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景点] 渔梁古坝

[复制链接]

44

主题

44

帖子

132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9-15 23:14:5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歙县渔梁古坝

                      渔梁古坝是歙县古代的水利工程,也是新安江上游最老、最大的古代栏河坝,已有近1400年的历史,被誉为“江南的都江堰”。

                  山青水秀,游人怡然,渔人驾舟,学子绘画,一派风光。站在古坝堤岸望练江向东南直奔新安江而去,心潮澎湃,遐想联翩。河滩上层层叠叠的卵石,像历史留下的一页页记录。河水在青峯翠嶂之间蜿蜒如练,逝者如斯,不舍昼夜,这里正是造就徽商时代的起跑线。

                  自古以来,为了出行的方便,徽州商人编有“路程歌”:“一自渔梁坝,百里到街口;八十淳安县,茶园六十有;九十严州府,钓台桐庐守;潼梓关富阳,三浙垅江口;徽郡至杭州,水程六百走。”

                 徽州地界深处皖南山区。所谓“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生计艰辛,发展困难。不少人抛妻别子,弃离家园,出外经商。民谣曰:“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他们奔出山林走的就是这条水道。沿着新安江跨进外部世界。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黄河两岸,甚至国门之外。由于行商坐贾活跃了经济、流通了商品、促进了生产、改善了生活、聚合了民气,铸成了“无徽不成镇”的辉煌。徽商的成功与崛起,让徽州美名远扬。“山深不偏远,地少士商多”。致富的徽商带着大量资质回到家乡,建宗祠、修宅院、办学堂、铺道路、架桥梁。文风昌盛,耕读传家。让“商贾而好儒”的风尚代代承递,由此演译辐射开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徽州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8 11:08 , Processed in 1.182247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