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景点] 踏春古徽州– 宏村、南屏、关麓

[复制链接]

107

主题

107

帖子

321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1 21:07:5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次去黄山、婺源走了走,才知道现在分属安徽、江西的这片地方都属于古徽州,是宋朝建立的行政区域,延续元、明、清三代,据介绍“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500多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徽商们重视文化教育、经商治家严谨有道,并保留着强烈的落叶归根的习俗,所以在这一带的乡村,即使是深山向隅之处,也有着令人叫绝的建筑辉煌。三月二十日我和几个好友从北京出发,按计划先到黄山脚下,看周边的古村落,其后再去婺源,寻访一下油菜花开时,“中国最美的乡村”的景致。
当天晚上飞机落地黄山市,天气没赶好,下雨,阴冷,由于不打算爬山,第二天清晨,细雨蒙蒙中,只逛了市内的清代老街,下午便包车去了宏村,住两天,玩玩周边的古村落。事先定好村中的客栈,树人堂,看网上评语似乎不错,到了村口,雨还在下,店主来接,并帮忙买了九折的票。旅馆位于村中,是个典型的徽式小院,老屋新房两套院落,据说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两天住下来,说实话,感觉不舒服,住房太小,转不开身,洗漱设备也很简陋,比宣传中还是有些差距。
当天下午在村中转,因为是第二次来,没有很新鲜的感觉,徽式建筑一式的高大,结实,白体黑顶,火头墙高耸,大户人家在墙体、屋内佩以精美的砖雕、古雕、木雕,历经百年,魅力不衰。村中建筑,栋栋相连,左一道右一道的窄巷子,如果不看路标,会让人发懵,像入了迷宫。细看宏村,整体建筑很有讲究,石板路的村道下,是一个完整的水系,清清的山泉,在经心的规划中,穿街走巷,流经每家每户,家家可以在院门口洗菜浣纱,这算是宏村的先进吧,后来看到其它的村庄,大多只有村外一条小溪,少有完整的村下水系。两天在宏村,一直下雨,要离开的那天早晨,终于出太阳了,便起个大早,在村口的南湖边,抢着晨曦拍上几张。

在宏村周边,还走了三个村庄,除了同样尽人皆知的西堤外,还有南屏和关麓,而事后几人同声称道的是南屏。南屏村得名于村庄所依的南屏山,那山不是很高大,远看狭长蜿蜒,郁郁葱葱,像一道天然屏障,护着依山的村庄,错落高低的村子前面,是片片新绿的开阔农田,从村口望去,山峰起伏,炊烟袅袅,顿觉陶翁的采菊东篱就一定是这里了。


     我们进村时还在下雨,游人不多,买过门票后,一个年轻的姑娘来做导游,听她说,这村是一个旅游公司开发经营的,每月给村民们分几百元钱。姑娘带我们看了大气雄壮的叶氏祠堂,还有一些百年的徽式建筑,这里是电影“菊豆”的拍摄地,至今还保留着当时搭建的染坊。



幸好旅游公司没有对村庄做改造式的开发,一切都是原样,只是稍微增加了些小商业网点,由于是雨天,游人不多,开店经营的也不多,村里比较安静。转到村子后面时,田园风光扑面而来,沿村而过的小溪上架着一座古桥,水边新绿,垂柳依依;菜地里黄牛在低头觅食,自在悠闲,顾盼自如;一两个农人在稻田中扶犁翻土,田间小路上蹒跚走来一个小娃娃,远处的山雨雾朦胧,近处的屋炊烟环绕,一切都那么自然、纯朴与安静。


慢慢的走过小桥,跨上田埂,看看老牛,逗逗孩子,这瞬间,心也静了下来,感到简单的快乐。由此的感想是变与不变,变,快变,有好,也有不好,比如日本的核能泄露,走到了毁灭的极端;而不变,缓变,有不好,也有好,就像这古徽州的小村庄,吃的新鲜,喝的干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简单,心地踏实,不也是幸福吗。



从南屏出来,我们去了关麓,这也是个靠山的小村庄,处于安徽通江西的古驿道上,开车送我们去的,是个当地的小伙子,开朗健谈,短短的一段路上,不停的向我们介绍着周边物产,谈的头头是道,用词相当学术,一看就是受过不错的教育。进村前,还特意把我们拉到半山坡上,看村的全景和古驿道的走向。这个小伙子虽然与我们相处只有十多分钟,但给人印象很深,我似乎觉得,他是古村落中一股清新的风。

(关麓村口)


同伴们说关麓不如南屏,但我还是挺喜欢的,这里也是游人稀少,一切朴素自然,村里最有特色的,是一个大家族的连体建筑,七个事业有成的兄弟,紧靠着他们出生的老屋,修了七座院墙相连、统一又独立的联体院落,整个院落从外面看是圆形的,进里面看各家房屋一样的大气宽敞,雕墙刻柱,七兄弟中有经商的,有做官的,相当富庶。


其中的一个院子,有两扇墙门与众不同,一左一右,一边开成画轴形,一边开成叶子形,它表达的意思是,经商或做官,在外做事,就像画轴一样飘浮不定,而人老了,总要叶落归根。

      

这大概也是所有古徽商的观念吧,否则他们尽可以享受都市的繁华,异乡的移居,而不会将大把的银子,花在偏远的家乡。不知如今的后人们,是不是也这样想呢。

还要提及的,在皖南乡村走,比之后来的婺源,旅游基础好许多,尤其是交通,黟县有旅游发散中心,班车通往各个村庄,每天的班次很多,价格二至五元,视路程,就是各个村庄间,临时找个面包车,也不贵,每人大多二元,这样的便利在婺源是没有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4 12:24 , Processed in 0.07799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