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景点] 冬日婺源—田园晓起

[复制链接]

75

主题

75

帖子

225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5 15:14:5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黄山知名导游 于 2018-11-5 15:17 编辑

到下晓起天已经黑了,临时联系了家庭客栈,主人在广场等我们。干净而便宜的住宿,只是冷。
在主人家点了餐,荷包红鲤鱼、糊豆腐和青菜,都是婺源的特色。味道果然不错,可是天气太冷,菜吃到一半就凉了。
饭后在下晓起的村子里溜达,巷子里有昏黄的白炽灯,安安静静的,只听得脚步与青石板相扣的哒哒声。
在广场上仰望,是比想象中更广阔更密集的星空。贪心地看着,清晰的或不清晰的星子,每一颗都是诱惑,要我与室外零下的寒冷斗争。肌肤的冷换来眼中的清澈。
这是2012年的最后一天。房间空调吹不出一丝热气,躲在两床被子底下还要打哆嗦。在这样一座村庄等待新年,虽然冷冽却也是浪漫的。想要坚持到迎接2013年的第一刻,可是9点多S就响起了鼾声。




早晨7点就起床,开了一夜的空调也没换来多少温暖。简单吃了点东西,出门去看夜里看不清的古村种种。
晓起为唐乾符年间建村,至今已有1000多年。据说在此落户的第一人破土时天刚刚破晓,于是村名晓起。




晓起村分为上晓起和下晓起。下晓起多为清代茶商的宅第,靠近公路,我们昨晚便歇在这里。






茶商多富庶,老房子便都门楼精美,檐阁相映。尤其是砖雕,层次分明,造型精巧。譬如继序堂、礼耕堂,不禁想象从前门庭的辉煌。




下晓起的溪埠清净无声,水色碧绿。青石板看似杂乱无章,石板缝隙却仿佛暗含隐喻的线条。时光荏苒,镌刻在记忆里的便是这深深浅浅的褐色乡情,一根都不会错。




下晓起的一处特色是村中的古井,大小两口,皆为青石板砌成。鹅卵石的内壁,寸草微生,摇曳出冷冬的一抹生机。




金坞长廊还兀自冷清着,没什么游人,自然也就没什么摊贩。木质的长廊,一眼望过去通通透透,好像洞穿了千百年来不变的买卖历史。时间并不能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改变的仅是物件而已。




出下晓起,沿古驿道行走。天冷,霜冻尤甚。地里的菜仿佛着了雪,白茫茫的一片,映着灰白的天光,浑浑然自成一体。




我是很少见到霜的,细细致致观察菜叶上的白色微粒,针状的竖直挺立。绿叶变白,红叶变白,没有什么可以阻挡。这个早晨,是寒霜戏耍的乐园。




早就听说这古驿道上留有徽商独轮车队千百年来的辙痕,深深浅浅,刻在青石板铺就的驿道上。蜿蜒曲折的驿道,蜿蜒曲折的辙印,蜿蜒曲折的生之痕迹,镌刻,见证,不朽。




这条古驿道连接上下晓起,2km。山树环抱,田地开阔,清宁而美丽。远远地,上晓起白色的村庄如同召唤,唤我们的脚步,轻一些,柔一些,去踏醒深幽的古意田园。




回望,阳光穿透暗褐的山坡,将下晓起笼罩在一层薄纱般的光雾当中。光线炫目,天空的蓝色不像蓝色,徽宅的白色不似白色,田地的霜粒闪闪发光,事物不再显露其本来面目,遮掩之后,焕发出迷人的朦胧情致。





2km的古驿道在清晨薄雾般的阳光中穿过,直达上晓起的水口。




到得村口,几十级台阶之上有一幽幽古亭,木柱褐瓦,飞檐翘角,朴素庄重。光线透过树叶的缝隙,在草地上扯出几许逸逦。




水口是不太高的水碣,河水哗哗地流着,尽管已是深冬。大块的青石排列其上,成了简易的便桥。对于我的步距来说青石的间距有些过宽了,又因其上所覆的一层薄冰,走起来愈发谨慎不安了。




河对岸的参天古树仍旧郁郁葱葱,枝叶繁茂,似要探到河岸这边来。河水清澈,树影清晰,古树宛如对镜梳妆。这样的清晨,静谧美好。




沿河的青石板路有着护栏,亦是青石板筑成。路石也由竖铺改为横铺。




清晨的一切都静静的,静静的。河水,石板路,老树,白房子,电线杆,还有山与云。




一边是河水,一边是田地,田地过去便是有着高高骑马楼的徽派人家。晨烟飘荡,是教游子思恋不止的饭香,亦或者唤作乡愁的味道。




静水明桥,绿树白屋,浑然天成的田园景色,仿佛呼吸之间吹弹可破。其实河水流速并不慢,桥也并不是那么明净,可这一刻一切有如定格。




不知是室外的空气冷冽还是别的什么,我忽然很想有一座这样的房子,一盆炭火,一扇木窗,两个人。任时光磨旧岁月,任墙面爬满黄斑,两个人。乡村的朴素安宁,携手的简单温暖,一辈子。多好。



上晓起的老房子大多是官宅,沿村中主道在河边行走,不远就到了江氏宗祠。江氏宗祠比不得汪口的俞氏宗祠,沒有那么气派宏大,也没有那么多精美巧思的木雕。它只是矗立在那里,以风烛残年的老态,奋力站在那里,却显得那样亲切慈善,平易近人。






尤其是宗祠前的空地上,早起的村民晾晒了干菜与香菇,阳光下闪着光,透露着自然的香气。更有几只豢养的鸡,踱着步闲闲散走。




墙角的竹竿挂着鱼与肉,一块块一条条用红绳穿着,洋溢着生活简单的幸福。想着临出门前自家冰箱冻着的鱼与肉,不禁莞尔。




常常感叹某某景区占地多少亩,有多少亭台楼阁,有多少湖光水色,可是出了景区的门,心里便空落落的,委实记不清那几多人工景致。然而这小小的村中一角急切切地直闯入心底,对小树的自然之美,对门洞后的好奇,凝聚成这样一幅简单深刻的画面。






进士第、大夫第、荣禄第是几座有名的官宅,从褪了色长了草的白墙黛瓦上依然能看出曾经的辉煌与气派。年久失修,那些斑驳与破败更激起对时光的肃然起敬。




上晓起的村子分布在沿河两岸,以两座石桥相通,石桥相距不远,原以为浪费资源,查资料才知道这是风水讲究。两座桥如同蝴蝶的触角,伸向笔架山,村庄因此得了文气,仕途大好,为官者众。




其实站在桥上看河岸风景就是蛮好的享受。天也蓝水也蓝,互相映衬,仿佛坦露了心迹。在这远离喧嚣的自然怀抱里,眉眼舒展,简单,并不孤单。




在一起的还有结满霜的竹。原本青翠耸直,如今高洁横卧,倒也别有一番滋味。




清晨的阳光最为可贵。冬日斜照,草色新碧,明晃晃地跳啊跳,满是耀眼的绿。我们便坐在这样的明光里,傻傻地笑。




河对岸的小径,边上有菜田,有茅亭,闲适怡然。倘若这是生活节奏缓慢的古代,或者我不是这一个我,是不是就可以坐下来烹茶赏雪,吟诗作对。
无需寻找多余的借口,亦无需嗔怪旁人,我只是随波逐流的一颗小小棋子,困在自己砌就的围城里。




形影相吊不一定就是孤单可怜。河岸上枝叶繁盛,立体而富有层次;河水中枝叶杂叠,平面里拉近距离。
这就是对称的美感,平衡,饱满。又或者是自省的姿态,俯身而望,检省过往。






离开下晓起,沿原路返回。阳光轻巧明媚,水田整齐温柔,冷了一夜的心就这么暖起来,一点点打开,铺满下晓起的重重景致。




就这样,沿着古驿道,看山觉得山美,看树觉得树美,垄沟的直线也美,驿道的蜿蜒也美。阳光将这么多的美投上我们的眉梢、眼角、唇边,想不微笑都难。




经过小学门口,路边是碎石拼凑的圆形图案,一圈圈,像涟漪荡漾开来。不知是古时还是今人所砌,一个个涟漪直达校门,朴素而美丽。




背阴一面的廊顶,雪还没有散。阳光穿透茅草,眼波流转,更多的是记下光晕中的两溜儿雪,和柔美的帘。




大多数时候我不喜欢冬天,因为冷,和臃肿不便的衣物。可在婺源的这几天,却因为冷见到了残留的雪,见到清晨的霜,以及难得的清冷宁静。世间事大抵都是这样吧,失去与得到相依相存,不过一念之间而已。




转回下晓起的时候,步入村后的古樟树林。古树高耸,枝叶茂盛,幽雅寂静,是极好的散步去处。难得的是鸟鸣啾啾,不时在阳光中看到几个翩飞跳跃的身影,翅羽伸展,姿态飘逸。




最有名的是这棵古樟王,据说树龄已有1500多年。树高数十米,树干要四五人才能合围。




走回金坞长廊,清晨路过时不知长廊里的两排桌子是做什么的,现在才明白是用来做些小生意的。铺上红布,摆上一个个小盒,世代经商的下晓起又开始买卖的一天。






在巷子里遇到一家汪氏手工艺小店,卖的多是自制的木器,大到樟木箱、樟木桌椅,小到樟木笔筒、镇纸、摆件、樟木梳、手链、钥匙链……品类繁多,古朴可爱。买了许多的樟木梳,各种花样,回去分发给亲友同事。




小店一侧是汪师傅的工作台,简陋局促。竟是这样的一张小台子做出那么多漂亮的小物件,令人讶异。桌上的小香炉里燃了樟木末,原始的香味,好闻。临走汪师傅送我们一大包樟木末,据说提神醒脑,清香解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7 09:01 , Processed in 0.07346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