前好友何可达,历经10年的考察与勘测,策划,设计了这个“牛形村落”。汪氏后人深感胡重娘为他们带来了福祉,于是打破徽州“女不入祠”的规定,把她的肖像与“巾帼丈夫”的匾额一同悬挂在祠堂中,永享后世香火。

宏村人在南湖北畔建私塾六所,称“倚湖六院”,专供族人子弟授业解惑,以育人才之用。清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年),六院合并重建,取名为“以文家塾”,又名“南湖书院”。书院占地面积6000余平方米,建筑高大宏伟,庄严宽敞,为徽州古书院代表建筑之一。大清内阁中书汪康年、民国国务大臣汪大燮、当代著名科学家李小娟等一批著名学者均启蒙于此。这里曾经是村里的小学,大约1991年才搬出去。

  宏村的民居建筑中著名的有“南湖书院”、被称为“民间故宫”的承志堂、民国总理汪大燮故居等。宏村的古建筑均为粉墙青瓦,分列规整,承志堂是其中最为宏大、最为精美的代表作,被誉为“民间故宫”,堪称一所徽派木雕工艺陈列馆,各种木雕层次丰富,繁复生动,经过百余年时光的消磨,至今仍栩栩如生。

   

南湖边学生的写生作品

南湖位于宏村村口,宏村古村落仿牛形风水建筑的二个牛胃之一。宏村从永乐到万历年间,人口繁衍,光靠月塘蓄水已不够用,于是将村南百亩良田,仿西湖平湖秋月式样,建成南湖。南湖历史上大修三次,1986年重建中堤,造“画桥”。每天来画桥拍照的人很多,我们起来就去画桥,还以为很早,结果拍婚纱的早就来了。      

宏村是徽州传统地域文化、建筑技术、景观设计的杰出代表,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是徽州传统建筑文化的真实见证。这里每天都吸引着全国各地美院的学生在此写生,村里到处都能够看到美院学生的身影。

         村民已习惯了与游人和谐相处,这是村民在南湖边洗衣服,我们从村里一路走来,看到所有的水还是比较清澈。

宏村的夜晚也很热闹,学生和游人吃了晚饭都要去拍夜景和逛逛宏村一条街,买一些文房四宝、徽绣、小饰品等,还有各种檀香木梳子、篦子,现炒的茶叶。学生都是美院的,看他们买东西也是一种享受,他们蛮有眼光的。

在宏村住2天,老板指点我们去周边转转,路过的村子,每个村都要门票,除了宏村其他村的游人并不多。明天我们要去西递,据说西递有“中国明清民居文化的博物馆”之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4 12:32 , Processed in 0.56166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