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景点] 徽商故里徽州古城

[复制链接]

40

主题

40

帖子

120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9-4 22:11:2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徽州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古城,古城内布局典雅,古桥、古塔、古街、古坝、古牌坊交织着古朴的风采,犹如一座气势恢宏的历史博物馆。我们在徽州古城的时间不长,但是几个基本的景区:徽商之源——渔梁古坝,许国石坊,徽商花园——新安碑园太白楼,江南第一街——斗山街,徽州大观园——徽园,还有陶行知纪念馆,我们都去了,下面就一一介绍给各位。首先让大家看到的是渔梁古坝,我有幸拍到了一叶小舟逆流搏击的精彩镜头。

           

                                    一叶小舟搏击逆流

   渔梁古坝始建于隋末唐初(618年前后),坝长143米,横断面成不等腰梯形,渔梁古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水利工程,是我国古代保护自然,创造良好生态环境的工程。

            

                                            岸上码头

            

  

                                         还是那叶小舟   

     渔梁古坝有点像都江堰,我很喜欢,特别是水中那一叶小舟,不过不是扁舟,是两头尖尖的小舟,船夫撒网划船很有意境,我拍了不少张。那小舟有点像威尼斯水城的小船——贡多拉(参看我的欧洲之旅)。

            

   

                                          许国石坊  

    许国石坊建于明朝万历十二年(1584年)这样的呈八脚结构的牌坊可谓举世无双。石坊主许国是歙县人,嘉靖、隆庆、万历三朝重臣。是“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保就是太子的老师,少保就是辅佐皇上的,可见职务之显赫,所以才能在老家歙县兴师动众,建造了这座千古留名的八脚结构的大石坊。

            

                                         许国石坊内侧

    请注意上部的恩荣二字,那是皇上给于修建牌坊的第三类待遇,除了御制,圣旨就是恩荣了。对于这个八脚牌坊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据说一般臣民只能建四脚牌楼,否则就是犯上。许国是地方的骄傲,总要与众不同吧,许国想了一个先斩后奏的点子,许国回家建牌坊用了8个月,超出皇上给假4个月一倍,皇上责备他说,让你回去造石坊,怎么这么久,别说是四脚,八脚也早造好了。许国忙呼万岁,谢恩说,臣建的正是八脚牌坊。皇上只好不再怪罪,八脚牌坊就这样合法化了。虽然是传说,但是八脚石坊全国也值此一座了。

           

                                   许国石坊共计12只石狮

    许国石坊雕饰艺术巧夺天工,12只石狮雄踞石础之上,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石坊所有的雕饰设计都表达了石坊主人许国的思想意识和社会成就,例如上幅雕饰表达的是三只豹和一只喜鹊,表示的是三报喜,等等。南面的巨龙腾飞象征皇帝面南而王,表示许国对皇帝的忠诚。内侧雕英(鹰)姿(雉)焕(獾)发,颂扬的是皇帝的年轻有为,东面雕鱼跃龙门,表示许国是科班出身。古人以物寓意吉祥的方式真是很有讲究啊。

           

  

                                    徽州古城的斗山街

       斗山街位于徽州府治,因形似北斗星而得名,是一条举世闻名的徽商聚居的古民居街道。斗山街建于明清时期,街长300多米。街上是青石板路,离斗山街牌坊不远处有一座木质门坊,“旌表江莱莆妻叶氏贞节之门” 。这里还有一段故事。

           

                                   极为少见的木门牌坊

     坊主叶氏是徽州人士,其夫英年早逝,叶氏25岁守寡,守贞尽孝,元末朱元璋举世起兵途径歙县,与部下失去联系,他躲在斗山街叶氏居所窗下的园子里,叶氏关窗发现了他,猜想他定是义军,于是每到夜深,就用竹篮盛了饭菜吊下去给他吃,七天后,元军败逃,朱元璋才离去,当他成了明代开国皇帝时,念念不忘徽州的这个救命恩人,曾下诏召叶氏进宫,叶氏以节为重,宁死不从,朱元璋闻后感叹不已,特降旨建造了这座牌坊!   

         

                                          南谯楼

    南谯楼如今是歙县的博物馆,可惜的是我们没有时间去参观一下了,门前有诸多水果摊,那里的橘子才1元钱一斤,实在太便宜了,大家都各自买了几斤回去,这几天还没有吃水果呢。还有几个城门,都是古老的城门,记述着徽州的故事。

           

                                            阳和门

           

                                            仁和楼  

       徽州古城中许多的古民居都是当年徽商的居所,这些富起来了的商人,民居有许多有趣的特点,花好月圆桌就是其中一例。         

           

     

                                           花好月圆桌

           花好月圆桌是徽商的人家,男人外出经商去了,家里只剩下女人,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骚扰,于是就把桌子分成两半,一般收起来,只剩下一半,说明自己家男人不在家,闭门谢客,当男人回来了的时候,拿出另一半,就是花好月圆了。有意思吧。

           

                                    这是曹姓商人的家内部

           

                                            太平桥

    歙县城西在练江四水汇合处,横架一座古桥名为太平桥,始建于宋代(1234年)明弘治年间改为拱桥。桥长268米,16孔,是安徽省最长的古石桥。享有“千里江南第一桥”的美誉。走过太平桥迎面而见到的徽派古典建筑就是太白楼。

           

                                            太白楼

      太白楼内陈列了有关李白生平的书籍,还有字画、匾额和对联等。相传这里原来是个酒肆,诗仙李白来歙县访隐士许宣平,见到江上停泊着一条破船,船头伫立着一神态飘逸,容颜超然的老翁,便上前打揖问道:请问许宣平先生家居何处?老翁捋须微微一笑:门前一竿竹,便是许公家。李白听后,访友心切,只顾低头往前走,没走多远,恍然大悟:门前一竿竹,不就是船头的一竿竹篙吗?那老翁一定就是许宣平了,但是李白返回来时,小船已经离去。诗仙与隐士就这样失之交臂,成千古憾事。李白茫然不舍的返回府城,来到一家酒肆借酒浇愁,后来就在这里建起了太白楼!

           

                                       新安碑园的石狮子

      南方的石狮子虽然是公狮子,从脚下踩得绣球可以说明,但是也显得羞羞答答的,看上去秀气得很。

           

                                           新安碑园

           

                                           园中园

           

                                        景泰蓝的月亮门

           

                                    站在新安碑园向下看练江

           

                                         陶行知纪念馆

           陶行知(1891-1946)现代著名平民教育家,歙县人,曾在美国留学,回国以后一直从事平民教育事业,他提出了小先生制,主张教育深入民间,为民众服务,为抗日救国服务。陶行知成名以后,曾自撰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对联自勉。万世师表是宋庆龄对他的尊称。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

           为了纪念陶行知,1984年在歙县崇一学堂旧址建成陶行知纪念馆,供后人瞻仰,整个纪念馆占地1793平方米,建筑面积3656平方米,陶行知纪念馆已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徽州古城历史悠悠,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有文物之海之称,此外乡野风光迷人,古村落古街巷,处处显示着徽州浓郁的古文化,从徽州古城归来,留下以上博客,很希望能给探访徽州文化的人们留下清晰的脉络和线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7 10:34 , Processed in 0.735657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