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 剧

[复制链接]

78

主题

78

帖子

234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5-27 19:39: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申报单位:安徽省徽剧团、黄山市

  明末清初,徽戏形成于安庆石牌、枞阳、桐城一带,其基础是青阳腔、昆山腔和俗曲。

  嘉靖年间,青阳腔即已兴起。外来的昆山腔在徽州地方和安庆形成两股势力,时称“新安曲派”和“皖上曲派”,并和青阳腔相辅相成,以其“时调青·昆”、“昆·池雅调”著称。同时吸收[桐城歌]、[罗江怨]、[桂枝儿]等俗曲,产生了梆子乱弹腔,称乱弹。

  康熙年间,乱弹腔以“新奇叠出”之姿态,吸引广大观众。乾隆年间产生的新腔[二簧调]与湖北西皮形成皮·簧合奏。不久,乱弹班即形成安庆、巢湖、太平(当涂)、徽州四大派系。到乾隆中叶,安庆乱弹班走向外省。从此,安徽班社皆称徽班,唱腔称徽调,演出剧目称徽戏。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三庆徽班为高宗八旬祝寿,首次晋京献演。嘉庆年间,晋京徽班中,以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影响最大,世称“四大徽班”。徽戏曾享誉京师舞台半个多世纪,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起过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迄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不仅孕育产生了京剧,而且中国南北几十个地方戏曲剧种都与她有着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

  1956年秋安徽省徽剧团成立,成为目前国内唯一集研究、教学、演出为一体的专业艺术团体。多年来,徽剧先后荣获了中国戏剧“梅花奖”,第八届文华奖·新剧目奖、中国曹禺戏剧·剧目奖、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剧本奖、中国首届戏曲“红梅奖”大奖等多种国家级奖项,并赴上海、北京、香港、澳门、日本、台北、西班牙等地演出,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7 15:28 , Processed in 0.83418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