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景点] 休宁上黄村

[复制链接]

80

主题

80

帖子

240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0-8 18:40: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因一座明代进士第而名扬国内,

因一座清代荫余堂而蜚声海外。

清灵婉约的黄村,安卧于休宁城南一隅,宛如处子,尽显沧桑而斑驳,典雅而厚重。撩人吮吸其徽州文化的原汁..

在徽州,如果说西递、宏村是大家闺秀,而黄村该是小家碧玉。小则小矣,却有别处无法领略的独特韵味。

神往黄村已久,虽说近在咫尺,可总也失之交臂,未能一睹其绰约风姿。

仲秋时节,丹桂飘香,偷得浮生半日闲,悄然走进了黄村。丽日艳阳,碧空如洗,路旁稻黄叶红,松杉苍翠,茶园成畦,秋意渐浓,一幅怡人的秋日乡野图。

黄村分为上门村和下门村,而今精华所聚在下门村。驻足村口俯瞰,下门村状如燕巢,背靠三山,中来龙,左老虎,右狮子,村口筑有月形堂,此为“三猪共槽”四条水沟与月塘相通,又为“四水归堂”。兼之粉墙黛瓦,古木葱郁,这水口,就让人惊叹黄村人村居设计之妙。

村内穿行,踩着光洁而略有磨损的石板路。抚摸着长满表苔的老墙,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恍如置身于明清社会。农家小院内,柿子红了,玉米掰了,鸡儿叫,鸭儿欢。一座我们曾经多么熟悉的家园!一道渐渐远逝的风景,我又找到久违的心灵回归。

村中小广场上,瞥见似曾相识的背影,正面一瞧原来是老熟人汪旺发,他正地忙着帮农民晒稻谷,挥汗如雨。一问他竟然是在村挂职的书记,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于是他毛遂自荐当起了我们的免费导游,直奔村中瑰宝——进士第。

这进士第,果真规模宏大,气宇轩昂。据称是为明代嘉靖八年(公元1529)考中进士的村人黄福所建的。四进三开间,进深达51米,宽5.5米。,面积达970多平米。徽州之富,徽州之显,而能历伍佰年风雨而不毁,又能有几处堪比?

门楼上方竖镶一龙框,上书“乡圣”二字,蓝底金字。昭示着皇恩浩荡,主人身份的显赫。推开沉重的铁皮疙瘩大门,一股清风扑面袭来,但见前厅上方悬有一木匾:光裕堂。两侧巨型楹柱上挂有对联:东鲁雅言诗书执执礼,西京明诏孝悌本仁。这幅楹联充分体现徽人受程朱理学影响之深。四周挂有不少照片,这是一组反映今年6月30日美国波士顿东北大学21名师生在此采茶、锄地、喂猪、观古民居等,体验文化徽州的照片。他们玩得尽兴,玩得开心,玩得其乐融融,东西文化在此激情地碰撞。撞出耀眼的火花,这进士第内的一砖一瓦,一石一木,比美国的历史还长,它承载了多少往事?怎能不让黄头发蓝眼睛痴迷惊叹?这让偏僻的黄村着实风光了一回。

  进入内厅,我们为栩栩如生的梁托、雀替木雕而唏嘘。此时,汪书记介绍说,这进士第更有一绝;每每黄昏之时,会有成千上万只蝙蝠聚会于此,在厅内各处翻飞、倒挂,表演各种特技。在蝙蝠是吉祥物,由此想到:清乾隆年间第一大贪官和绅当年营造的和绅府,为使宅内添喜气,彩绘了九千九百九十九只形态各异的蝙蝠,那些蝙蝠自然是不会飞的,而这里的蝙蝠是活生生的,可见黄村乃至休宁、徽州确实是一块天造地设的洞天福地。

数百年风雨的侵蚀,进士第多少显得有些破败。为使容颜永驻,大厅内部分工人正在紧张地施工,修补残损部分,修旧如旧,这项工程将会在年内竣工,届时进士第将会重现昔日的风采。让四方游客大饱眼福。进士第是幸运的,正赶上了好时代。

  漫步悠悠曲巷,踏入中宪第,这是座清代康熙年间的古宅,也堪称徽派建筑的精品。四合三开间,雕梁画栋美轮美奂。屋内陈设尽显古徽人家的特色,正中挂有祖容,两侧悬有清代画家查士标题写的楹联:竹喧依花槛,松云护草堂“。条几上东瓶西镜,意寓为“平静”。几前是八仙桌、太师椅。这座古宅现已修缮一新,成为宾客接待处,前段时间美国大学生来此均下榻于此。偏房内装上了现代化的厨卫设施,在乡村数得上是一流的。这正是乡村旅游的悄然兴起给黄村带来的变化。中宪第西侧小溪湾湾,溪水潺潺,卧有古桥,颇富诗意。

黄村徜徉,还有一个地方是不能不去的,那便是黄村小学。它位于上门村和下门村之间,黄村小学在徽州的教育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是休宁县创办最早的两所小学之一,民国初年因办学成绩卓著,引得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的亲临视察。黄村小学现已整修一新,粉墙黛瓦的校舍依旧,小巧玲珑的庭院依旧。正门步入,一眼便见楹柱上题有当年(1914)黄炎培给该校题写的两句诗:知君所学随年进,许我重游到皖南。逡巡在这座民国时期风格的校园内,窗明桌净的教室里仿佛传来朗朗的读书声。感受着徽州“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书乡之风。小小休宁为何能在历史上能出十九个状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状元县”,黄村便是最好的无声诠释。

黄村寻访,自然离不开“荫余堂”这个话题。这座远“嫁”到美国的古宅在村人的眼中是貌不惊人,飘洋过海后却成了宝贝疙瘩。美国田野小溪文化基金会为这座古宅花费了1.25亿美元,历经七年才重新建成。开馆之日,万人空巷。正是借助这座桥梁,美国荫余堂基金会现已筹得上千万资金,意预再现黄村昔日的鼎盛,把黄村扮得更靓。说起这,汪书记脸上洒满了阳光,一脸的动人。

黄村得山川之灵气,集天地之大观,铸就了一段历史的辉煌。黄村之盛是当年徽州富甲一方的缩影,走进黄村,便是解读封建科举的荣耀,感悟古徽州的博大与深邃。而今日黄村淡雅宁静,村民开始珍视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他们谈旅游,谈保护,谈整治。他们笑靥如花,妙手著“福”文章,他们憧憬未来,编织梦想。一位哲人说过:有梦想就是幸福。黄村人是幸福的。生于斯,民复何求?黄村人正与时俱进,演绎历史与现实的双重辉煌。

黄村这座千年进士村,正以她楚楚动人的身姿魅惑着海内外的宾客,让人品读她,咀嚼她。在福地寻找永恒的幸福。

黄村归来,深深地植入我的梦中,又会有多少人为之魂牵梦绕,久久萦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 07:53 , Processed in 0.76264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