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简介] 奇岭古村 | 奇岭四进士之郑维诚传

[复制链接]

497

主题

497

帖子

1491

积分

QQ游客

积分
149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6-11 15:23:5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郑维诚,字伯明,号少潭,安徽祁门奇岭村人,系奇岭第二十六世祖,奇岭后人尊称为维诚公。
   

        维诚公少时就天资聪慧,勤奋好学。相传,那时奇岭的郑维城与同时期的查湾的汪为学、渚口的倪子辉是同学,一日三人一同在河中洗澡,无处晾挂衣服,嬉言中说出“千枝杨柳当衣架,万里长江作浴盆。朝中三宰相,必有我三人”这样的豪言戏语,只是没想到当日的豪言日后竟然成真,聪明好学的三人凭借自己的努力纷纷金榜题名,各自做了朝中的大官。


       维诚公是明嘉靖十三年解元,嘉靖二十年举进士,授金华府推官,召补南京礼科给事中。后维诚公因劾宰相专权,贬调出知长沙府,因德才兼优、政绩出众,不久又升迁为陕西按察司副使,成为主抓一省科举教育的地方大员。
       时兰州秀才邹应龙才华出众,却一直乡试未中,原来是因其长相丑陋,毫无官相,历届考官都有意不录取。维诚公下来督学时,就多方耳闻邹应龙文采出众,只是未曾一见。维诚公向来唯才是举,反对以貌取人,恰逢那年维诚公主持乡试,见邹应龙的确文笔斐然,见解独到,求贤若渴的维诚公欣然点邹应龙为解元,为邹应龙参加殿试取得了资格,邹应龙感激涕零,此后一直尊称维诚公为恩师。


        维诚公果然没有看错人,殿试中邹应龙一举高中进士,授行人,擢御史。 邹应龙为官秉直,敢于谏言。明代嘉靖间多次重大清污行动中,多是邹应龙所谏。时严嵩父子当国,专权纳贿,残害忠良,朝士侧目,无一人敢言者。初入仕的邹应龙不畏强暴,不计个人安危,冒死上书,弹劾严嵩父子及其党羽,终使祸国殃民的奸逆丢官入狱,为国为民除去一大害。由此也可见当初维诚公相人之准,举人之伟。谁也没想到,维诚公和邹应龙的缘分并不只于此。
        维诚公为官正气,奸相严嵩曾指使其女婿上门拜访,意欲拉拢维诚公,维诚公拒附严嵩。因严嵩擅专朝政,诛杀异己,维诚公渐对朝局失望透顶,遂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主动辞官不做返回奇岭。回村后建今吾园(少潭讲院),悉心讲学,使奇岭学风日浓。并引导村人经商贸易,经营木材、茶叶、瓷器生意,在维诚公的建设下,奇岭店铺林立,人流如织,使奇岭成为一代贾而好儒的徽商的发源地之一。


        经商获取的钱财多用于奇岭铺路建桥修祠,一个“三祠祭祖、五岭通衢、六桥拱秀”的鼎盛的奇岭村开始呈现。清代时,祁门知县吴嘉善曾慕奇岭和维诚公之名而来到奇岭,被奇岭深厚的人文与俊美的环境所陶醉,赋诗赞美到“半山秋色杂烟芜,水阁灯青入夜孤。鱼跃方塘惊短梦,月留园影挂高梧。一天暮霭横奇岭,十里溪声下倒湖。寂寂亭台疏树静,五更风冷听鸦雏。”


       奇岭的鼎盛繁华,自然惹来好事之人妒忌,于是有人诬陷维诚公“兴建皇宫楼宇,纠集乡民造反”,圣上勃然大怒。古时一人造反九族夷灭,皇帝也往往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疑罪从有。眼看奇岭就要大祸临头,幸得邹应龙直谏请命调查,于是圣上才派其前往调查,这才使奇岭免遭灭族屠村之祸。
         邹应龙来到奇岭,在村口新建成的石拱桥与维诚公会面,后人为纪念奇岭这次转危为安的会面,于是把这座新落成的桥命名为“会元桥”,意为会见状元之意。邹应龙说明了朝中之事,维诚公说清了辞官归乡后的真实情况,邹应龙在了解情况后不禁为恩师造福乡里的善举而高兴,同时也为恩师蒙受诬陷而感到气愤。


     维诚公也正基于此,而更加厌恶官场的险恶,为了奇岭后世的安康,维诚公这才痛下决心,将当初英才公设计的“九曲十三弯,代代都做官”的入仕风水河道破坏,并仰天长叹,留下了“诗书可读,官不可做”的祖训。
        为避免圣上继续猜疑,原先要在奇岭山顶修塔建“奇岭城”的计划也不得不停止,未能如愿建成,遗憾至今。一场诬告,改变了奇岭“学而优则仕”的教育理念,也使奇岭少了一地标性的建筑,只留下那座山上历史斑驳的塔基,那繁芜疯长的野草被山风吹的沙沙沙直响,似乎在向后人诉说着这段历史。


        大兴土木被迫停止后,维诚公转而把精力投入增补由郑岳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编纂的<<祁门奇峰郑氏本宗谱>>中,增补工作历时两年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完成,距今已有四百五十余年。这本郑氏宗谱共一套四卷,详细记载了从奇峰第一世祖郑选从歙县迁涉到祁门闪里镇营前定居,第三世祖郑传(被唐朝僖宗皇帝封为'唐大司徒'(与丞相同职)在迁徙到奇岭口后,其子郑延辛又去奇岭定居,由此衍生出了七门郑氏的详细历史脉络。此宗谱作为宗谱界中难得的精品之作,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安徽图书馆均有收藏。
       隆庆年间,邹应龙以副都御史总理江西、江南盐屯,迁工部右侍郎,仍感念维诚公当年的知遇之恩,特地来奇岭拜谒恩师。并带有两个青石鼓相赠,后安放于奇峰七门郑氏总堂一本堂的门口两边,门的上方刻有“文武大宗 四川 邹应龙”。


        维诚公因其高尚的人格,及巨大的功绩,而被奇峰七门郑氏族人所共同拥戴,并铭记和怀念至今。如今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蛰居徽州深山的奇岭也步入了复兴崛起的关键时期。溶奇乡村公路硬化,里门村道修复,河道清淤加固,入选国家传统古村落……
        这奇岭的一切,都似乎在召唤着当年的维诚公王者归来,都确实在召唤着今朝的郑维诚再竞风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3 09:03 , Processed in 0.439727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