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指南] 古戏台上一曲升平 安徽祁门县坑口村攻略

[复制链接]

417

主题

417

帖子

1251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5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7-2 17:02:2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江西省界边的小村子严台,沿一条不知名的河行进,河岸边油菜花和绿芭蕉的短暂变化间就到了安徽境内的第一个村庄,一道宛若玉带清澈秀丽的文闪河,一幢幢粉墙黛瓦的古民居,形成一幅"水绕古村庄,铜锣聚万两"的优美画卷,这里就是“中国古戏台之乡”的祁门县坑口村,这里也被称作皖南根艺。清晨,漫步在坑口村悠悠古道上,我仿佛成了一个婉约的江南女子。站在河边,一排排古民居倒影在水中,野鸭河中戏耍水,白鹭天上飞过,一幅田园般的画面呈现在我面前。

取名叫坑口的地方许多,黄山市就有两个,南方多山区,也许是地形特征的缘故。从江西省界边的小村子严台,沿一条不知名的河行进,河岸边油菜花和绿芭蕉的短暂变化间就到了安徽境内的第一个村庄,一道宛若玉带清澈秀丽的文闪河,一幢幢粉墙黛瓦的古民居,形成一幅"水绕古村庄,铜锣聚万两"的优美画卷,这里就是“中国古戏台之乡”的祁门县坑口村,这里也被称作皖南根艺。清晨,漫步在坑口村悠悠古道上,我仿佛成了一个婉约的江南女子。站在河边,一排排古民居倒影在水中,野鸭河中戏耍水,白鹭天上飞过,一幅田园般的画面呈现在我面前。

从远处望去,群山环抱中的坑口村城楼骑鹿阁显得威武而气派。城楼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题的词。宋钦宗靖康年间,金人南犯、北宋灭亡、南宋偏安,国家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传说宋钦宗有天做了一个梦,与一骑鹿仙翁下棋、聊天,并与仙翁一道骑鹿南巡,在经过闪里镇坑口时,被这里良好的自然生态景观所陶醉,而当时岳飞正打仗安营在坑口村,于是便下圣旨叫岳飞建造一个城楼,并题词为"骑鹿阁"。因为是皇帝下旨建造的,古时的文武百官经过这里都要下轿下马。

我漫步在河边青石板上,站在河边,一排排古民居倒影在水中,不时有野鸭穿水而过,两边有白鹭飞过,一幅古朴优美的画面呈现在我面前。村中心是陈氏祠堂,宗祠依山傍水,坐北朝南,工艺精湛,气势宏伟。祠前"放生池"碑是一块禁捕鱼碑,曾有诗赞"七水源流到竹溪,深潭光映似玻璃。金梭玉尺临渊羡,不许渔翁把钓跻。"记载了古人注重生态的保护,值得后人学习借鉴。"先祖是皇"记载着陈氏的源由。三副木制对联也记载着祁西竹源派来龙去脉。上联表明了陈氏先祖为王之事、忠孝之家风、礼仪传家之道;中联表明了颖川陈姓鼻祖为陈實(shi);下联讲述了祁西竹源派来自豫章及在竹源坑口定居时间。

祠前广场是古时的水码头。文闪河汇上游诸水直通江西省 景德镇(度假) ,于祠前成一泓清潭。古祠徽雕所用材料多由水路运来,据记载这码头曾"日捎百船,夜宿百客",兴盛几代。祠堂的后面就是著名的会源堂古戏台,"会源堂"是竹源陈氏分祠,始建于明万历十五年,相传由典叔所承建,典叔是村中有名的工匠,当时坑口村民为考验他,限其三日完工,号称三天工程。如此浩大的工程岂能三天建成?明摆着是强人所难。典叔无奈,心生一计,找来木工天福、石工天寿、砖工天生,四人叮叮咚咚地干了起来。三日眨眼便过,族人责问,典叔便说:"有天福、天寿、天生这三个"天",岂不是三天工程?"族人无言,便由他慢慢地建造。当然这只是一种传说,但由此足见坑口人超凡的智慧和惊人的毅力。会源堂戏台后壁即祠堂南墙不设大门,是该祠一大特点,此种设计徽派建筑中并不多见。据说这种设计为了方便百姓看戏,人从祠堂侧门出入,不影响演出。另一迷信说法是开门见河不宜。

坑口古村的居民偏爱黄梅戏,如今,戏台墙壁上各戏班的信手题壁仍依稀可辩。想象一下,在百年前,剧团艺人踏上戏台,呖呖莺转,为村人上演一出出扣人心弦的离合悲欢,全村人围坐在下面,喝着大碗茶,等着故事上演,为戏中人欢呼雀跃或暗暗垂泪。蓝蓝的天空,淡淡的云雾,凉凉的空气,宛若玉带清澈秀丽的文闪河,薄雾缭绕、郁郁葱葱的生态林,还有曾经莺声悠扬的古戏台,我早已深深陶醉。据说今年这里又恢复了坑口剧团,唱起古戏、打起锣鼓、拉起胡琴,使这个古村落又仿佛回到古时热闹的场景,但也只在村里有活动或节庆时演出,下次我要赶在村里有活动的时候,在古戏台下喝一杯大碗茶,听一出黄梅戏。

景点介绍

坑口村位于安徽省祁门县闪里镇,距祁门县城40公里。坑口古名竹溪,又名竹源,因地势低洼,呈锅状而得名,坑口现分为坑口古村和 铜锣湾(攻略) 开发区。坑口村依山而建,房宅呈梯状分布,高低错落有致。村中多小巷,小巷皆青一色石板铺筑,小巷不宽,两侧的房屋粉墙黛瓦,多为徽派建筑。村东西北三面冈阜环翠,文闪河呈S形绕村而过,下注江西杨春河。两岸古木翠竹,郁郁葱葱,山光树影,倒映水中,村内房屋林立,粉墙黛瓦,古树参天,徜徉在古老的巷道,仿佛置身于古人美丽的画卷。

地址: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闪里镇坑口村 门票:无

景点介绍

坑口古亭

村东水口古木参天,林木荫翳之下有一古亭,为旧时往来行人的休憩之所。古亭为砖木结构,典雅古朴,这里曾留下了著名影星卢奇、傅学诚、张燕的足迹,当年拍摄《大转折》影片时这儿就是一个场景。穿越古亭有数株高大的槠树,其一立于道旁粗约三人合抱,枝柯横逸直探河的对岸。

陈氏宗祠

坑口"陈氏宗祠"建于宋,由陈氏十五世祖万八公召集陈氏弟子共同建造,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重修,至今有432年。宗祠依山傍水,坐北朝南,工艺精湛,气势宏伟。陈氏祠堂不仅仅属于坑口村民,还包括由此迁居它乡的陈氏族人。宗祠前方正中是石板道,两侧是青一色的鹅卵石路面。祠前有圆形石础四座,石础置放方墩之上,上刻录的"恩进士"等字样依稀可辨,此础专为南宋进士陈樾而造。

祠前广场是古时的水码头。文闪河汇上游诸水直通江西省景德镇,于祠前成一泓清潭。古祠徽雕所用材料多由水路运来,据记载这码头曾"日捎百船,夜宿百客",兴盛几代。

古戏台

坑口村中的"会源堂古戏台"和 附近的"敦典堂古戏台"为第六批国保单位。"会源堂古戏台"座落于县西闪里镇坑口村。祠堂始建于明万历15年(1587),后由陈枝山兄弟重建,享堂为民国11年(1922)重建。会源堂由戏台、享堂、寝堂三部分组成,总面积600平方米。古戏台坐南朝北,面积97.44平方米,两厢看台及天井 206.56平方米。

从坑口村西行约3000米,便到了潘村,这里完整保存有敦典堂、嘉会堂两座古戏台"敦典堂古戏台"。敦典堂古戏台坐南朝北,由门楼、戏台、廊庑和祠堂内享堂、寝楼组成,总建筑面积340平方米。戏台、天井及廊庑面积170平方米。嘉会堂古戏台坐北朝南,共三进三开间。祠堂建于清同治年间,现存前进古戏台及后进寝堂部分。祠堂占地面积为505平方米,由门厅、戏台、边廊楼上厢房、前天井、耳门、享堂、后天井、寝殿、楼上堂等组成。该祠属于徽州传统的祠堂与戏台相结合的范例之一。

骑鹿阁

坑口村口有一座"骑鹿阁",显得威武而气派,传说"骑鹿阁"三字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所题。 宋钦宗靖康年间,金人南犯、北宋灭亡、南宋偏安,国家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传说宋钦宗有天做了一个梦,与仙翁一道骑鹿南巡,他们下棋、聊天,在经过祁门坑口时,被这里良好的自然生态景观所陶醉,而当时岳飞正在坑口安营,于是便下圣旨叫岳飞建造一个"骑鹿阁"城楼,城楼建好后文武百官经过这里都要下轿下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3 06:26 , Processed in 0.767467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