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景点] 徽州潜口 | 养生潜口 特色小镇

[复制链接]

78

主题

78

帖子

234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20 16:46:5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潜口,古称阮溪、潜川。安徽黄山市徽州区辖镇。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以潜口民宅而闻名,有国家历史文化遗产项目唐模景区。
“潜”字亦有两层含义,其一为纪念陶渊明(名潜)在此隐居,其二指此地为众山之口,有万峰潜伏于后。是谓之潜川或潜口。
潜口地处徽州区前往黄山的交通要道。是安徽省旅游文化名镇、安徽省环境优美乡镇。
养生潜口
在黄山南大门,有座千年古镇潜口。这里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卜居之地。“百山藏于后,众水出其口”。这座安徽省养生特色小镇,情怀别具,魅力四射。
这里的九十九眼古井,是潜口人生命的甘泉。古徽文明与现代养生交融,农耕产业与时尚健身并举,正展露出令人难以忘怀的时空剪影。“夜潜口”更是一幅流光溢彩的时代画卷!
潜口民宅
座落在紫霞峰上,掩映在修竹茂林之中的潜口民宅,是全国唯一的徽州古建博物馆。民宅内,花木扶疏的“明·清两园”,无不述说着封建社会徽州民居的文化记忆;或官或商或民,不同身份的屋主的愿望,牢牢定格在天井、回廊和马头墙上……
“中华民间第一祠”——金紫祠
金紫祠位于徽州区潜口镇潜口村南首,俗称“金銮殿”。时代为明代。系古徽望族潜口汪氏宗祠。宋隆兴二年(1164年)赐建,明正德九年(1515年)迁于现址,嘉靖、万历时扩建,清康熙三年(1663年)大修。该祠坐北朝南,通进深达196米,占地近7000平方米。整个建筑群沿中轴线对称布局,由南至北依次为:牌坊、三源桥、棂门、戟门、碑亭、仪阖、露台、驰道、回廊、享堂、寝殿。寝后配有坐西朝东之汪华公庙,为祭祀汪氏先祖越国公汪华而建。现存建筑为金紫祠坊、戟门、碑亭、后寝及汪华公庙部分建筑,其它建筑遗址尚存。
唐模
青山映绿水,徽居写春秋。唐模小西湖里,有一首波光粼粼的“孝子之歌”;八角亭边、老槐树下,《天仙配》一次又一次演绎出新男女情爱的千古绝唱。
漫步在水天一色的檀干园中,追思那过往的记忆,徜徉于宽阔整洁的水街和熟悉而又淳朴的村民聊家常。驻足膜拜经历岁月风雨而今依然古朴典雅的镜亭十八刻,再一次用心与经历了生死轮回的千年银杏细细交谈,再一次走进悠悠古巷触摸岁月的沧桑,再一次意味着古老的油坊呼吸着小村迷人的芳香。
黄山毛峰茶博园
这是一座黄山茶文化博物馆的洋洋大观:“采茶人”、“制茶人”、“卖茶人”、“品茶人”,不同的游客体验,演绎出黄山毛峰传统技艺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东篱生态园
东篱生态园位于潜口镇东山村,占地300亩,其中包括200亩花海和100亩果蔬基地。园内以花为媒,在园中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亲自动手体验手工糖葫芦、大炮爆米花体验趣味生活。
向阳花开的蜀源
蜀源村位于黄山南麓,四面环山,古树参天,有水环流贯穿全村,因地形极像四川盆地,故称蜀源。是典型的江南水乡风韵的徽州古村落。古村蜀源,虽历尽沧桑,但风韵犹存。具有浓郁明清建筑风貌的石板路、小石桥、古民宅、古祠堂、古牌坊大都保存完好,与佳山秀水和谐相融。金带溪上雁塔、登云、德安等六座石桥造型各异、坚固实用。幢幢民宅,雕梁画栋,美仑美奂。现存的20多幢徽派古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德本堂”和“思恕堂”。“德本堂”系明清时期当地一镖师所建,厅堂雕饰华丽,构造别具一格。“思恕堂”为当地一富商关掉苏州、兰溪四家店面修建而成。


如今的潜口尽显时代光芒,链接徽州的前世今生,夯实养生潜口的千年积淀:“徽州小镇”拔地而起,“美丽之冠”聚首中外精英,“枫丹白露”养生天堂的精彩画廊。太极书院里,或白鹤亮翅,或金鸡独立,这是“养生潜口”的精彩画廊的惊鸿一瞥:中华武术精神让人蓦然间升华;三个养生产业园:度假区、养生区、体验区,展露出“徽州旅游+”的浪漫时尚……七个养生拓展基地:养生民宿基地、生态农业观光基地、康健运动体验基地、医疗度假基地、艺术创作怡情基地、风水村落养生基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 11:42 , Processed in 0.54890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