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景点] 绩溪走遍:小村坎头纪事

[复制链接]

48

主题

48

帖子

144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9-12 16:11:4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安徽绩溪,家朋乡坎头村。
乡名家朋,是为了纪念这个村在抗美援朝涌现的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许家朋烈士。
坎头村,真正的写法是:磡头村。

这个深山里的小村,古名“涧洲”,“云川”,始建于明代,宗支繁衍村域拓展,沿云川溪两岸依山筑舍,就势建房,渐成村落。坎头老村区长一千多米,发源于村南崇山峻岭的云川溪穿村而过,小溪曲曲弯弯,终年流水不断,溪两岸的两条街道,名为“水街”,用花岗岩条石铺成,街道随溪流落差而设台阶,房屋沿街随形就势而建,村落依山傍水而成。



祠堂里,村中的女人们正在台上咿咿呀呀地演着黄梅调,台下汉子们在围观,边大声吆喝着婆姨们的动作和唱腔。
快要清明了,这是村里祭祀祖先的仪式之一。
祠堂两边的墙上,挂着历代许氏先祖的画像和介绍。




许氏宗祠门前的“节妇坊”

坊为四柱三门五楼式,保存得相当完好。特别是精美的浮雕和巧妙的卯榫结构,不由人赞叹不已。这是明嘉靖丁酉年(1537年)为表彰村民许保妻章氏守节而立。
俺想不明白的是,这牌坊所立之地,居然就是在宗族家庙的正门前!这在宗法严明,非常讲究岗序伦常的徽州地区,还真是绝无仅有。
旁边的古建名“听泉”,这座小阁楼在咸丰八年(1859年)仲夏,由村里人集资重修,当时县令王峻题赠的匾额,至今依然挂在阁楼上。




和别处一样,村里的青壮年劳力大多不在家,出门去打工了。留在村里的人,老弱病残居多。现在还不是农忙季节,在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们,这村中心的祠堂,就是最热闹的聚会场所。
老许头看着墙壁上先祖的画像,久久的没有动,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村长永远是村里最忙碌的一个人,治安、农事、排解邻里纠纷乃至计划生育,无所不忙。
现在村长最关心的是旅游:游客多了,老乡们手里更活络了,可问题也更多了,别的不说,云川溪的水,就远不如往日清澈。快到雨季,因为地形的关系,坎头几乎每年都要受山洪之害,得未雨绸缪。



祠堂里的老乡




祠堂里的老乡





祠堂里的老乡






祠堂里的老乡




小店就开在祠堂旁边“听泉阁”里面。

这家小小的杂货店,除了柴米油盐日杂百货,还兼带剃头,顶上功夫的老师傅,在村里剃头近六十载。





“听泉”这个小阁,
8根细细的木柱挑起凤冠似的翘檐屋顶,和身旁的石牌坊相比,算得上是亭亭玉立了



阁的一面倚在墙上,三面凌空,主柱直立溪边,坐在立柱间的美人靠上,听泉声潺潺,实在是非常惬意的事情。楼阁翘角上的风铃,在风中叮当,和着水声。

据说,这风铃的铃声,是会随风向的改变而改变的,古人可根据铃声的不同,判测出风云变化、阴晴雨雪。


这种说法的依据若何且不说,就是小阁的设计之巧,风趣之雅,也该让人叹服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5 02:22 , Processed in 0.07814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