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春来赏花江西婺源详细攻略

[复制链接]

58

主题

58

帖子

174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4 23:23:3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每年三四月份,是婺源油菜花飘香的时节,漫山遍野的油菜花齐齐盛放,这是这里一年中最美的时光。与其他地方的油菜花相比,婺源的油菜花有另一种意韵。群山如抱,蓝天碧水,在葱茏的绿色掩映中,粉墙黛瓦的徽州民居鳞次栉比,一个个古老村落点缀在广阔的油菜花丛中。
  【行程安排】
  D1:20:00从德胜门出发,一路高速前往婺源。
  D2:下午进入婺源,晚上住宿江湾镇。
  江湾:伟人故里、千年古村,始建于隋末唐初,最初有滕、叶、鲍、戴等姓人家在江湾河湾处聚居,始称“云湾”。北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萧江第八世祖江敌始迁江湾,子孙逐渐繁衍成巨族,后改称江湾。自唐以来,江湾便是婺源通往皖、浙、赣三省的交通要塞,为婺源东大门。这里山水环绕、风光旖旎、文风鼎盛、群贤辈出,孕育了明代隆庆年间户部侍郎江一麟,明代工部主事江宏晚,明代朝廷太医江一道,清代著名经学家、音韵学家江永,清代户部主事江桂高,清末著名教育家、佛学家江谦等一大批学士名流,村人著述多达88种,任七品以上仕宦者25人,是当之无愧的婺源“书乡”代表。村中至今还保存着三省堂、敦崇堂、培心堂、滕家老屋等一大批徽派古建筑和江永纪念、南关亭、东和门、徒戎桥、水坝井等景点,古村古风古韵,极具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
  D3:上午江湾—江岭—庆源,下午晓起—汪口—李坑—秋口。住宿秋口镇。
  江岭梯田风光:在海拔千米的高山上;梯田如链似带,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壮丽雄奇;水面映着蓝天和古树;梯田下面,山窝里藏着一小撮粉墙黛瓦分外温柔可亲。这是婺源田园风光的代表。从江岭开始,公路始终在山间盘旋,从江岭向下看,只见层层梯田,曲折的线条,山谷盆地中的小河,河边聚集的三、四个村庄,四周围绕着青山,构成了一副极美的婺源农村风光画卷。作为“中国最美乡村”中田园风光的代表作“江岭风光”不仅是世界级摄影基地,更由于古树、河流、梯田、农舍、农作物合理布局,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近、和谐“天人合一”在这里得以完美展示。尤其是山顶人家成了江岭风光的大背景,远眺白墙黛瓦掩在黄花绿树间,阵阵云雾飘来,恍若天上人间。
  庆源:建于唐广德年间,现保存明清民居百余幢,因粉墙均以三六九规格的青砖砌筑,故有屋塌砖在,祖业永存之说。村基布局呈双身船体形,全长1公里,两岸往来,有16座石板桥相通。村内街道、小巷皆为石块铺成,每隔四五十步,有对衬的双阶下到溪畔;村外有明代拱桥三座,一桥上建有社公庙,高低两层。水口处,数石突兀,大小如人之二三倍:旁有古松二,一松树能长出松柏两种叶子。村内多果树,梨、枣各达200余株;另有银杏一株依溪畔挺立,树龄迄今1200多年,高28米、胸径2.04米。远望庆源村,银杏树如鼓风而扬的船帆。
  晓起: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如果说,婺源是一个绿色大公园那么晓起村就是一处绝妙的景致。古朴典雅的明清民居,曲折宁静的街巷,青石铺就的驿道,野碧风清的自然环境,遮天蔽地的古树,天人合一的晓起堪称中国别具韵味的古文化生态村。晓起村始建于公元787年,村中保持600余年的房屋有几十幢,风格鲜明,气势非凡。进士第、大夫第、荣禄第等商第官第无不折射出这方钟灵毓秀土地曾经有过的辉煌一门四进士和四代一品更是先贤留与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晓起名贵古树观赏园荟萃了千余株古樟群及全国罕见的大叶红楠树和国家一级树种江南红豆杉,不仅是晓起先人崇尚绿色,重视和保护环境的有力佐证,更为今天的晓起增添了几分灵气,让游客感受到大自然的可爱。
  汪口:由宋朝议大夫(正三品)俞杲于大观年间始建,距今有1100余年历史。因这前碧水汪,故名“汪口”。始迁者为期后裔如水绵长,又名“永川”。汪口位于婺源县东江湾****的西部,离县城紫阳镇23公里。向西至瓷都景德镇84公里。往南至国家风景名胜区三清山58公里。向东到皖黄山101公里。交通十分方便。历史上被儿为“千烟之地”的汪口,如今仍有500来户,1700多人口,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住房,仍保留明清时代的特色和风格。古村廓处于丘陵地带,村周青山环抱、绿水依流。有诗云:“鸟语鸡鸣传境外,水光山色入阁中”,景色十分宜人。汪口自宋清代以来,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其中:有进士5人,举人2人,大夫7人,七品官以上之文武官员36人,学士10人,著作33卷。故有“书乡”之称。汪口古为徽州府城陆路经婺源至江西饶州的必经之地,又系婺源县城连通东北乡水路,货运到乐平、鄱阳、九江等处之码头。明清时期,这里店铺林立,商贾云集,景象繁华。虽经千载沧桑,但留下的历史遗迹诸多。
  李坑:是一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距婺源县城12公里。李坑自古文风鼎盛、人才辈出。自宋至清,仕官富贾达百人,村里的文人留下传世著作达29部,南宋年间出了一位武状元,名叫李知诚。村落群山环抱,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墙黛瓦、参差错落;村内街巷溪水贯通、九曲十弯;青石板道纵横交错,石、木、砖各种溪桥数十座沟通两岸,更有两涧清流、柳碣飞琼、双桥叠锁、焦泉浸月、道院钟鸣、仙桥毓秀等景点在其中,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是婺源精品线上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D4:上午秋口—思溪延村—彩虹桥—洪村,下午大鄣山卧龙谷—百柱宗祠—灵岩洞—紫阳。住宿紫阳镇。
  思溪延村:思溪建于南宋庆元五年(公元1199年),村落背山面水,嵌于锦峰绣岭、清溪碧河的自然风光之中,房屋群落与自然环境巧妙结合,山水互为点缀,如诗如画,意境神美。村口明代“通济桥”和“如来佛柱”,是古时村落水口组合建筑的孑遗;村中清代商家住宅“振源堂”、“承裕堂”、“承德堂”、“孝友兼隆厅”等。三雕”(砖雕、石雕、木雕)工艺精湛,充分体了徽派民居的建筑特色,清代“银库”屋,当世现已少见;“敬序堂”花厅,一派古色古香,为品茶对弈、吟诗作画理想之地;俞氏客馆格扇门上,阳刻96个不同字体的“寿”字组成的“百寿图”,堪称“木雕精品”。1987年,福建电视台曾选择这里拍摄电视连续剧《聊斋》。思溪景点,农家旅馆可接待100人住宿。思溪的古韵遗芳,等待着八方宾朋的采撷!延村位于婺源中部思口镇西南侧,邻近婺
清线,离县城仅13公里,交通便捷。村落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公元1078-1085),现存有明代私塾和清代“馀庆堂”、“聪听堂”、“笃经堂”等民居56幢,多为明清时徽商晚年归隐所建。房屋风火山墙、青瓦坡顶;大门为石库门枋、水磨青砖门面;门罩翘角飞檐,门枋砖雕别致;内分前厅、后堂、厨房等,前后均有浅天井;堂屋内三间两厢、方柱石础、格扇门窗、青石板铺地。屋内梁枋、雀替、护净、门窗等处龙凤麒麟、松鹤柏鹿、水榭楼台、人物戏文、飞禽走兽、兰草花卉等图案的寓意深刻,不仅显示出精湛的工艺,而且蕴藏古文化的神韵,令人赞叹不已。延村农家客馆可供100人住宿。延村热情欢迎嘉朋、九州宾友前来观光考察。
  彩虹桥: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廊桥,建于南宋(1137年)规模最大——全长一百四十米,保存最完整,设计最科学的一座廊桥,被众多媒体誉为中国最美的廊桥。婺源上千年隶属古徽州,她的文化、建筑、民俗、菜系等都属徽州范畴。从古村落看,西递、宏村已成为世界级文化遗产,成为皖南古村落的代表。婺源的任何村落,山水、田园难以代表自己的特点,而彩虹桥在整个徽州,乃至中国仅此一桥,她是徽州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成为婺源的象征,是婺源标志性的建筑。彩虹桥的桥面部分是木质,不可能永久保存,它面临自然腐化。先辈们考虑到将来的维修,所以整座桥没有雕梁画栋,做工都显得粗糙、不清细。用随时可请的普通木工来建造,只要做到厚重、结实、耐用就行。因此,八百多年来。历代都有维修,充分体现了越简单实用的工艺,越容易传承与延续的哲学思想。彩虹桥的木质部分是古人围绕后人易于维修而设计的。
  洪村:位于清华镇的洪村,是洪姓聚落,北宋初年建村。村庄坐落在一个狭窄而曲折的山谷里,一条小溪傍村而过,跨溪建有三座石桥。村中有光裕堂、三书堂等宗族建筑,“茶规”、“养生河”、“永禁****”等碑刻是宗族制度的见证。村中古代盛产“松萝茶”,村人养生有道,高寿者为数不少,故有“长寿古里”之称。令人称奇的是,在如此偏僻的山村里,居然有“四世大夫”之家,足见婺源书乡“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确是名不虚传。
  大鄣山卧龙谷:号称“江南第一谜谷”,“树在石上生,石在水中长,瀑在岩上飞,泉在山间唱”。峡谷长仅3.5公里,天然落差竟达730米,有数条高落差的瀑布置身其间。峡谷内飞湍喧嚣,瀑流鸣雷,到处是彩珠的碰撞,到处是野性的张扬,俨然一部雄浑跌宕而又充满野性的交响曲...... 卧龙谷两侧的山体以呈绛紫色的花岗岩构成,起伏多变的峰峦、近九十度峭立的石壁,使景区充满雄奇险秀。峡谷内成群的瀑布飞龙吐玉;连环的彩池相映成辉,紫色的山、绿色的树、白色的瀑、彩色的潭构成一幅天然泼墨的山水画......
  百柱宗祠:建造于康熙年间的百柱宗祠,座落在婺源古坦乡黄村,百柱宗祠,实为九十九根主柱,是设计者想造个深藏民间的“金銮殿”,还是构造艺术上的巧合不得而知,总之为了避讳,建筑者干脆称之为“百柱宗祠”了。
  灵岩洞:灵岩洞群由卿云、莲华、涵虚、凌虚、琼芝、萃灵等36个溶洞组成。《方舆胜览》有记。洞体大者雄浑奇伟,小者玲珑秀丽。洞内泉流澄清皎洁,水石相映成趣,石笋花、石柱、石幔琳琅满目,千姿百态。有蓬来仙阁、金阙瑶池、云谷游龙、天池荷香、龙门泻玉等景观数百处。更为称绝的是洞群间保留有“岳飞游此”、“吴徽朱熹”、唐代大中十一年兼御史中丞卢潘和明代戴铣的摩崖石刻等唐代以来的游人题墨2000多处。石林奇景蔚为壮观。千亩石林从小盆地中拔地而起,有的伟岸独立、有的相抱偎倚、有的堆叠成群……。南宋绍兴元年,岳飞领兵征讨李成经此过浮梁时,曾立于山岭上俯眺晨雾中的石林,观后连声叫绝,并生情用长矛在高壁刻下,“观止“二个大字。
  D5:上午紫阳—文公山。下午开始返京。
  文公山:原名“九老芙蓉山”,主峰海拔315米。因山腰葬有朱熹(文公)祖墓,故名文公山。山上林木葱翠,周边是十万亩阔叶林海,森林覆盖率达95%,林内有野生动物金猫、鹿、锦鸡等。朱熹的祖墓坐西北朝东南,以石块垒砌墓周有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春,朱熹首次回故乡扫墓时,亲手栽植的24棵杉树,寓意“二十四孝”,历经八百多年风雨,现存16棵。其中最高的38.7米,有“江南南杉王群”之誉。其他景观有积庆亭、古驿道、义积桥、仿竹亭等。婺源是朱熹的故里,不游文公山,不算到婺源。
  D6:6:00回到北京。
  【费用预算】
  包车:拟包车,28座考斯特(1司机座,22正座,5副座),招18-22人。600元左右/人。
  门票:
  婺源旅游区门票将于2009年3月1日起开始实行让利优惠价:180元/人,在120小时(5天)内可以畅游婺源各大旅游景点。
  通票所含景区:
  江湾(AAAA景区),江岭,庆源,晓起,汪口,李坑,思溪延村,彩虹桥,清华洪村,大鄣山卧龙谷(AAAA景区),百柱宗祠,灵岩洞(AAAA景区),文公山(AAAA景区)。
  吃住:
  吃饭一律从简,以有更多时间游玩。视情况集体腐败或自己解决。从北京带去的物资不必过多,可到当地补给。
  不扎营。县级宾馆或农家院。
  总费用预计1000元左右/人。
  【装备要求】
  1)身份证。
  2)保暖外衣,内衣,帽子,手套,袜子。
  3)手机,手台,水壶,头灯,手电,雨具。
  4)摄影器材。
  5)药品,防晒物品。
  6)有记者证、学生证、军官证的带上,门票都能打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7 20:24 , Processed in 0.07234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