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与西递、宏村相比,这里确是未被开发的处女地……

[复制链接]

2038

主题

2046

帖子

7509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50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6 10:08:4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黄山知名导游于2016-12-610:36编辑


休闲时光,约友二三人,第二次走进梦里老家——祖源村,再次领略徽州的秀美.......正是:喝不尽新安源头水,行不完徽韵山水路。看不尽秀丽风光景,道不完徽商万家事。


古村祖源,名字就意味深长。偎依在海拔685米的插角尖山腰,村庄始建于宋代,生态绝佳,流泉飞瀑,粉墙黛瓦,徽风古韵,村内拥有水口、古桥、古民居、古树、思贤岭等历史文化景观,尤以徽州树王——千年红豆杉闻名,自然超凡脱俗。有百余亩梯田景观。是黄山市百佳摄影点之一。祖源就在五龙山下,休宁溪口一个旮旯角落的山里。原先这里不通公路,进出全靠那条古驿道。前几年路通了,这才慢慢开始惹人注意了。


一进祖源,翰林阁与祖源堂隔着村口广场对望,格局很大气。翰林阁旁边就是千百年来滋养守护着祖源村的老水口与古树群,水口磅上有一棵近千年的红豆杉,结满了红豆。


祖源村始建于宋朝,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村庄以"项","朱"两大姓氏为主,其中"朱姓"与明代开国谋士朱升同宗,奉朱子文化为显学,村口的祠堂内仍悬挂朱熹画像。"项姓"从婺源迁徙而来,至今已历39世。


和一般徽州古村相比,祖源虽以马头墙的徽派特色为主,却也在白墙黛瓦间错落零星着一些黄砖瓦房,甚至还有几间破败的蓬门荜户。


与徽州别处传统砖木结构的房屋都会粉刷成白色不同,祖源很多的房屋,都是直接用砖头砌成墙,甚至那砖头也不是当下乡间常见的红砖,类似青砖的砖头就那么不粉刷,倒是别有一番滋味。


千年的古村藏着千年的故事,有些随着时光湮没,散落尘埃,有些被记录在册,相传至今。


我们不用计较这些口口相传的故事的真与假,它能被传承下来,自然有它被流传的必要性,当然也表达的村民对于这些古老故事的喜爱与敬畏。
比如"杀子禁山"的故事,据典籍记载,"在很久很久以前,祖源一度滥砍乱伐之风盛行,于是五门族长为保生态立下族规,‘凡上封山砍柴着,砍头惩办。’全村告示。可数日之后。族长长子偷上山伐木,被护林人发现,报告至村中族长。族长闻之,怒不可遏,痛骂逆子,并要杀掉亲子,众人求情,族长不为所动,毅然杀掉了儿子。族长的大义灭亲,从那以后,众人再也不敢乱动一颗树木。"




站在树下俯瞰,正如那句诗"古树高底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内水如环。"



不仅是房屋古旧,祖源还有绝奇"三古"——古水口、思贤岭、古红豆杉。



祖源因为地处高山之上,之前未曾遭遇过多的商业化荼毒,乡民朴素而自然,见有游人来此,都是极其热情的。村子中阡陌交通,鸡犬之声交相呼应,人走在村子中,恍若隔世,真应了陶渊明所说的世外桃源之境。







脚下的路大多是青石所砌,石板路的一侧是细小的水流,清澈沁凉,流水声很是温柔,在这静谧的、雾霭笼罩的村中回荡,和着各种清脆的鸟鸣声,犹如天籁,让人迷醉。







祖源故事多,上得思贤岭的思贤亭又听一故事,当年朱元璋与陈友谅交战,久攻不下鄱阳城,在部下邓愈举荐下,朱元璋从婺源方向翻山越岭经祖源古道至一山之隔的朱升老家回溪,朱元璋在朱升"螃蟹阵"启发下大胜陈友谅,有了这次回溪访贤也就有了后来朱升助朱元璋成就霸业的"高筑城,广积粮,缓称王"九字定江山之计。朱元璋走过的古道就被后人绕着弯儿命名为思贤岭。



后山有亭,更有层层梯田。登高俯瞰,泥土的芬芳、山野的沁香扑面而来。春有层层叠叠的油菜花开得恣意,秋有金黄的稻子硕果累累。





远方如黛的山衬着徽韵十足的村落,有炊烟袅袅。风起,雾聚雾散中,不时有炊烟味飘来。这气息、这景象,是恍惚中的陌生,又是久违了的亲切。我们往往不为繁华所动,却常常在质朴和简单面前突然沉默不语,有泪盈盈。



小巧的村落状似聚宝盆,四周群山环峙,山峰高耸,茂林翠竹,一条又细又长的光洁石板路连接着山外的世界,从村口的高处看,就像是个笊篱,所以当地人又称为"笊篱山"。


远眺祖源,仿佛置身于图画之中,青山、绿水、粉墙、黛瓦,散布在茂林翠竹间,依山就势,错落有致,色彩斑斓,宛如人间仙境。


邻家的柿子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灯笼",院内摆放着各式各样的作物,有南瓜、玉米、红椒、柿子、稻谷......


群山环抱的山村一直绿荫蔽日,红豆杉、香樟、枸栗、枫香等气势非凡,仿佛是"杀子禁山"传说最有力的证明。

有"祖源神木"之称的千年红豆杉位于祖源村来龙山上,这棵红豆杉据说是祖源村开基所裁,树干要三个成人才能合抱过来,树高约27米,树龄虽说已有1200多年,树冠依然郁郁葱葱,显得生机勃勃。我对古树一直有一种敬畏感,在古树下静坐良久,颇为感怀,人世间又有多少人能修炼如古树这般无言的智者,洞察多少春秋。



村中幢幢民居依偎,黑瓦白墙之间鳞次栉比、规整有序。村巷布局保存着原始风貌,碎石垒成的墙基犬牙交错,久经风雨的粉墙斑驳陆离。








下了来龙山,复回村内未走完的街巷,阳光下斑驳的老宅、古巷中清雅的菊花、石条上的老人与猫、还有不紧不慢去往田地里的村民,这样的画面让时光变得慵懒,令人有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






雨中的老屋渗透着历经沧桑的年代感和断垣残壁的腐蚀感,犹如一部默片,和一旁树枝上跳动的觅食小鸟形成视觉反差,是相机不好捕捉的画面。





街巷传来村民的脚步声、不远处飘来的鸡叫声和山谷间的犬吠声,都给这座藏着深山的小城笼上一层迷人的面纱。






祖源村史馆也正式对外开放,村史馆分为"祖源姓氏、祖源故事、祖源记忆、祖源十景、祖源民宿、祖源嬗变"等20余个主题,以历史沿革、、民俗风情、乡贤名人、村落文化特色成就等为重点,直观地向大家展示了祖源村的历史发展和脉络。




灰瓦白墙在祖源这样的徽州山里绝对是最酷炫的百搭。蓝天白云,风和日丽之下,整个村子显得庄严,神秘。斑驳的光影中,村子似乎在诉说那古徽州的无数往事。若是碰上一场细雨,村子幽幽静静的,仿佛诗意地在等一位撑着油纸伞的姑娘,轻轻地漫步在青石板的小巷。这个时候,你若四处张望,就会发现青山上,村子上都被一层薄薄的云烟所萦绕。你会怀疑自己是身处仙境还是置身画里。如若再下一场大雪,祖源又会摇身一变,成了梦幻的冰雪王国。






村中那参天耸立的十余株枸栗树、红豆杉、枫香,几百年了,一棵棵树根盘结,树干粗壮,枝叶婆娑,遮天蔽日,冠盖如云。春夏之时,漫步林间古道,和着脚下潺潺溪水,聆听鸟儿啁啾,沐浴习习凉风,远眺村内错落有致的老宅,那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旷野意境。



如今的祖源是一片新天地,村容村貌逐渐整洁~






鳞次栉比的房屋,随意却又别致的街边小景,透着最原始的纯粹与古朴,世外桃源般的静谧与美丽。千年的风霜雨雪不是吹出来的,时间雕刻出的沧桑也不是凭空捏造的,斑驳的粉墙,破碎的石板路,凋敝的老宅......



村南的插角尖、石坞尖是祖源的溪水之源。从那峰峦沟壑间,从那石缝罅隙间,从那密林篁竹间,款款渗出的溪水,一路跌荡,萦回曲折,袅娜多姿,流经田野,流进村庄,于是便有了"村民未妨溪路远,家家门巷有清泉"的诗意。条条溪水,九九归一,最终汇于村口的"翠源桥"畔。正可谓:一方众水之汇也,乃水口也。此处又恰成两山对峙、狮象把门盘踞之势。自古徽州人皆重水口,认为水口是藏风聚气之地,是村落的灵魂。于是祖源人在这里苦心经营,水上架桥,更添锁钥之扼。四周广植佳木,缀以关帝庙、海瑞殿、佛殿等建筑,宛若一片天然园林,"烟外好花红澹,槛前叠石翠参差",令人美不胜收。




祖源的变化,非常明显。


残阳落尽,告别祖源村时,驱车行在蜿蜒起伏的山道上,环绕着祖源村的美丽山峦在暮色中又增添了一份神秘感。你不用纠结着祖源村那些故事的真假,我想,这些故事真假不必再去考证,重要的是祖源我们到过,这些故事与祖源淳朴的民风,已牢牢地收存在我们的记忆中……


祖源,是我梦中的风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2 19:48 , Processed in 0.09755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