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景点] 歙县最雄村:四世一品 宰相故里

[复制链接]

313

主题

313

帖子

939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7-21 21:42:0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一直认为,中国最雄府是徽州,徽州最雄县是歙县,如果有人有异议,俺呢就有必要和您论论这个理,但对于雄村人说雄村是歙县最雄村,偶呢却表示异常的反感,虽然说雄村出了个牛人曹振镛,但您的影响力能超过徽州的人文始祖歙县登源里人汪华吗? 曹氏家族是很有名,但在徽州您能抵得上我们徽州第一大姓歙县登源里汪氏家族吗? 所以说旅游宣传很重要,但咱自个儿千万别当真,提个醒儿.

雄村原名洪村,元末曹姓人入迁,取《曹全碑》中“枝分叶布,所在为雄”句改名为雄村。距今已有800多年的久远历史。雄村青山环抱,竹林掩翳,清碧新安江水傍村流淌,是一块钟灵毓秀、风光旖旎的风水宝地,与“锦绣江南第一村”呈坎、“牌坊之乡”棠樾齐名。

雄村是曹姓聚族而居的村庄,历代名臣辈出,确实“所在为雄”。













进村后便见到曹振镛的塑像。曹振镛:徽州歙县人。乾隆朝户部尚书曹文埴之子,魏武帝曹操之后。乾隆朝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首席军机大臣。道光初年,晋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兼上书房总师傅,又以平喀什噶尔功绩晋封太子太师,旋晋太傅,并赐画像入紫光阁,列次功臣之首。道光十五年卒,道光帝亲临吊丧,下诏褒恤,赐谥文正,入祀贤良祠,擢其次子曹恩濙四品卿。年届80岁才退休,当官长达52年,清代官宦岁月之长几乎无人能超过曹振镛。嘉庆皇帝出巡,曹振镛以宰相身份留守京城处理政务,代君三月,歙县民间至今能听到“宰相朝朝有,代君三月无”这句谚语,特别是曹文埴、曹振镛父子,从清乾隆到道光,历三代皇帝。把持朝政75年,乾嘉王朝几乎有大半历史都在他们父子的影响之下。说完儿子,再谈老子.曹文埴清代重臣,同其子曹振镛世称‘父子宰相’,徽州歙县人,为《四库全书》总裁官之一,任户部尚书,在家乡重建古紫阳书院。曹家是扬州盐商之首,乾隆帝六次南巡,多落脚扬州,文埴承办差务,深得乾隆帝信任。乾隆五十二年,不愿与和珅为伍,以母老为由请求归养,帝从其请,加太子太保。后文埴二次进京,为乾隆帝贺寿,乾隆帝御赐他‘四世一品’,并其子三朝宰相曹振镛在内成为中国历史绝无仅有的‘五世一品’。卒谥文敏。并以书法名世为乾隆时期书法大家。收藏富甲,传世名作《兰亭序》及李白《上阳台贴》均曾为曹氏所有。

与书院隔江相对的半山腰中,掩映着一座叫“慈光庵”的古刹,她诉说着一个姐弟劝学的感人故事。曹文埴的儿子曹振镛,幼时顽劣异常,无心读书,其姐苦心规劝他说:“你不用心读书,将来如何登堂入仕,承继父业?”曹振镛夸下海口:“他日我定为官,且胜吾父。”姐姐有意激他:“你若为官,我当出家为尼。”曹振镛从此刻苦攻读,果然不负姐姐所望,考取了进士,官至军机大臣,权倾朝野,留下“宰相朝朝有,代君三月无”的佳话。于是姐姐不食其言,在新安江对岸建了一座尼庵供其姐修行。


帮助雄村子弟升入仕途的是起步于村中的竹山书院。


徽州兴盛赖教育,确实是这样。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雄村就是一座以教育发达、人才辈出著称的古村落。清末翰林许承尧称“吾乡昔宦达,首数雄村曹”。


雄村的人才是从书院中走出,徽商巨富的曹氏家族不忘投资兴学,激励子孙 “寒窗苦读,功成名就”,他们奉行学田制度,使族中天资聪颖而贫不能入学者也能安心就学。建于乾隆二十年(1756年)的竹山书院就是其中一座,为寓居扬州的两淮八大盐商之一的曹堇怡在弥留之际遗命两个儿子曹翰屏、曹暎青所建。书院是一座典型的徽派园林建筑,由清旷轩、文昌阁、桂花圃组成。




正厅中壁悬蓝底金字板联一副:“竹解心虚,学然后知不足;山由篑进,为则必要其成”,为曹文埴所撰,意在勉励后学之士。





竹山书院设堂讲学的地方叫清旷轩,轩厅正壁嵌着的曹学诗撰写的《所得乃清旷赋》告诉我们名称的由来。清旷轩还有一个称谓叫桂花厅,因轩前小巧的庭院中遍植桂花树而得名。曹氏家族写有族约:凡族人中有中举者,可在庭院中植树一棵。众多的桂树,显示出雄村历代人才辈出。

桂花厅东北侧有一座双层八角形亭阁,叫 "文昌阁”,又名“凌云阁”。此阁建于清代,砖木结构,雕梁画栋,飞檐翘角。

南面楼檐悬挂“贯日凌云”匾额,气势不凡,抒发了书院学子们的凌云壮志。登临凭眺,远山近水尽收眼底。文昌阁飞檐画栋,八面玲珑,阁高三层,每层每角都悬有铜铃,微风吹动,铃音回响,不绝于耳。阁顶用纯锡铸造成宝葫芦形,既寓意为文曲星高照,又示意曹氏乃以才入仕、先学后臣的翰墨人家。











雄溪是雄村前缓缓流过的那条江,即新安江上游。当初建造书院时,为防止江水冲涮临江而建的书院的基脚,遂沿江岸修起了一道数里长的堤坝,形成城堞,坝上遍植10余个品种的桃花,夹以紫荆。

曹文植《石鼓研斋诗钞》有云:“竹溪有桃数百株,花时烂漫如锦,春和景明,颇堪游眺……”





雄村内有一座“大中丞坊”(光分列爵坊),建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大中丞”是官名,明清各省的巡抚称“中丞”,这里指的是明成化年间进士曹祥、隆庆年间进士曹楼和清代进士曹文埴,同时,牌坊上还镌刻了明代曹氏家族中举者和显宦的姓名,光分列爵,门楣生辉。“光分列爵”,是对曹氏家族里成就最显赫的人进行的褒奖,使他们在历史的纪念碑上代代相传。












1943年3月至1945年8月,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派来人员和美国教官,在雄村开设了中美特种技术人员训练班,戴笠任主任,先后办了8期,送来受训的学员达6000余人。



当时,新安江的沙滩和桃花坝都成了他们的操练场,竹山书院也是教务活动的地方。戴笠和美国教官梅乐斯到雄村考察,据说乘坐的小型飞机就停在开阔的河滩上。正因为有这样的历史背景,当年雄村有多人建国前去了香港、台湾。50年的悠悠岁月隔不断两岸乡亲的思愁,祖籍雄村的港台同胞多次回到雄村探亲,并出资支援家乡建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9 02:59 , Processed in 0.09054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