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景点] 探访潜口民宅

[复制链接]

86

主题

86

帖子

258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7-8 21:04:3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阳春三月,春意盎然,一片满园春色的景象。我与挚友恭名再次前往被誉为“我国明清时期民间艺术活专著的”潜口民宅。它坐落在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潜口紫霞山麓,这里崇山峻岭、环境优雅,景致优美。民间传闻曾经是东晋时期大诗人、散文家陶渊明隐居地。

走进这座风景幽雅的名胜古迹,好似人的神情,宛若隔世仿佛又回到明清时代。进入古老的民宅山门,映入游客眼帘的便是20多幢明、清两代典型徽派建筑。各式古村落民居、祠堂庙宇、古牌坊、古亭、园林等建筑群,令人目不暇接、赏心悦目。我深深感到徽派建筑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真是百闻不如一见,这里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统一”的典范。难怪著名建筑专家、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单士元先生曾赞叹过“观皇宫去北京,看民宅到潜口” 的感慨 。

   穿桥而过,掩映在翠竹丛林里的“善化亭”虽谈不上高大精美,但富有传奇色彩,亭堂亭榭的楹联富有哲理。传说建亭者为歙县许村的一名徽商,建于明嘉辛亥年(1551年)“善化” 为方便行人歇脚而建造的一座雨亭, 意在奉劝过路行人积德行善,古徽州民风淳朴,修桥铺路、建亭留名、助人为乐、蔚然成风。其中当年墨书题记“走不完的前程停一停从容步出,急不来的心事想一想暂且丢开” 。我想其中富有人生哲理等待您去探寻,这是佛家的禅语,提醒我们凡事要想得开、放得下、沉住气,怡然自得, 才能保持心情舒畅。

拾阶而下我们一行来到胡永基宅,该宅为明代中期砖木结构楼房。据说该主人原为浙江桐庐的知县,后移居到徽州区潜口。当时房主人想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特在楼上做了五开间,设置了楼上厅,用来招待贵客。值得一提的是该宅最精美的部分采用“徽州三雕”( 砖雕、石雕、木雕、)。“徽州三雕的历史源于宋代,至明清时期盛极一时,主要应用于民居、祠堂等类建筑物的装饰和家具、屏联、等工艺品的制作。目睹围拥前天井的雕花栏板,上下五行采用壶装修,雕满了花、鸟、虫、鱼和动物图案,有透雕、镂空雕和高浮雕,具有镂空效果,层次分明,给游人以玲珑剔透的精美感,雕刻内容丰富有民间故事,名人逸事,又有戏剧人物等,我想这不仅增加了当地百姓生活情趣,而且丰富了村民生活内容,扩大审美领域,充分体现了古代徽州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精堪工艺水平。现“徽州三雕” 技艺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走出了明园我们一行健步来到了清园,清园内再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徽州竹、木、砖、石雕及制墨、刻砚、撕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入驻清园景区,展示传统技艺,传承徽州文化。其中洪建华竹雕馆,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观看。洪建华是徽州区人,2007年6月被安徽省文化厅评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徽派竹刻传承人”是位德艺双馨民间一级雕刻艺术家和优秀青年工艺美术家,他继承徽派传统雕刻工艺,秉承了明、清时期的艺术风格,又有自己的创新和发展。他的竹刻笔筒作品《农家乐》、《竹林七贤》被故宫博物院、中国农博馆永久收藏。其《竹林七贤》作品其雕刻手法采用深浮雕,有四到五层刻工,最深处离竹簧只有3毫米,整个画面布局巧妙,竹林七贤神态怡然,或坐或站,脚边一个茶炉咕咕冒烟,溢出的茶香,仿佛都能闻到。据博物馆负责人介绍:明年潜口民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将入住上海世博园,在世博会期间旨在传承中华文明,弘扬徽州文化。现徽州竹雕技艺己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走进徽州潜口民宅,我在欣赏徽派建筑和自然美景同时,又接受了徽州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熏陶。徜佯在这部厚重徽州古建筑史艺术群中,再次感受到徽文化的博大精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2 14:49 , Processed in 0.752332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