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岳飞与古徽州的不解之缘

[复制链接]

55

主题

55

帖子

165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5-22 14:15:4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岳飞是一位世代传颂的抗金英雄。徽州人和岳飞这位抗金英雄还是挺有缘分的,而且也十分敬佩、尊重、怀念岳飞。

  胡舜陟冒死为岳飞上疏辩诬

  胡舜陟,字汝明。晚自号三山老人。古徽州绩溪人。北宋大观三年(1109)进士,调山阴县簿。历任会州、秀州教谕。改宣教朗,迁监察御史。建炎中,以集英殿修撰写知庐州,景官广西路经略使,封绩溪伯。宋代建炎(公元1127年)间官监察御史。

  靖康初,金兵南下,他和岳飞一样是主战派,力主抗金。建炎初,他出守庐州(合肥)知府,坚持抗金,当时淮西八州,已有七州降金,唯胡舜陟在庐州率众坚持抗金未降,扼制了金兵南侵;绍兴间,他再度赴庐州任职,免捐税,安定流民,整顿乡兵,重振军威,有力地捍卫了南宋朝廷的安宁。

  胡舜陟坚持抗金之举使他与抗金元帅岳飞成为至交。 《绩溪县志》录有一首岳飞到绩溪,与胡舜陟父亲胡咸公彻夜长谈的诗作《靖康初过华阳镇宿胡殿中东麓书院与咸公话别》:“杲杲日初出,祥云已半空。梳头促马鞍,不觉东窗红。别酒洒行泪,挥戈敢立功。闻公侍御子,奋臂斩奸雄。 ”可见岳飞与金紫胡氏父子的交情非浅。

  建炎十一年,岳飞被诬陷下狱而冤死,胡舜阶不怕牵累,仗义执言,上书论岳帅之冤,并疏奏秦桧十大罪状。但终因秦氏把持朝政,而遭其暗算被贬;明知秦桧加害岳飞,他不避伤及自身,仍上疏为岳飞辩诬,这在秦桧权倾天下的当时,那时需要非常胆量的。

  此时,刚好转运使吕源与胡舜陟有旧仇,吕向朝廷诬告胡舜陟“受金盗马”,“讪笑朝廷”,奸臣秦桧一直恨胡舜陟不和他同流合污,乘机挟权报复,于是派大理寺官袁楠、燕仰等前往逼讯,胡舜陟不肯附就,被害死狱中。

  胡舜陟冤死后,朝野百姓,闻知舜陟死于冤狱,痛哭失声。群情激愤,朝野不服。其妻江氏上控于朝,皇帝找洪文英查问究竟,洪文英说“胡舜陟很得人心,比之古代的良臣循吏无以为过”。宋高宗派人核查后对秦桧说:“舜陟从官,又罪不至死,勘官不可不惩。”于是把袁楠等奸佞抓到吏部惩治,并下诏赠封胡舜陟为少师,为之恢复了名誉。遗体赐葬湖州归安县谢勘村,遣官致祭,命名当地为胡家坞。

  平民愤岳飞借故杀娘舅

  岳飞二十九岁那年,前往江南西路讨伐李成,其间把眷属安置在徽州。

  打完仗回来,徽州的百姓找他投诉说:“您舅舅忒不是东西,仗着您的势力,横行乡里,无恶不作!”在岳飞看来,这是严重触犯军纪的行为,是不能容忍的。

  岳飞便去告诉母亲说:“舅所为如此,有累于儿,儿能容,但军情与军法不能容。”但母亲姐弟连心,极力劝岳飞手下留情。岳飞对母亲极为孝顺,不好当着母亲的面按照军法行事。

  过了些时日,岳飞告诉母亲,舅舅用箭射他时被自己杀了,并描述了当时的情景:这天,岳飞和几员小将官共同押送战马,他的舅舅姚某也在内。姚某突然骑马飞奔向前,在超越岳飞数十步时,他有的放矢,把箭射向岳飞,却只射中马鞍的鞍桥,而没有射在岳飞身上。岳飞立即驰马逐舅,把他擒下马来,令手下干将王贵、张宪捉其两手,自取佩刀剖其心脏。

  母亲惊讶地说:“我最钟爱的这个弟弟,你怎么干出这样的事来! ”岳飞说:“他的箭所射中的地方,如果稍微偏上偏下一点,那我就被他射死了!我如被他射死,母亲虽想过一天平安日子,也将不可得了。箭只射中鞍桥,正是天要保佑我。今日我不杀舅,他日必为舅所杀。所以还是把他杀掉为好。 ”

  岳飞已经杀掉了舅舅,至于当时舅舅是否对他射箭就无从追查了。由此可见,岳飞治军的严厉,对于骚扰民众者,哪怕是自己的至亲,也不会心慈手软的。

  岳飞像入驻“东宝社”

  歙县汪村是呈坎的第二大村,汪村本来姓“汪”,原来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名曰“上汪村、中汪村、下汪村”,现在上、下两汪村仍存,中汪村早已湮灭,只剩下瓦砾遍地的遗址。汪村现在的主姓已不是“汪”,而是“谢”、“叶”。叶、谢两姓同在一个村子居住,相处以礼,长期共存,在宗族观念浓厚的时代殊为难得。叶、谢两姓各立有宗祠社屋,叶氏为“西宝社”,谢氏为“东宝社”。每隔一段时间,谢氏要开庙会,在开庙会时都要把叶氏宗祠里的菩萨请来。两姓人用这种形式增进情谊,和谐共处。谢氏“东宝社”正上方及其两边共有14尊塑像,一律金粉敷面。让人不解的是,右厢排列第一的那尊塑像,不是谢氏宗族的某个名人,而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岳飞像为何进入谢氏宗族呢?这要从谢氏名人谢枋德说起。

  谢枋德(公元1226~1289年),南宋诗人,字君直,号叠山,弋阳(今属江西)人,南宋理宗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与文天祥同科中进士。曾为考官,出题以贾似道政事为问,遂被罢斥。

  恭帝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起用为江东提刑,江西诏谕使,知信州,率兵抗元。城陷后,流亡建阳,以卖卜教书度日。后元朝逼其出仕,地方官强制送往大都(今北京),乃绝食死。文尊欧(阳修)、苏(轼),格调高奇,富有气势;诗伤时感旧,沉痛苍凉。著有《叠山集》16卷。其一生行状,沉痛苍凉,可歌可泣。

  明朝贤相许国为谢枋德肖像撰词曰:“宋忠臣谢叠山像赞:学通古今,忠贯日月。效劳王家,恪修臣职。呜呼斯人,周之召奭? ”

  村人认为,谢枋德这样一个民族英雄难道不是和岳飞同抱负,同遭遇,同命运吗?汪村谢氏也许出于宗族的荣耀感,也许出于民族的自豪感,在修祠建社时,把岳飞与谢枋德的塑像同置于大堂之上,供后代子孙缅怀凭吊,永以为训。

  由此可见,岳飞在徽州人的心目中的形象是非同一般的。

  斗山街的“岳飞饮马槽”



  徽州斗山街岳飞饮马槽

  歙县老城区青石板铺就的斗山街,在徽州人心目中,它可是“江南第一街”。一年四季,如织游人陶醉于徽派明清古民居的粉墙黛瓦,惊叹寄寓一代儒商思想内涵的“三雕”艺术,大多在举世无双的八脚四面立体石牌坊前留影流连。他们一边欣赏石坊上的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的题字,一边赞叹明代大学士许国的生前威风和身后荣耀。在斗山街那幽静小巷的街边角,有一个看似很不起眼的“岳飞饮马槽”。

  “岳飞饮马槽”是几块石料砌边的一小方泉凼,边上有一块不大的石碑,上书“岳飞饮马槽”五个朱红阴文楷体字。

  斜贯古城的乌聊山绵延数里,每一段都有雅号,其北面中部的山体当地人称之为斗山。山南的斗山街,则依山而得名。南宋初年,抗金爱国名将岳飞从临安(今杭州)出发率部北上抗金,长途行军,途经徽州,抵达斗山街时,其战马饥渴难忍,驻步不前。就在此时,地下突然冒出一股清澈汩汩的泉水,战马引颈长饮,昂首长啸。百姓们闻岳家军来到徽州,纷纷携食夹道相迎。从此,这泉水永不枯竭,后人立碑以示纪念。

  “岳飞饮马槽”的那一小凼凉水是否为岳飞来这里时才突然冒出的?岳飞是否真得在这里饮过马?此事虽然有待考证,但这块“岳飞饮马槽”的石碑不仅印证了900年前的靖康之难、江南偏安和两宋风云,同时也如实反映了徽州人对岳飞真挚的怀念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3 19:17 , Processed in 0.874876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