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景点] 古黟宏村:感受徽州文化的底蕴

[复制链接]

140

主题

140

帖子

420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2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6 09:42: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去年冬,一个偶然的机会重上黄山。第一次登黄山还是十几年前,凸峰险脊飞来石,雾海苍茫迎客松,无一不留下深刻的印象。郁郁葱葱、气象万千的自然风光,颇让人感叹“黄山归来不踏岳”所言不虚。

这次原本是拿定主意要看看黄山雪景的,不想天公不作美,倒让人很有几分失落。好客的主人于是邀请我们去看看人文景观。说实话,开始对主人津津乐道的人文景观不抱什么希望,及至踏上宏村的土地,深入其中,才被深深地震撼了。

黄山古称黟山,黟县因山而得名。黟县在秦汉时期,辖地广袤;东晋之后,中原战乱频仍,成为躲避战乱的福地。黟县境内,但凡大一点的村落,均为一个宗族聚居之地。宏村为汪氏宗族聚居地。

宏村依山傍水,村外一个水塘称之为南湖。一座细长的石桥横跨湖面,过了桥便站在宏村的边缘。聪明的古人对适于居住的环境有一种本能的洞察力,古村选址讲究风水。左龙山,右凤山,一川碧水。故借山水地势造一处山青水秀的家园。枕高岗,面流水,一望无际。宏村现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140余栋。奇特的牛形村落,荣获世界文化遗产称号。古黟宏村:感受徽州文化的底蕴 - 雨梦风晨 - 雨梦风晨的博客

相传风水先生认定宏村像一艘木船,漂泊在河上。为定住宏村这艘“船”,需丁姓人家住在船头之前。于是有丁姓人家,自愿入住宏村,世代单传。为答谢丁氏,王氏宗族在自家祠堂左侧,建丁氏祠堂。

丁氏祠堂之堂匾,书“帮家之德”四字,表示汪姓不忘丁氏大恩;却又“帮”字左上部首笔画不出头,意寓不能帮过头。为答谢丁氏恩情,不惟家训对后世子孙有严格要求,而且丁氏祠堂台阶高过汪氏祠堂;却又降低屋檐比之汪姓祠堂低了一头。“明升暗降”,以防喧宾夺主。个中意味,任凭游人各自品评。

宏村始建于南宋,已有800多年历史。宏村看点颇多,南湖书院被誉为“水木清华”。因其坐落湖边,古桥依岸,倒影浮光,春夏秋冬景色各异,一年四季都给游人留下不尽的美景与回忆。“最是夜阑风浪静,楼台灯火半模糊”,更是写神了南湖之夜。

承志堂建于清咸丰五年(1855),在宏村百栋古民居中最为精美。工艺精湛,气势恢宏,是黟县境内保存最完美的古民居之一。正厅窗棂、花门、横梁、斗拱上的木雕,美轮美奂,堪称徽派“三雕”中的极品。重门“福”字上方,“百子闹元宵”木雕,形态各异,惟妙惟肖,由此被誉为“民间故宫”。整栋房屋由136根柱子、60道门、60扇窗户、9个天井、7座阁楼组成。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光是描绘梁栋的黄金就用了100多两。因主人感叹商人地位低下,捐五品同知,故仿效官署增设一道象征官位的仪门。又刻意在两个边门上方,雕刻商字图案,借以提高自己的身价。

敬修堂,清代儒商典型的民居。坐北朝南,地面青石板考究,两株牡丹驻芳藏艳其间;外院融入古村,周边景致优美。雕饰彩绘,匠心独运。构图别致而严谨,富于变化,显示出古建筑神奇魅力。

桃源居,大门朝南(宏村房屋因风水缘故,几乎没有朝南的大门),是一栋突破思想束缚的清末民居。前厅厢房扇门雕刻精致,图案中天马展翅高飞,意寓子孙飞黄腾达。后堂玻璃厅,有长廊远眺山水。楹联“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他非”,算是祖训。古黟宏村:感受徽州文化的底蕴 - 雨梦风晨 - 雨梦风晨的博客

乐叙堂(汪氏宗祠),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如今门楼基本保持原貌。建筑构件雕刻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其中左荷右蟹寓意“和谐”,颇能发人深省。一个相传为朱熹所书的“孝”字,右看如儒生抱拳施礼,左看似猢狲撒泼发刁。意寓孝则为人,否则为畜。教人百看不厌。徽州文化厚重精深,意蕴悠长,由此可见一端。

走出宏村,频频回首,意犹未尽。真想一鼓作气再去与宏村齐名的西递村一饱眼福。无奈天已向晚,要在天黑前赶回合肥还得走很长的路,只好留待下一次再来细细揣摩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 16:22 , Processed in 0.80313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