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瀛洲:一盏茶的温度

[复制链接]

66

主题

66

帖子

198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8 09:47:0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每次路过瀛洲的时候,总有一种淡淡温馨的感觉,或许是家族的缘故,瀛洲作为绩溪章姓的发源地,让章姓后人尤感自豪。

瀛洲古称“油坑口”,当年修建村西跨街亭时,一位痴迷书法的老秀才用扫把遮墨,在街亭横眉上写上“瀛洲”两个大字,书法苍劲有力,让后人望风而叹;据说这位老秀才读李白“海客谈瀛洲”诗句时拍案而起,便把“瀛洲”两字写了几十年,这便是瀛洲的得名。其实瀛洲的意思是适宜居住的地方,《山海经》把瀛洲列入东海仙岛,是东方朔《十洲记》中的仙境之一。

瀛洲有前街、后街两条主街和水井横巷、烂田巷、六荣堂巷、云衢巷、世荣坊巷、下村巷六条巷,宽的五、六米,窄的不到一米,两人相对而行,相互碰触俗称“摸奶巷”。前街长500米,中间用花岗岩石板两边用鹅卵石铺成,是炼江古道必经之地,因而繁华无比,有商业店铺五十余家,其中最著名的是上、下钱庄,这在徽州绝无所有的,中国工程院士章基嘉和著名画家章飚就分别出生在上、下钱庄。后街有700米,两边民居古香古色,明清建筑相对而立,街头巷尾错落有致。


瀛洲曾有牌坊4座,其中有座贞烈坊,是为章姓妇人周氏所建,据说周氏在丈夫死后,绝食一周还未断气,后用石磨压胸而死,其惨烈令人惊瑟,周氏成为封建礼制的牺牲品,好在牌坊已被毁灭,只是没有了“程朱理学”的当代人没有了羞耻感,伦理遭到毁灭。

云衢巷因巷中云衢阁而得名,而云衢是指云中之路。章氏祠堂位于云衢巷,这座目前绩溪保存最大的祠堂,修建于民国四年,三进七开1500平米,气势宏伟的五凤楼飞檐翘角,鳌鱼相吻,正门上方悬挂“章氏宗祠”匾额,两边各一青石抱鼓,底座及两边青石栏杆上分别雕饰麒麟呈瑞,凤凰牡丹及吉祥花鸟,东西券门上书“源远”、“流长”,正中额匾为“清忠”。章氏祠堂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毁于“洪杨劫难”,现祠堂是参照龙川胡氏宗祠修建的。


号称“二街六巷”的古瀛洲至今有九百年,北靠瀛山岩,南临登源河,呈半月形,村中有天灯七盏,基脚为石墩,上竖丈余木杆,木杆上端安有滑轮,用绳索上下牵引,,灯为四方形,用铁皮制成,嵌有玻璃,能挡风防雨,之所以为七盏,是取“七星捧月”之意。


瀛岩松风、丰潭柳月、榴坞书声、荷墩樵唱、锦屏叠嶂、玉案飞涛、龙须积雪、凤冠初日是瀛洲八景;和徽州其他村落一样,瀛洲的水口有参天大树,并有一个路亭,路亭上写有“步瀛”两字,旁边还有凤山公园和庆丰庵,可惜的是随着岁月的消逝已经暗然无存。



“传家两字,曰耕与读;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安家两字,曰让与忍;防家两字,曰盗与奸;亡家两字,曰嫖与贱;败家两字,曰暴与凶”,这是章氏家训的开篇,这篇缘于五代十国的章氏家训是我国著名八大家训之一,章氏后人遵循祖训,并发扬光大,正因为如此,瀛洲章氏成为新安望族,并入选中纪委网站传统中的家规一栏;尽管章姓后人已在西关故里、太极湖村另开宗祠,但他们依然恪守家训,而更多是把根留在瀛洲。2015年8月下旬,在绩溪徽学专家的推动下,安徽电视台记者在瀛洲、西关故里、太极湖村等章氏聚族地拍摄纪录片《章氏家训》。


离瀛洲不远的凤山脚下,有绩溪章姓一世祖章运公之墓,当年为避战乱,章运公推着独轮车(木轮),从昌化览村越过天目山脉,一边是生活用品,一边是族谱,身后是颠离失所的妻儿老少,最初安住在油坑洞,后落户油坑口(即瀛洲),若干年后,,章姓成为绩溪大姓,遍及徽州。


漫步瀛洲街巷,仿佛走进明风清月,随手推开一扇门,便是三间两过厢,四水归明堂,或者是三开两进,木雕、砖雕、窗板、门隔、梁托、倒爬狮,美轮美奂;屋柱上看得见“洪杨劫难”留下的刀痕,一缕阳光从天井中穿进厅堂,心亮了,历史的沉积了,“七星捧月”的瀛洲沉静了,而我也终于明白老秀才对瀛洲的钟爱。
瀛洲,只有一盏茶的温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2 19:14 , Processed in 0.07442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