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景点] 探访徽韵,游水脉“宏村”

[复制链接]

120

主题

120

帖子

360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6 11:30:5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泱泱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积淀下来无数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光芒的璀璨文明。安徽“宏村”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传承不断的人文精神、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巧妙的水脉渠圳、优美的环境而独树一帜!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经电视媒体的传播,她早已是我梦求身临,探访感受徽韵的首选之地。我不时在想:在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与庄园,山岳绵绵几百里,出行如若蜀道难的古徽州黟县闭塞之地的“宏村”,该是怎样的一种风情?
    当我乘坐大巴沿着蜿蜒山路前往“宏村”的路上,目所能及之处,山越来越高,峰越来越险。就在路的两旁,每座山与峰相交的的狭小的空间里,三三两两的房屋坐落其间。偶尔有十余座宅屋便是一个大的聚集之处了。白色的墙壁,黑色的瓦片,高起飞扬的马头墙,掩映在每个山坳的绿茵之间,像散落的珍珠被公路串联起来,煞是好看!
    车轮就在这美景中飞转了大约两个小时,忽然一座高耸的大山横亘在前,挡住了前行的道路。当我以为到了“宏村”之时,大巴却钻进一个很长的隧道。我便闭上眼睛,等待车窗之外那再现的美景。而当美景再现时,我顿觉眼前豁然开朗,被这似曾相识的景色所震惊!“群山环抱之中,一片偌大的开阔平原,中间小河流过,两岸沃土桑田,农者劳作期间。房舍炊烟缈缈,随处绿树翠竹片片,桃花初绽。一片宁静祥和的气息扑面!”哇!“桃花源”?!莫非我来到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我惊叫着站了起来。导游见状忙对我说:“这里虽不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但在黟县境内类似这样桃花源的地方还有多处。所以黟县的人都自称为是桃花源中人家!”可我认定:这里就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此生荣幸,我来到了桃花源!当了一回桃花源中人!

     
     当我还沉浸在亦真亦幻的梦境中时,大巴已经三转两拐之后停了下来。下得车来,一座镶刻着“宏村”金色大字的景区门亭就在眼前。门亭书写着:“观黄山天开胜景千古神韵,品徽州画里乡村万种风情”和“前后皆是画,左右俱逢景”两幅对联。经门亭拾阶而进,宏村的轮廓展现。若能俯视她,便犹如一头悠然于山水之间头西尾东的青牛。村西石碣为牛头,西面村口广场的红杨白果两棵数百年古树是牛角。北边的雷岗山宛如牛的脊背;环绕的沟渠为肠,村心月昭为牛胃,南湖为牛腹;横跨南湖的四座桥为腿,东山龙排道观的旗杆是牛尾。眼前,横跨西东的南湖一弯碧水弯绕,几座画桥拱起,湖中片片残荷,几只春鸭戏水,古树环湖,北依古宅,诗情画意。此时如再来几日春阳,定会美若西子。




    跨过画桥,走进宏村,古风徽韵扑面。临湖而建的南湖书院古朴、庄重。高大的门庭如宏村人开阔的胸襟,近接南湖碧水之秀,远纳群山俊秀之灵,内涵诗书博大之魂。宽敞明亮的文昌阁、志道堂内,似乎还听得到圣人的教诲和虽然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朗朗书声。


    来到巷弄,古屋鳞次,小径清幽,门户相对,祥和淳朴。一股清澈的山溪活水经过精心设计的小渠,由西向东在老房子之间曲折环绕流淌,流进了古屋环峙的村心月塘(因此塘成半月形,所以叫月塘,也叫月昭。),归入南湖,流向了碧绿盎然的田野。条条渠水把宏村连成一脉,水脉滋养着古宅村民,赋于村落、宅院以独有的生气和灵性。村民在门前的小渠上汲水、浣洗,恬静悠然。村心月塘堪称宏村景观精品。碧水月塘,老屋环峙,半镜中涵,古意盎然。大红灯笼高悬屋前,村民悠闲,游人怡然。若遇节庆,村民聚集,笑语欢声,生机盎然。


    当你忘情信步于古宅深巷,陶醉遐想于水灵秀景之时,眼前的名宅大院,定会令人惊叹不已。大小门楼之上飞檐重叠,砖雕装饰气派精美。门两旁,精美考究的门当相对;进得门院,家家庭院小巧玲珑,栽树养花,假山鱼池,亭阁水榭,养性修心;尤其是花费60万两白银建成的素有民间小故宫之称的“承志堂”,集中体现了徽派建筑的风格特点,反映了徽州人的聪明才智、精湛的技艺。承载着徽州独有的文化。气派辉煌,精美无比,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三千多平方米的建筑面积,60余个房间,亭廊相连,布局协调,功能齐全,尊卑有序。中堂之内,巧妙构思,精心布局。堂匾、堂画、楹联,透着主人的抱负志向;明清时代风格的八仙桌、条几、太师椅,体现出庄重、高贵与气派;每扇门窗、挂落,甚至梁枋、斗拱、雀替、楼的护栏都雕刻着精美的大幅木雕。图案人物栩栩如生,默默地讲述着一段段赋予美好吉祥寓意的传说和故事。主人为展示自己雄厚的财力,更是用百两金泊贴在雕梁画栋之上,尽显雍容华贵。虽经数百年的岁月,古宅保存完整,厅堂依然一片光彩金碧。那气派真不愧为民间小故宫的美誉。
    走出名宅大院,巷弄纵横交错,曲折迷离,斑驳高耸的马头墙高低错落,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巷口处拱形门洞跨巷而立,不但丰富了巷弄的层次美感,更显巷弄静美幽深。游人身处其中,定会不知东西。但不必着急,只要你沿小渠或顺、或逆的流向,就会走出困局。我逆流而上来到村西广场。这里就是村口的牛头之处。

     站在这里,便会有一种从幽静小巷中走出的豁然之感。环顾广场:村头的几座三层古宅坐北面南挺立。她俯视村口小桥,笑迎客人;远望犹如桃花源的那片田园和远山,很有豁达、爽朗、豪迈的感觉;广场中央,红杨白果两棵数百年古树干壮枝遒,真有牛角冲天之势;西溪之水经石竭分流导入村中小渠,其余便流过村口小桥,流进环绕宏村的南湖;回望宏村背靠雷岗山,可当北风之烈。东西两侧山峰互成犄角之势。此时你一定会赞叹,宏村真是一块风水书上所说的枕山、环水、面屏,三面环水,金城环抱,聚气生财,吉祥之兆的理想风水宝地。借山水地势造就的一处山清水秀家园,充满诗情画意。宏村独具的古水系,鳞次栉比的古民居建筑承载着灿烂的徽州文化。宛如一幅从古至今流淌的历史画卷。
    沿着这幅历史画卷追溯探源,据记载:南宋年间汪姓家族为躲避战乱迁徙来此。一说王氏家族原来居住的曾发生两次大的火灾,经风水先生查看选在雷岗之阳定居,至今八百余年。然而,闭塞的地理环境,生活的艰辛,徽州便有了“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的悲叹和悲壮。可正是这种悲叹和悲壮,造就了徽州人的勇于闯荡打拼的发奋性格。于是便有了“养儿不读书,不如养头猪。三代不读书,全家都是猪。”的自励和尚文之风。宏村汪姓家族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很多人经商从政,其中不乏高官巨贾。衣锦还乡之后,投巨资,巧设计,建成了今日的传承着厚重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的水脉宏村,供今日的我们去探访、感受水脉宏村。
    虽然此行了却了我的梦求,可我还是不舍这水脉宏村的风情,当我最后一个登上大巴车的那一刻,还在眷恋地回头望着宏村,体味着宏村的徽州韵味。
    或许徽州的韵味就寄情于这优美如画的山水之间,飞扬在马头墙上,流淌在宏村独具的水脉里?也许徽州人的悲叹和悲壮,自励和尚文之风,虽然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志向,才是徽韵传承至今的真谛!
    面对徽州,面对水脉宏村,我,我们,我们的社会该有怎样的启迪与思考?!
    再见了徽州!再见了水脉宏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4 07:19 , Processed in 0.723243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