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景点] 祁门桃源村|一村九祠 祁红高香

[复制链接]

306

主题

306

帖子

918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6-12 10:13:5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古徽州人非常讲究风水,村落、祠堂、房屋以及墓穴等建筑的选址,包括其朝向、形式、布局及周边环境等,都须请风水师认真堪舆。村口往往是水口要地,往往要种林蓄水,建亭修桥,以挡风聚财,护村佑丁。不过,在村口建一座祠堂来挡风镇水的还是非常少见,我现在知道的,只有桃源村有一座风水祠。


去年夏天到祁门防洪,一天去闪里镇某水库,路过一山村,隔车窗见村口有一座古朴廊桥、一座斑驳古祠,知道这定是个古村落。同行的朋友告诉我,这是桃源村,有好几百年的历史,相传形似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述的景象而取村名。风光秀美外,它“一村九祠”,很有名气。那天没有时间停车看一看,但心里想,一个有九座古祠堂的小山村,肯定不同一般。


2月5日上午,我来到了这个心里一直记着的古村落。车在离村口数百米处停下,先看廊桥。这是一座典型的徽州廊桥,下为单孔石桥,上为粉墙黛瓦的廊亭,墙上有六个什锦窗,依次为圆月、扇面、花瓶、葫芦、扇面、圆月形状,寓意圆满、平安、福禄等,体现的是当年主持建桥者的美好愿望。桥下的溪不宽,跨溪的桥也就不长。半圆形的门靠东边青山,额上嵌有一紫红底石匾,上书“古津”两个蓝字,为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时在徽州府任职的吴得英所题。

走进廊亭,正面和右侧各有一石碑,右侧碑上刻的是《桃源里桥记》,文字清晰可认,内容是此桥附近的风景和民众集资建桥的情况,并有捐资者的姓名、捐资数目。此碑立于桥建成的明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碑文简洁流畅,撰者是祁门人汪直,明成化二年的进士。廊亭内的紫红色木柱、“美人靠”等不是原物,桥面的石板有些可能是原来的,经500多年人走车行,已明显破损。


廊桥西端是魁星阁,仅有一层,飞檐翘角。闪里镇朋友程君说,魁星阁以前有三层,里面供着主宰文运的魁星,还供着观音菩萨,文革时被拆,仅剩现在的一层。阁前原来还有一片古树林,也在那时被毁。在廊桥与魁星阁之间,看见一座小小的土地庙,壁上画着土地公土地婆。画像两边有一联:“地狱未空,誓不成佛”。这土地庙以前不知道有没有,如有应该也不是这种模样,也不会有这样一副对联。

门额上的“古津”二字让我琢磨了好一会,不知是因为建桥之前溪水参加较宽、此处有小船载人过往,还是因为此处是桃源村的门户。走出廊桥,看见魁星阁东面墙上嵌着两块石碑,一块是禁止赌博的,清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年)立。一块是禁止“强梗乞丐趁赶入境”的,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立。从后面一块看,廊桥是进入桃源的一个必经之地,这一点是肯定的。


站在魁星阁往前看,是一片较宽阔的田野和山环水绕的秀美古村。通向山村的小路铺着整齐的石板,地里碧绿的油菜,叶子上面挂着一层白霜。一边走,一边听当地朋友的介绍。桃源村是陈氏聚居之地,桃源陈氏为舜帝的后人,后代一支世居颖川,唐朝末年迁至祁西。南宋淳佑六年(公元1246年),进士陈鼎新即万七公举家由坑口迁至桃源,后子孙繁衍,成为大族。七百多年来,桃源陈氏重义尚德,忠孝持家,文风昌盛,人才辈出,历史上有官宦、富商、名流数百人,做过从七品以上官员的就有64人。又问“一村九祠”的情况,回答说村里原来有9座祠堂,现存的只有5座。


村口有数株粗壮的樟树,古樟下端是一座横贯东西的狭长古祠,看到的是此台斑驳的高墙。墙边有几亩荷塘,塘中此时只有些干枯的残枝。这座祠堂就是我前面说到的风水祠,名大经堂,建于元惠宗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进去细看,祠规模较大,进深55米,宽18米,占地面积990平方米。格局也有特色,后进不是一般祠堂里的寝室,而是供族中子弟读书的地方。此祠由族中富商陈继科捐银十万两而建,目的是锁风水财气、保家族兴旺。桃源陈氏族人中有不少富商,景德镇曾有陈家巷一条街,360多家商号皆是桃源人所开。不少富商在家乡筑路、修桥、建祠,赈灾、扶贫、济困,多善行义举。



慎徽堂在大经祠的西北侧,相距几十米,从外面看,是一幢平常的宅子,远没有其它祠堂宏大、气派。门锁着,没有进去,朋友说面积大约一百平方米左右,一个天井外,就是供祖先牌位的寝室。慎徽堂虽然面积不大,却不失庄重,它本就是家族神圣的地方。村人说,慎徽堂其实就是大经堂的寝室。原来面积有500多平方米,明嘉靖年间被烧毁,重建后规模小多了。寝室不建在祠内,我在古徽州别的地方还没有看到过。


村子不大,路为青石板路,走一会就到了持敬堂。持敬堂始建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1568年扩建,占地面积达1200多平方米,明末清初时毁于战乱。现在看到的是1635年重建的,面积只有600多平方米,大概是原来的一半。持敬堂还多次遭火灾,于是在重建时村人把享堂、寝室前的天井都予以加深,起蓄水池的作用。在寝室天井边看到两块石雕,一刻有飞马、太阳和云彩,一刻有飞马、月亮和云彩,意思可能是教导人们要日夜兼程、飞腾奋进吧。


桃源陈氏和祁门红茶有很深的关系。祁门红茶是红茶中的极品,“祁红特绝群芳最,清誉高香不二门。” 持敬堂的一支的陈光楷是祁门西乡红茶的创始人,创办了“陈怡丰”茶号;陈郁斋创办“忠信昌”茶号,其红茶获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使祁红弛名中外。听他们介绍,桃源村里当年曾办有茶号14家。



持敬堂里挂着两副对联,把“持”“敬”二字嵌在联内。一为“持家有方祖上功德光华照,敬人为尊子孙世代立碑铭”,一为“持家该存正道宜勤宜俭,敬人别无奇方惟实惟诚”。尊祖、勤俭、实诚,是桃源陈氏,也是古徽州各个家族持家、处世、做人、经商恪守的基本原则。


村中房屋皆坐西朝东,粉墙黛瓦马头墙,其中不少明显是古宅,多年的风雨侵蚀,使墙面乌黑斑驳。狭窄曲折的街巷,高高低低的房屋,青石板铺砌的小道,行走其中,古韵悠悠。闪里镇朋友介绍,村子里现在还有40多幢古建筑,这几年市里开展“百村千幢工程”和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这些古建筑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村边靠来龙山的山坡上有十几棵高大的古树,包括香樟、枫香、黄连木等,平均树高20米、围粗1.8米。最老、最粗、最大的是一棵香樟树,叫五门樟,是桃源村的开基树。传说是陈鼎新长子仁四公当年在此插下一根樟枝,竟在次年神奇成活,陈鼎新认为这里定是风水宝地,便举家迁来。此樟高33米、围4.8米,枝叶繁茂,树冠硕大。树有五大主枝,与仁四公后裔五大支族相合,所以,族人于1459年将它命名为五门樟,并将总祠敦睦堂更名为叙五堂,意思是五门同出一根,要和睦相处、保持家族长久兴旺。



建在古树林下面一点的叙五堂是祭祀桃源陈氏开基祖陈鼎新的总祠,据说前后三进,规模不小,可惜现在看不到了。走进去,只见一个空荡荡的大院子,只有后进寝室还在,前面的中进享堂、前进戏台都已不在,地上长满了青草。村人介绍,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邻村柏里村一个村民引一支太平军取道桃源攻打祁门重镇历口,太平军在桃源放火烧村20天,村中包括叙五堂享堂、戏台在内的数十幢建筑被烈火烧毁。寝室只有一层,面积不大,门额中悬挂紫红底金字竖匾“紫阳官庄”,两边是蓝底金字横匾“同源共本”、“簪缨世家”,和前面的一排木栅栏一样,一看就不是古物。


出叙五堂,走上一条几百米长的小街。这是桃源村的主街,名字很好听,叫桃花街。街道很窄,两边房屋紧密相连。一些房屋临街一面开着店铺,卖些杂货、豆腐等。见一家陈记豆糖坊,看墙上挂着的文字介绍和图片,知道桃源豆糖是祁门有名的茶点,用糖稀将炒熟的黄豆粉、黑芝麻制成,通过传统工艺加工后切成圆形、方形薄片,每片上都有“福”、“禄”、“寿”、“喜”等字样,外形美观,入口香甜。



到保极堂先要走过一个槽门,门前院子里有几对大旗杆石墩,以前考取功名的族中子弟,可以在祠堂前树一对旗杆,以示光宗耀祖。槽门两侧一对石鼓非常精致,据说原是明权相严嵩后花园门边之物。曾任宁化知府、晋监察御史衔的桃源人陈添祥奉旨监督查抄严嵩家产有功,明世宗给予奖励,陈添祥请求赐此对石鼓,获同意后带回家乡立于祠前槽门,以警示子孙后人。此说不知真假,皇帝下旨给陈添祥在桃源村头建了一座牌坊倒是真的,牌坊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被毁,部分残件至今尚存。


保极堂始建于元咸宗元贞三年(公元1596年),1903年武举人楚才公出资扩建,面积达838平方米,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桃源其它祠堂里也有一些工艺精湛的雕刻,但以保极堂的最多、最精美,梁、柱、额枋、雀替、斜撑等都雕刻了众多人物、动物、花草和故事、戏文。特别是寝室内供奉先祖神座的五凤楼,雕刻工艺极为高超。保极堂保存较好,现在是陈氏举行祭祖典礼和一些重要活动的地方。


桃源祠祭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类项目,大祭在正月举行,仪式包括请先祖(神位、族谱)登堂、奉供品、献花蓝、敬礼酒、上香、念祭文、礼拜等,还有舞龙等表演,极其隆重。2013年2月16日正月初七,桃源举行了一场两个多小时的祠祭,族人云集,热闹非凡,安徽电视台现场直播,许多媒体作了报道。


在保极堂前进的两侧廊庑,摆放长一条布龙、一条草龙。舞龙是桃源的传统民俗,几百年一直传承下来。布龙是彩色的,巨大的龙头红蓝黄粉,长数十米的龙身通体金黄,需要七八十个人才能舞动。舞布龙一般是在正月,特别是在祠祭、元宵时。草龙更有特色,由稻草编成,上面密密麻麻插满香火。一般十二节,闰年时十三节,长十余米,由十余人共舞。舞草龙在八月中秋的晚上,目的是庆祝丰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一般年份两三条龙,重要年份五门各出一条龙。中秋之夜,村子里鞭炮阵阵,锣鼓喧天,数条被村人们插满点燃香火的草龙,在街巷里来回飞舞,男女老少蜂拥相随,欢声笑语不绝。


古徽州人多聚族而居,祠堂是家族中最重要的地方。它庄严肃穆,既是家族成员祭祀祖先的场所,又是商议、处理家族重要事务的地方,对维系血缘关系、强化宗族观念、增强宗族凝聚力作用甚大。在规范族人言行方面,家规祠约有时比官府的法律还要管用。家规祠约有时刻在石碑上,有时写在族谱里,族人必须认真遵守。桃源陈氏有许多家规祠约,如崇祀会约、祠规约、禁赌合约、乐育会约、育英文会约、中秋会约、急公会约等等。这些家规祠约实际上就是村规民约,现在看虽然内容中有一些弊端,但几百年来其对维护家族和村落的和谐、稳定、发展所起的作用甚大。

桃源深厚的传统文化中有不少精华,比如尊祖敬宗,崇尚孝道,勤俭持家,讲究诚信,仁爱和睦,积德行善,等等。这些年来,桃源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美好乡村进程中,注重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通过文化传承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村子里,我们看到,许多祠堂内的对联、墙壁上的书画,都是教育和倡导村人重德孝、讲仁爱、守信义、尚勤俭的内容。这些,不仅提高了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也促进了村子的经济社会发展。到这个美丽山村来游览的人们,也受到很多教育和启发。


朴实的桃源人从来没有忘本。他们知道,“本”是绝对不能忘记和丢掉的,每代人都是在前人创造的历史条件下生活和前进的,丢掉优秀传统的东西就是丢掉根本,丢掉根本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就不可能建设美好的未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3 02:31 , Processed in 0.554053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