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景点] 寻找消失的徽州之轩辕黄帝飞升的地方

[复制链接]

50

主题

50

帖子

150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11 20:32:3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天都峰


                                  飞来石

      看到这个题目,就会联想到黄山了。确实,黄山就是因为轩辕黄帝在此得道飞升而得名的。

这座徽州治下的奇山,秦时,因山石青黑而称黟山。到了唐代,出了册《周书异记》,中有“神仙传”记述:江南黟山,云凝碧汉,气冠群山。古木灵药,三冬不凋;名花异果,甘冽清泉,冬夏不变,沐浴其中,万病皆愈。并述轩辕黄帝统一华夏后,偕容成子、浮丘公诸卿,在此沐浴修行,采药炼丹。后黄帝得道成仙,乘白龙飞升。至今,黄山仍留有黄帝乘龙飞升处。

      笃信道教的唐玄宗李隆基,闻之此事,深信不疑。知李唐天下还有如此美妙

之所在,便于天宝六年(747年)下诏,改黟山为黄山。由黄帝而得名的黄山,从唐延用至今。

      “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这是明末大旅行家徐霞客说的话。民国年间,又有人将此话归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在领略了黄山美景后,古今名人又给了它更多锦上添花的赞美;“天下名山”、“人间仙境”、“秀甲九州”、“华夏第一奇山”、“第一江

南胜处”、“震旦国中第一名山”,凡此种种,溢美之词,不一而足。

      自1979年小平登黄山后说:“黄山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是你们发财的地方。要有雄心壮志,把黄山牌子打出去。”黄山到真把牌子打出去了,首先取消徽州地区,改称黄山市。接着申报世界遗产,加大宣传力度。再后来,黄山正如邓公希望的那样,变成了发财的好地方。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我总感觉对黄山的宣传有误导之嫌。到黄山旅游,给人留下的印象,除了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等自然风景外;没有什么文化底蕴。这样的风景区和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才开发的人间仙境张家界、九寨沟又有什么区别呢?!

      导游指点游客寻找的是

;哪里有拜月的天狗,哪里有孵蛋的天鹅,哪里有捕鼠的双猫,哪里有抓鸡的老鹰,似乎找到了,就满足了,就算游黄山了。我印象很深的就是导游指着一棵松树说:这就是“团结松”,它刚好有56个枝干,象征着中国56个民族的大团结。不信你可以去数。当然没人去数。不过,我觉得浑身不舒服。千万别轻看了导游的作用,所有的导游用同样的说词去诠释同样的事物,这种力量是何等的巨大呵。他们是超大型的播种机,他们是特大型的宣传队。这种政治图解式的导游说词,会使人误以为黄山的文化内涵就是如此肤浅。这实在是在误导黄山。

                                你看像什么

                           江山也需文化捧

                                   迎客松

                                   龙头石

      黄山应多搜寻文化的踪迹;从秦时命名为黟山始,至唐天宝六年(747年)更

名,其间,史籍上仅记载过汉末退隐的会稽太守陈业在此落户。

      地以人重,首先将黄山宣传于外的是诗仙李白。李白因故人韦仲堪当青阳县令,顺道访友并至新安游黄山,黄山的“醉石”就是因他而得名。相传李白在此醉酒,绕石三呼;“五岳寻仙不嫌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诗仙曾在此为一对白鹅而作诗换鹅。并写下了送温处士归黄山诗,流传至今。

     

除了诗仙外,唐代还有三个和尚与黄山结缘。一个是来自洛阳的志满和尚,他在黄山温泉一带结茅而居,后在桃花涧建了祥符寺。另一个是印度和尚包西来,他编麻为衣,冬夏不易,人称麻衣祖师。是黄山第一个苦行僧,他在黄山修建了翠微寺。第三个就是诗僧释岛云,他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第一个登上天都峰,在鲤鱼背旁结芦而居的人。并留下《登天都峰》诗一首:“盘空千万仞,险若上丹梯;迥入天都里,回看鸟道低。”

     

宋景佑年间(1034一1037年),歙州有了第一本黄山山志《图经》。但,山上仍被视为仙境,山下人把峰峦间的松涛、鸟语、猿啼,当作缥缈的“仙乐之声”,“林涧之下,岩峦之上,奇踪异状,不可模写。”真乃“神仙之窟宅。”

      时间又过了三、四百年,黄山在元代只是偶有采药人在攀登天都时,才发现“鸟道如线”,要“裹粮以上,三日始可达。”

      明代是黄山开辟的鼎盛时期,首功应归明万历年间的普门和尚。他来自山西五台山,云游至黄山,在玉屏峰下披草

莱,拓丘壑,创建了文殊院(今玉屏楼旧址)。至今玉屏楼前仍有“普门跌坐石”,并传下“不到文殊院,不见黄山面。”之说。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又改建“法海禅院”为“护国慈光寺”,皇太后还送来了金佛像等一应佛事用品。黄山因此名声大躁,最多时日达僧众千人。现慈光阁前有千僧灶遗踪,普光和尚应为黄山的开山大师。

      嗣后,汪元功修文殊天梯和莲花峰中路径,使登山有路可循。

     

徐霞客是为宣传黄山不遗余力的人物,他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二月和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九月,两游黄山。前一次是隆冬,仰见群山盘结,冻雪成冰,莲花天都诸峰,争奇竞秀,绝壁危崖,怪松悬结,愈短愈老,愈小愈奇。后一次重游是金秋(与吾等时间相同),只见枫松相间,五色纷披,灿如图绣,山高峰巨,雾气去来,秀色可揽。他写的前后两篇《黄山游记》,成为黄山旅游文学作品中的绝唱。

      再后来,朱明王朝的灭亡和满洲异族的入侵,使一批江南读书人,对功名己

渐淡薄,对世态更是漠然;他们寄兴山水,隐于书画,黄山就是他们的世外桃源。从而在中国画坛上产生了以石涛、梅清、渐江为代表的“黄山画派”,他们都是明亡后出家,游踪遍及黄山诸峰,师法自然造化,称“黄山是我师,我是黄山友”。他们三人被称为黄山画派的“三巨子”和开山祖师。

      明末清初,和黄山有关的还有两个名人;一个是明崇祯年间任礼部侍郎,南明时任礼部尚书的文学家钱谦益。他于1641年游黄山,写下了洋洋数千言的《游黄山记》。然而,此人全无气节,清兵一

到,率先迎降。此后清朝虽赏了他一顶乌纱,但《清史稿》上还是把他钉在了“二臣传”的耻辱柱上,黄山当然不会留下他的任何痕迹。

      另一个与他同时的小人物,江天一就不同了。江天一因协助其师金声抗清,兵败不屈,慷慨赴死。所以,黄山把最美丽的山峰之一始信峰,献给了他

。始信峰上有一块石头,传说江天一坐过,后人将石头命名为“寒江子独坐处”。李一氓还题了一块“寒江子独坐”石碑立于峰顶。

      清代没有在黄山留下什么胜迹。

      民国时期的黄山很热闹,这主要归功于国民党元老许世英和张志中先生,他们制定规划,整修道路,广建屋宇,使黄山逐现人世。“大好河山”就是抗战时期第三战区副司令唐式遵于1937年所书。

      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更有众多名人在黄山留下踪迹。艺术大师刘海粟就曾十上黄山。

      说了这么多,是不是黄山旅游就不要看自然风光了;当然不是。不过,江山还需文化捧,腾出一些空间,寻找一些黄山文化吧。

                              黄山景观

                              欲与天公试比高

                                黄山黄昏

      对黄山的风景的描述前人、今人己极尽笔墨,我再写,就有狗尾续貂之嫌

了。我的感觉是:自然风光的展现全凭想像力,你觉得它像什么它就像什么。当你居高临下,放眼望去;但见无穷无尽的峰嶂,浓青、浅绿、沉黛、黄红赭紫,靡色不有,简直是画家打翻了颜料缸。再看群山,脉络分明,向背各异;这些纵横错落的峰峦被夕阳一蒸,就像千军万马,甲光闪闪,准备一场厮杀。再细看,又像是身着云衣霓裳、金冠霞帔的群仙,正簇拥着去玉虚宫赴会;这景色太壮观、太灵幻,岂是一枝秃笔能描绘。

      选照片若干,聊示我眼中的黄山景观。

                                 莲花、天都

                                 鳌鱼头

                                  重峦叠嶂

                                 始信峰

                                   怪石

                                    奇松

                                  鳌鱼峰

                            始信峰上人满为患

                                 黄山红枫

                                  美不胜收

                                 横生竖长

                                 

                               黄山遗憾

                                   夕照

      遗憾一:现时对黄山的宣传和管理缺失了文化底蕴。黄山不光自然风景出

色,它原本是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它绝不 同于八十年初开发的张家界、九寨沟。但是我们的管理者却把黄山文化丢得干干净净,好象黄山就是一个自然风景旖旎的地方。

      据报道;1990年5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派桑塞尔博士来黄山考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项目,这位博士回到

巴黎后,即向总部提交了评估报告。6月中旬,在总部召开第十四次会议上,各国专家一致认为:黄山不仅可以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而且应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该组织的建议函通过我驻法使馆传到黄山,黄山这才重新补充了“文化遗产”的材料,最终才有了自然、文化两顶世界遗产的帽子。事后,当局称:我们自己低估了黄山。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连一个从未到过黄山的外国人都能看到的黄山文化,作为黄山的管理者,难道就是一句低估了那么简单?!

   

  现实是:黄山除了摩崖石刻没有消失外,所有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的寺院古刹,如“文殊”、“慈光”、“祥符”、“云谷”、“翠微”、“松谷”,都己改为或宾馆或饭店;一尊尊如来、观音、罗汉,都己让位给了一个个经理、厨师、领班;一个个沙门或还俗或另行挂单。转头俱是一场空。

      导游前文己述,不再赘言。由于管理当局对黄山文化的不认识,造成黄山文化的缺失,这不能不是黄山的一大遗憾。

      遗憾二:黄山的三奇:怪石、奇松、云海,前两项不奇,随时能看到,观云海就要看运气。据说是要雨后天晴,我们去时金秋十月,艳阳高照,云海自然是看不到了。到黄山看不到云海;就像渔民出海,没捕到大鱼,只网住小鱼小虾;就像猎人上山,没有打到野猪,只捉到野兔山鸡;那个遗憾是无法形容的。

       没有看到云海也就罢了,可第二天凌晨4.30起来,等到6.10,乌云又把喷薄欲出的太阳给遮住了,连黄山日出也没看到。你说可

气不可气!遗憾不遗憾!

      遗憾三:不到万不得己,不要参加黄山二日游的散客团。尽管不是黄金周,但听说黄山上住宿困难,我们参加了二日游散客团。心想两天游黄山也差不多了,谁知事与愿违,出发时拖到九点多,到黄山就要吃午餐了。等坐

缆车上到了慈光阁,差不多下午二点了,第二天中午11.30下山吃饭。据说所有二日游散团都是这样,这是因为山上吃饭贵,旅行社就打起了游客吃饭的主意。可怜的游客两天变一天,连上天都峰的时间都给挤掉了。你说窝囊不窝囊。真是“花钱买罪受,回家还吹牛”。

      另外,黄山住宿开创世界之最。一般宾馆标准间动辄八百、一千元,八人间四、五百元,30一40人的大统铺(如大车店)160一180元,这都是单人非黄金周价。听说黄金周租件大衣坐在走廊里睡都要300一400元一夜。你说宰人不宰人,屠刀锋利不锋利。

      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住在大车店里(文革串联除外),穿上所有衣服,裹着又脏又臭的被子(不盖不行,会冻出毛病),美美地睡了一晚。

      罗罗嗦嗦写了这么多遗憾,只是希望黄山在风光迷人的同时,有一个更好的人文环境。

                                喷薄日不出

      这个千峰罗列,万巅环拱,奇松怪石,云蒸霞蔚的仙山,就是轩辕黄帝飞升的地方。

                                黄帝飞升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 22:01 , Processed in 0.08512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